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5-03-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聚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摘要:  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说,进校后的一大任务便是尽快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想来也是:大学四年苦读,因为四级不过而拿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期次:第952期   




  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说,进校后的一大任务便是尽快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想来也是:大学四年苦读,因为四级不过而拿不到本科学位委实是件郁闷的事;外地人想进京,因为没有四级证书而不能办理户籍手续也是让人愤愤不平(《2005年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程序》规定);找工作没有四、六级证书,简历的份量就少了那么一截。原本作为教学测量工具的四、六级考试17年之后却异化成了学生毕业、就业的“生死符”和学校评估评奖的“硬指标”。所以临近毕业,那些仍没通过四级或六级的同学十有八九都心急如焚,通宵达旦的苦学或者各出奇招,押宝最后一次机会,拼死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四、六级如此重要,以至于四、六级补习班铺天盖地,眼看已经成了一门产业。背单词、做阅读、训练考试技巧等等,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也许觉得这不正常:一张试卷能代表什么?怎么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四、六级就真的意味英语能力达到某种水平了吗?就可以不用再学了吗?怎样能降低四、六级证书的社会效益,降低其功利性,还考试的初衷,进而还英语教学的本来的面目和规律,这是一个摆在改革者和教育者面前最大的问题,也是广大学生实际上真正关心和需要的。
      改革篇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最早是从1987年9月开始的,1989年1月开始第一次六级考试。此后,四、六级考试规模越来越大,到2004年,参加四、六级考试的人数加在一起有一千一百多万,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科考试。
  但正如上文所讲,十七个年头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六级的弊端也日渐突显———功利性、作弊现象、对英语教学的不合理导向等等。教育部部长吴启迪指出,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变为社会比较关注的事情,它的功能被社会过度夸大。教育部从来都没有明文规定将四、六级跟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挂钩,但现在相当多的学校这么做了,社会用人单位也把四、六级证书作为一个新进人员的用人标准,这样必然导致不少学校为了盲目追求通过率而进行应试的教学,少数学生还发生了考试作弊行为,甚至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比如卖考题,现场作弊以及教师帮学生作弊等事情,败坏了考试的声誉,也影响了考试本身的公平性、公正性。因此在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的同时,也需要对四、六级考试本身以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时间 教育部拟自2006年1月份开始,在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180所试点高校中试行改革后的四级考试,自2006年6月份开始以同等方式试行新的六级考试。初步定于2007年1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级考试,2007年6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六级考试。2005年6月份的四级考试,不会改革考试的内容,但会涉及到评分体系,同学们将会拿到满分710分,最低290分的四级成绩单了。
  改革内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全面改革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计分体制由原来的100分制改为710分的记分体制,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放成绩单。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的成绩报告单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为使学校理解考试分数的含义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考试测量的结果,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向学校提供对四、六级考试分数的解释。教育部考虑逐步将考生范围限制在校内,以学生为主,降低考试的社会权重,突出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同时,四、六级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也将作部分调整。考虑到以前的英语教学太过于强调学生对于单词和语法知识的掌握,而不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改革后的四、六级取消了原来15分的词汇与结构部分的题目,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主观题的比例。听力理解部分所占比例将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同时阅读部分的比重将从40%下调到35%,形成听、读并重的考察格局。听力对话部分包括短对话和长对话,听力短文部分包括短文听写和选择题型,听力题材选用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
  另外一个改变就是整个试卷中主观题,即非选择性试题的比重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可能会占到35%到45%之间。主观的题型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听写,听写单词或是句子;第二种是在快速阅读部分,可能会使用一种单词填空的形式,即读完一篇文章以后,来根据文章的意思把一句话里面的单词填出来。第三种是改错;第四种是短文阅读并简答;最后两种主观题的命题方式一个是翻译,另外一种是写作,这个以前的四、六级也都考过。
  整体而言,整个改革以后,四级考试的评价体系会更加客观、科学,更加能测试出同学们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际掌握程度。
      焦点篇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对四、六级改革以及英语学习本身的一些看法,我们通过问卷共调查了220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生150名,研究生70名,共回收216份;问卷背面有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虽有近半数的同学认为准备四、六级的应考与专业课有一定冲突,但还是有高于半数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无所谓冲突或者没什么影响,因为两者是并存的,是同样重要的。
