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期)
9.爱是不能忘记的———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是我们美国之行走访的最后一所大学,也是公认的世界最顶尖大学之一。不过我决心不再提什么劳什子的“排行榜”了,一是斯坦福本来就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不需要靠这些闪耀的数字贴金;二是关于斯坦福与硅谷的传奇故事人们也早已耳熟能详。
斯坦福大学的故事太多了,我这里只想讲一个关于斯坦福与“爱”的故事。
斯坦福最广为人称道的地方之一就是其占地之大,校园之美。当初老斯坦福决定将他位于旧金山市以南50公里处的帕洛·阿尔托市的8180英亩的农场捐献出来,创建一所非传统的、男女合校的、不受宗教派别影响的新型大学时,就注定创下了一项“世界之最”。8180英亩约为35平方公里,它有多大?找一个形象的比喻:南京市主城区即原明城墙围合的地域是7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斯坦福的校园相当于半个老南京城。这恐怕是世界最大的校园了,而斯坦福大学后来名闻天下很大程度也得益于老斯坦福先生留下的这份资产。
斯坦福大学校园之美,非身临其境是很难描述和体会的。记得我当时全部的感受好像只能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美得令人窒息”!
走进斯坦福大学校园———其实我们不知道校园的边界在哪里,恐怕也没有一个游人能走遍斯坦福校园。后来看了学校示意图才知道我们游览的仅仅是学校的中心区,叫“Main Quad”———沿着长着两排高高棕榈树的主干道,就可以看到著名的“斯坦福大草坪”,这是一片宽阔碧绿的椭圆形草地,四周绿树环绕,中间的花坛盛开着五彩缤纷的月季,缓缓升起的草坪尽头,是一组由土黄色砂岩建造的带有西班牙传道堂风格的建筑群,古朴的黄墙红瓦、长长的拱门回廊,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在蓝天绿树的衬托下,显得粗犷开阔、典雅大气。
这是学校最早的校舍,1886年开始建筑规划设计时,老斯坦福请来设计过纽约中央公园的著名建筑师欧姆斯泰德作规划,由28岁的杰出青年建筑师库里基具体设计。1887年5月14日,小斯坦福18岁的生日时,斯坦福大学举行了奠基仪式,一座座带长廊的四方形建筑开始出现在被称作“农场”的绿地上。令人惊讶的是,与100多年前相比,这些建筑竟然没有什么变化。
关于斯坦福创立,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是有一对老夫妇,找到哈佛大学,提出为哈佛捐一座以他们儿子命名的大楼,以纪念不幸早逝的孩子。“捐一幢楼很贵的,要一百万元!”当时哈佛的艾略特校长也许有些轻慢这对乡巴佬夫妇。“才100万元?”老妇人听罢,转过身来对老先生平静地说,“那我们就自己建一所大学。”这对老人就是老斯坦福夫妇,这所大学就是斯坦福大学。
故事很生动,但却是杜撰出来的,以至于斯坦福大学不得不在自己的网站上辟谣。下面转述的真实故事是这样的,老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Sr.)是美国著名的“铁路大王”,曾经担任过加州州长、美国联邦参议员,绝不是什么乡巴佬;而他的夫人也是一位高贵而富有慈善情怀的了不起的女性,曾在危难时解救了斯坦福大学。他们唯一的儿子小利兰德·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Jr.)在意大利旅行时不幸染病身亡,老夫妇悲痛欲绝,决定用自己全部的财富(大约几千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十亿美元)为“全加州的孩子”建立一所大学。这所大学被命名为小利兰德·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大学。
在老斯坦福的捐赠中现金只有一千多万美元,这已经是当时美国最大额度的捐款了。要知道美国最大的花旗银行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常存款也只有几千万美元。捐赠中最值钱的是八千多英亩的土地,现在斯坦福所处的帕洛·阿尔托市是世界上土地最贵的地方,如今这些土地涨价不止万倍,并成就了“硅谷”这个奇迹,当然这是后话。
