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0-04-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关于《易经》的几个基本概念

    摘要:  (上接六版)用,且注重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对万物变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 东大社出版《循环经济学》

    摘要:  本报讯自2009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以来,“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环境

  • 优秀读者语录选登

    摘要:  黄金花女研究生电气工程学院借阅图书298册次/年“人都喜欢交流,但方式不一,阅读其实就是一种交流方式。人与人之间有时

  • 图书馆举办优秀读者评选活动精彩纷呈

    摘要:  放眼于东大的校园里,徜徉着多少个奔赴图书馆的学子,他们或结群作伴,轻声笑语;抑或载车前行,风尘仆仆……静悄悄的图书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易经》的几个基本概念

   期次:第1118期   


  (上接六版)用,且注重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对万物变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认为《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原则。
  “生生之谓《易》。”阴生阳,阳生阴,其变化无穷。强调宇宙万物的变化和发展。认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反面。因之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哲学观念。……这些,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影响。
  三国·魏·王弼主张扫象存意,黜象数而重义理,以《老(子)》、《庄(子)》解《易》,以《易》为玄学。宋朝的程颐、张载、朱熹、杨简等人,探究《易》之经义、道理,建立了“理学”、“气学”、“心学”。明、清至现代,义理的研究,在《周易》“经”、“传”的哲学思想、文化影响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象数把宇宙万物符号化、数量化用以说《易》,并藉此推测宇宙事物的关系和变化。象数学的研究者认为,宇宙万物都具有一定的形象和数的量值。
  (1)《易经》本身用数而不言数;(2)《左传》、《国语》虽然提供了运用象数占筮的实例,但未形成“象数学”;(3)《易传》,初步提出了象数原理,有许多言“象”、言“数”之处,并以象、数来解释《易经》。为象数学奠定了基础,成为系统研究象数学的开端;(4)象数学的真正形成,是在两汉时期。西汉今文易学家孟喜、京房,东汉经学家郑玄、荀爽,东吴经学家虞翻等人,以象数解说《易》,创立了“卦气”、“纳甲”、“爻辰”、“互体”、“傍通”等学说。他们用八卦与阴阳的“数”去预言灾变,并包含一些天文、历法、乐律的知识,使象数学与“四时之位”、“分至之节”、“三统服色之制”等历谱发生关系;(5)象数学说在宋朝得到长足发展。北宋陈抟(字图南,赐号希夷先生,五代·华山著名方士)继承和发展了两汉象数学说,开创了“图书之学”。他的“象数学说”为邵雍所继承,并得到进一步发展。邵康节所创立的《梅花易数》,成为后来的占筮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陈抟开创的“图书之学”经邵雍“发明”出了“先天之学”。“先天图”的体系为南宋朱震,尤其为大儒朱熹录入《周易本义》卷首之后,广为流布。
  (6)正由于“先天图”的卦位排列从“象”到“数”均符合天地自然规律,它不仅为占筮学家所推崇佩至,甚至,近代一些《易学》研究者,逐渐发掘它与近代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了《易学》的一门新分支———“科学易”。
  《易学》是否只能用于占筮?它是否与近代(乃至现代)自然科学有必然联系?它又有哪些必然联系?它不仅成为当代《易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也引起国内外许多自然科学工作者们的密切关注。
  目前,以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西方科学,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为了寻找未来科学的新出路,一些西方科学家把目光转到了使中华民族文化兴旺发达了几千年的东方文明之上。而《易经》又统率着中华文化。因此,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国这部古老而又神奇的《易经》之上,企图从中有所发现,寻找出路的曙光。
  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易经》、了解《易经》,不仅要抛开其“卜筮之书”的外衣,认真领会其深奥的易理哲理,努力寻找其客观的科学含义,并设法转用到现代自然科学之中。
  李仕澂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在物理系任教。国际易学联合会(北京)顾问、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美易经学会(香港)副会长、亚太易经协会(香港)名誉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北京)理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