  76.4%的人认为通过四、六级没有或(曾)有一点压力,只有23.6%的同学认为压力较大或很大。这说明我校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改革合理否?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改革后的四、六级更为合理了,大家普遍反映调整后的考试内容更能体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实用能力;记分体制更精细,成绩通报方式也更科学,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但也有部分同学担心改革是“换汤不换药”,会出现“多少分才能拿到学位证书”的问题;听力理解比重的增加会加大一部分考生的困难,也有同学担心考试过后没有听说氛围,听力能力很快就荒废了。
  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到整个教学机制和环境的问题,所以教学的改革一定要跟考试的改革配套同步进行!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我校外语系主任李霄翔教授指出:“四、六级改革初衷在于矫正,是要尽可能的降低考试的社会效益,还考试的本来面目,还英语教与学的本来面目,还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考试的改革必然要求英语教学观念、教学环境、教学机制、方式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师资队伍等等一系列方面的改革和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所以效果的取得也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与学位脱钩吗?四、六级是否与学位挂钩,仍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虽然倡议“脱钩”的同学是同意挂钩的人的两倍还多,但本质上大家还都承认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希望形式上不要一刀切,不要让英语学习变成一种强迫,不要让英语学习以应试为目的,而应以实际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教育部改革记分体制也是希望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情况。但同时教育部明确表示,改革后,四、六级的成绩会不会继续与(学士或硕士)学位证书挂钩,仍将由各个学校自行决定,这属于高校的教育自主权。
  实际上,北大和清华都不把四级证书与学士学位挂钩,这两所高校的学生一般通过本校英语考试———称为英语能力测试(难度略高于六级)———而取得学位证书。四、六级改革后,北大首先表示会继续使用本校的英语考试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历来也不要求四、六级考试和学位挂钩,并反对这种现象。我校外语系李主任透露说:“我校外语系正在考虑出台自己的英语能力测试考试,并打算将英语教学贯彻整个大学四年的过程,而不是学了两年,考完四、六级就完事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具体还在协商当中。”
  目前,我校针对四、六级改革的方案尚未出炉。我校教务处有关领导表示:“针对此次四、六级改革,我校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能会制定一项自己的方案,但是到底四级考试是否还会和学位挂钩,六级和保研挂钩,我校的英语教学是否需要改革,怎样改革,还在进一步研究和考虑中。四、六级考试以及其与学位、保研挂钩,有其积极的一面,肯定了其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肯定了其权威性、组织性、社会认可性。当然也存在着弊端:给部分学生造成了过大压力,导致了一些学生为考试而考试,出现了哑巴英语,英语实际水平不高等现象。我校会以上级文件为本,同时考虑校内、校外等各方面因素来制定我校的政策。”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六级和不和学位挂钩其实是学校和社会的问题,证书的作用仅学校一方很难淡化。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对于四、六级证书的态度和做法也非常的关键。
  无论如何,各个学校达成共识的是:英语总归是要测试、考核的,或者全国的四、六级,或者使用自己本校的方案。要毕业就要达到规定的英语水平,就像专业课和其他课程不能不及格一样,这是现代教育的必须,也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前途和利益。另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很多时候四、六级证书只是为了初步筛选的方便,到了面试阶段,用人单位还会以其它方式来考查应聘者的实际英语水平。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在招聘时很少考虑四、六级证书,对能力的考核只需要实际测试就可以了解,不会有硬性的要求。”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何燕玲介绍,在招聘的时候,公司不会看重其是否通过四、六级,而会用英语对话交谈等方式对其进行考查。联想人力资源招聘经理李梅也坦诚地说,由于简历众多,公司会把是否具有四、六级证书作为简历上的一部分信息来处理,方便于简历的初步筛选,而在复试中,面试者英语水平究竟如何,证书就完全没有作用了,一定要接受公司的考查。
  所以,同学们应该本着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加强自己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能更好地学习英语。对于学生来说,实力才是关键,东西学到手了,有了真本事,还怕什么考试?还用担心到了面试的时候会露马脚?到那时候,与不与学位相连也许倒在其次了。
  学英语作什么?尽管一部分学生对四、六级考试有怨言,但并不是不知道英语的重要性。英语对于中国人以及其他将之作为外语的国家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沟通工具。这个问题不用多讲,大家其实都很明白。调查显示:在种种学习英语的目的中,纯粹为了拿到学位的人只占少数(在调查的146个本科生中不到30%)。
      结语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四、六级的改革也是瞄向更高的目标,是为中国整个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大方向的。改革后的四、六级更加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教育者来说,无论目前还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把这个精神、这个趋势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同时广大同学应该为这样的变化感到欣慰,就算会有短暂的不适应,也要努力适应这个变化,改变以往的惰性和学习习惯,更自觉、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当中去,真正达到培养自己英语能力的目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回报就要去付出,付出了也必然会有回报!
  (研究生记者团仵琳 许娟 钱瑾 程晓霞 张燕舞 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