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不得使用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
隐患分析: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在开机状态可自动与无线网络连接,可能被他人远程控制。即使关闭联网程序,也可以使用技术手段,通过无线网络将其激活,窃取信息。同时,无线上网传输信号暴露在空中,可被任何具有接收能力的设备截获。
防范对策: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必须拆除机内无线网卡等无线互联设备,切断无线联网渠道;无法拆除的,不得用于处理涉密信息。
18、不得使用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隐患分析: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无法按国家保密规定进行管理,且往往连接互联网,可能感染计算机病毒,或被植入“木马”窃密程序,用来存储、处理涉密信息,泄密风险很大。
防范对策:不用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也不要把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带入重要涉密场所。
19、不得将未经保密技术检测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用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隐患分析:办公自动化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有可能被安装窃密装置,存在泄密隐患。
防范对策:用于处理涉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应当随机采购,并进行安全保密技术检测。
20、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电话机和手机传输或谈论涉密信息。
隐患分析:使用普通传真机、电话机和手机传输或谈论涉密信息,就是通过公共信息网络传输涉密信息,可能被他人截获或窃听。
防范对策: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通信方式传输涉密信息,不在普通传真机、电话机和手机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