东南大学

2021-06-06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校退离休协会召开“四史”学习教育报告会

    摘要:彭沛摄本报讯5月18日上午,校退离休协会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史”学习教育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有分会理事长

  • 人生如钟永不停滞

    摘要:作为东大“青椒”一员,一路摸爬滚打,从第一次站上讲台因紧张而出汗的手心,到第一次登上领奖台时微扬的嘴角,总算慢慢摸索出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如钟永不停滞

   期次:第1456期   作者:陈文雪



作为东大“青椒”一员,一路摸爬滚打,从第一次站上讲台因紧张而出汗的手心,到第一次登上领奖台时微扬的嘴角,总算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为师之道”。2019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2020年荣获首届外语思政教学大赛全国特等奖,二者均为赛事最高奖项。当然了,之所以能够获奖,离不开外国语学院教师团队的支持与帮助。学院领导在得知我参赛后,立刻为我组织了教学团队进行指导,让我在一次又一次说课模拟、答辩模拟中逐渐成长。比赛之外,更为我在之后的授课中增加了更多的经验。就我个人而言,唯有“用心”二字,贯穿我教学的始终。

谋而后动 源于对学术与生活的细心

2019年,为了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微课竞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教学竞赛。首先遇到的难点便是选题,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同时我也希望自己的选题能符合教学的实际,真正地对学生有用。于是我在网上搜集了近几年国内各类微课竞赛视频,希望既能够帮助我找出合适的话题,又尽量避免选题千篇一律。经过一番调研后,我发现写作话题在外语类微课中热度极高,是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

而日常教学时,写作同样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点难点,于是我便动了以此为选题的念头。恰巧我自己也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当时我正在给学生辅导学术写作的注意事项,而自己一篇大修的文章中审稿人给了这样一句评价“thepaperiswell-writtenbutthesentencestendtobeverylong”。回想起每每批改学生作文时,总会有一些同学使用复杂长句“炫技”。也经常会有同学将长句与高分挂钩,认为句子越长,越复杂,写作分数越高。因此,我认为,学术写作句长既是外语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也是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的误区。学术与教学的碰撞,就这么不经意地为我敲开了微课竞赛的门。

在决赛阶段,有位评委提到,“学术写作中的句长”这个题目一定来源于一位心细的科研工作者,这位评委一定和我一样感同身受。英语教师通常扮演着多重角色:语言学习者、语言教授者和语言研究者,如果教学科研中,我们多从学习者角度,与学生分享我们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解,共同探索解题之道,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

反复推敲 来自对课程精益求精的恒心

一般教学竞赛流程都要求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进行说课。我2020年参加的首届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从初赛自选课程,到复赛指定课程,最后决赛现场说课和答辩,不足两月时间,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时间非常紧张的同时,我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排版以及说课PPT的风格也有执念,追求精益求精。家人看到我每天一轮又一轮调整、改版,调侃我是名副其实的东大“至善青年”。在此,我要感谢在参赛过程中给予我指导的李霄翔、胡永辉、侯旭三位老师,三位既是我的指导教师,同时也是我的“美工”,为我分析文字、图片的布局,背景的颜色等等,我想,正是这样一个追求完美、持之以恒的团队,才能让我连续两年捧得桂冠。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初赛。这几年课程思政的呼声愈来愈烈,但究竟什么是思政,在英语课程中如何思政,是每一位老师、每一所学校都在探索的问题。我平时也对此思考很多,因为教书育人的含义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更是要让学生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为此,我曾经问过很多周围的朋友和同事,有人说,思政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人说,思政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人说,思政就是了解国情、掌握国家大事。查阅了很多文件和科研论文后,我个人经过总结归纳后认为,课程思政是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将知识、技能培训与立德树人相统一。于是,我选择了一篇正在教授的课文《Onbecomingabetterstudent》作为初赛选题。文章大意是作者通过对课堂观察为青年学子提供终身学习建议。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可取之处是它鼓励年轻人应该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敢于冒险,爱提问,爱质疑。而在大多数的外语课堂上,学生们由于水平有限、不自信等种种原因,很少主动提问。所以我想通过这篇文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态度。可是仅凭课文内容能说服学生们吗?真的会有效吗?所以我又该怎样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呢?这是我在准备课程最初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好的课程首先需要一个能够吸引学生,产生共鸣的引入。作为课文以及教学主题的铺垫,我希望这个引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在网上找到一篇非常契合主题的英文报道,内容是关于我国一位90岁高龄的剪纸艺术家仍每日坚持钻研剪纸的故事。但是在英文课堂上,以视频引入的方法非常普遍,如何才能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呢?几番思索设计后,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福”字剪纸教程,然后自己用英文进行配音,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同时根据视频讲解完成自己的“福”字并带至课堂展示。这种形式取得的授课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很有兴致地比较自己的剪纸作品并进行评选,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也鼓励了学生培养精益求精的追求和探索精神,更是一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便是很多工科课程思政中的常见元素———工匠精神。

落落大方 基于对前期准备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微课竞赛我不仅获得了一等奖,更是所有获奖选手中的最高分,这场比赛包含英语、日语、法语等多个语种,涉及本科、高职、中职等多层次院校。有2000多名教师参与,提交作品1714件,入围决赛作品239件。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初出茅庐便可以摘得桂冠,得益于我每次授课教学之前的充分准备,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准备竞赛,我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前期调研与思考。就这次比赛来说,我同时做了三方面调研。首先,确认选题新颖度和实用价值。为此,我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咨询了十多位高校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其次,在教学设计方案初步完成后,我在自己的班上进行了两轮教学模拟,收集学生反馈并加以改进。最后,我将设计方案发送给身边各个工作领域的朋友,有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程序员等等,请他们为我的教学方案提供建议。读博的时候,我的导师跟我讲过,一个好的社科研究,不应该是只有本领域的人才能读得懂,各行各业的都能明白你在做什么,才是好的项目本子,好的研究。经过前期一系列意见搜集与改进,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参加决赛时我信心满满,毫不怯场。

正是这次获奖,让我对教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与信心,第二年又轻装上阵,报名参加了思政教学比赛。我想我应该会继续参加教学比赛,不断完善教学技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成就自我。

教学相长 回归百年树人的匠心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给学生授课的同时又何尝不是找寻自身短板、提升自己的另一种方式呢。教与学,包含着两对交互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施教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的交互。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否畅通,教师说的话,学生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会不会产生负面反应?学生问的问题,教师能不能理解?教的内容、教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应班级中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又拥有怎样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这些疑问在教学活动发生前,难以获知,只有在真正的教学活动开展时,才能发现。

上课的时候,我会注意学生的互动,比如频频点头、学生的眼神、学生的动笔抄写等情况中感受到被需要,启发他们还需要些什么,这个知识怎么呈现会更加激起学生的愤和悱,会有很多的感受和思考,下了课会有立刻反思的冲动,会即刻开始琢磨下一节课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压力,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提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时候,学生们还没有返校,我担心他们因为没有约束荒废了学业,于是我悉心选择了课程内容,既要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同时要求学生拍摄Vlog完成课程。之所以定这个选题,一方面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优秀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更是想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从Vlog反馈来看,我的目的达到了,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剪辑视频的特长,Vlog拍得非常棒,也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素材。

所以,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自己,我热爱这份事业,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会成为更称职的一位高校教师,教出更多的对祖国有益的人才。

陈文雪 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现任英语系教师,教授英语专业基础类课程,并从事二语习得、教材发展等相关研究。2019年获第五届外语微课大赛全国一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