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1-04-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课外研学讲座成功举办

   期次:第1152期   



  本报讯 4月19日晚,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在九龙湖校区教一311举办了名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的课外研学讲座。报告人是中大医院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陈宝安教授。此次讲座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主办,课外研学讲座活动指导中心承办,东南大学青少年红十字会、校医院协办。参加此次讲座的嘉宾有:校医院保健科主任张跃进、校红十字会秘书长任苏坪。大约有200名同学聆听了此次讲座。
  陈宝安教授是在造血干细胞治疗、移植方面是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06年以来连续三年成功申请专利多项,共发表SCI文章30多篇。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应用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HSCT技术飞速进展,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并可望在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应用,已经逐步由一项单一的技术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近10余年来,我国HSCT蓬勃发展,各省市都相继开展,现在我国每年的移植数量已达800-1000例左右。
  陈教授从一个白血病患病女孩的感人故事引入主题,进而向大家介绍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途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知识。首先介绍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历史,199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E.DonnallThomas教授是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奠基人,直到现在,骨髓移植仍是治疗严重血液病的最好方法。
  陈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血液组成等与血液相关的基本知识,再进而谈到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骨髓移植目前在国内的推广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骨髓库的建立和发展面临困难。随着技术的发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相比于骨髓移植,它对捐献者造成的伤害和痛苦大大减轻,这一技术的飞跃使得我国的骨髓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100万,能够基本满足治疗的需要。
  陈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对大学生捐献的困难、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捐献者身体的影响、捐献者要承受的痛苦及其产生原因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深入浅出地把复杂的医学知识,娓娓道来。
  陈教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和发展方向和目前的发展水平有着很深的了解。他用活泼的语言,结合自己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把有些难以理解的造血干细胞知识用轻松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很好的理解。白血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广大同学们非常渴望了解更多有关造血干细胞的知识,陈教授的讲座获得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张中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