斯坦福大学的创办过程并不顺利。斯坦福开课的两年后,老斯坦福不幸与世长辞,整个经营大学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遗孀简·斯坦福的身上。然而,祸不单行,全国性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她丈夫的财产被冻结。顾问们劝她停办,至少是暂时停办大学。斯坦福夫人拒绝了,她召见乔丹校长,告诉他,她不打算停办学校。他们紧缩开支,停止雇用新员工,全力拯救陷入困境中的斯坦福,老夫人甚至拿出自己的养老年金交给学校以应付日常开支。斯坦福大学从开办起就免收学费,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不改对学生的承诺(直至1930年起才收120美元)。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老斯坦福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时曾从政府贷款1,500万美元,联邦政府突然提出要无限期冻结他的资产,理由是这样做可以保证投资者的信心。斯坦福夫人毅然奔赴华盛顿向克里夫兰总统请求法院裁决。1896年2月2日,法院裁决政府败诉。当时正下着倾盆大雨,但斯坦福校园却出现了盛大的庆祝游行。1898年,冻结彻底解除。斯坦福夫人立即卖掉她的铁路股票,将1,100万美元转给大学董事会。
斯坦福的危机终于过去,“这所大学的生死千钧一发,命运全系于一个善良夫人的爱。”乔丹校长感慨地说。
在“Main Quad”拱廊相连、棕榈摇曳的院落里,有一座精美的小教堂,这是斯坦福夫人为纪念因操劳过度在睡梦中去世的老斯坦福先生而建立的。每一个走进这个院子的人,都可以看到教堂正面那四幅精美的壁画,分别代表love(爱)、hope(希望)、faith(信义)、charity(博爱)。这正是斯坦福创立者精神的写照。故人已逝、精神永存!斯坦福夫妇失去了自己的爱子,却把更博大的爱洒向全加州的孩子;他们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财富,留给世界的却是一所伟大的大学。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啊!
在斯坦福,你可以看到学校对学生的精心培养和无限关爱,更可以感受到斯坦福学子对母校的深挚眷恋和感恩之情。如今斯坦福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灿若群星,可一旦母校有需要,他们无不慷概解囊倾心回报。
斯坦福是私立大学,原则上说,政府不给学校一分钱。2005年至2006年度学校预算达29亿美元。其构成,学费仅占18%,政府和企业研究资助占37%,捐赠收入17%,医院和服务收入10%,消耗品赠送4%,投资收入3%,其他收入11%。仅2004年到2005年度,学校就收到来自71976个捐赠者的共计6.036亿美元的捐款,其中40%是研究生校友提供的。1991年,在其百年华诞之际,斯坦福达到美国大学中有史以来第一个“10亿元校友捐助”的目标。2005年底,斯坦福又史无前例地完成了总额10亿美元、专门支持研究生教育的基金。到今天斯坦福共获得122亿美元的捐赠,成为全美最富有的大学之一,校友捐赠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财政来源。
行走在斯坦福美丽的校园,我不禁又一次思索校友与母校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毫无疑问,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驿站,是学生走上社会之初最重要的“名片”,在这里接受的教育、受到的熏陶、培养的能力素质将长久影响他们的一生;同时,学生也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一个学校的声誉、影响力以及她存在的全部价值,又何尝不是由无数校友以他们为社会、为人类的贡献所证明、所成就的?而联系他们的纽带,也许可以用斯坦福纪念教堂上的那四个单词涵盖:爱、希望、信义、博爱!
在去机场的路上,导游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斯坦福与它校友的故事。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是斯坦福大学的第一批学生。与出身东部名校的其他总统不同,他终生为自己是斯坦福校友而自豪,总是喜欢宣称自己是第一个住进斯坦福学生宿舍的人。这又是一个无法考证的故事,只是他太有名,别人也不与他争这份荣誉。因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发生在他的任上,胡佛受连累而“不幸”进入历届美国总统最差之列。可斯坦福仍然很为他自豪,专门建立了“胡佛塔”纪念他,以他名字命名的“胡佛研究中心”也成为世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智囊机构之一。如今,“胡佛塔”与“Main Quad”那组美丽的建筑一道成了斯坦福永恒的“地标”,也成为所有斯坦福人梦牵魂萦的精神家园。
好学校总是有许多故事,讲的人多了就成了传说;一代代传扬便融进了历史,成为一所学校的文化财富和无数学子的集体记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