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3-05-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春游瘦西湖

    摘要:  耳熟能详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早已勾起我们对三月扬州的神往。在这个春色诱人的三月时节,我们走进了扬州

  • 东南风

    摘要:第391期丛从摄

  • 诗二首

    摘要: 晚春杨柳堆烟圆荷嫩片片飞红染燕声孤帆渐远空带愁一曲新词独自吟送春柳絮纷飞家家春雨打梨花润满庭归雁衔泥细筑巢田农耕作趁日

  • “东大梦·中国梦”微博大赛优秀作品选登

    摘要:  【一等奖】curtiso(陈高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一)满江红东大梦:钟山紫气,千百载,英豪烈烈。数风流,四牌楼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游瘦西湖

张灵敏

   期次:第1219期   


  耳熟能详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早已勾起我们对三月扬州的神往。在这个春色诱人的三月时节,我们走进了扬州瘦西湖,观赏了沐浴在明媚春光下竞相争放的花儿,和煦的清风,古老的小桥,感受了江南的宁静,果真是“诗情画意叙江南,西子湖畔瘦窈窕”。
  我们先到达了瘦西湖的西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醒目的“瘦西湖”三个大字,整个建筑物有着弯翘的屋檐,怀旧与现代结合的风情,渲染着南方的纤巧。
  进入了瘦西湖,细细品读着那份纤细与宁静。沿着湖岸一路走来,“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色伴我们左右,面对这竞相争放的甚至有些都喊不出名字的花,我们的心也跟着激动了起来,从没有见到这么美的春色,我们几个忙不停地咔咔拍照,似乎要将整个春色贪婪地全部收入自己的记忆里。我们最初走过的是一道长堤,它逶迤东去,堤之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我想这就是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吧。漫步其间,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堤上游人如织,有若有所得的老人,也有全神贯注的青年,更有艳丽夺目的少女,还有燕语莺声的对对情侣,顾盼脉脉于绿荫之中。但姑娘们、小伙子追逐打闹声、笑声荡漾在明媚的春光里,飘扬在鸟鱼花香的长堤上,谱成了一曲轻快的乐章,这是何等美妙的春之图啊。沿堤向北一拐,一组气势恢弘的仿清代建筑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熙春台。熙春台主楼坐西朝东,楼高两层,碧瓦飞檐,壮丽辉煌,青顶装饰有黄色飞龙。二楼正檐挂着“熙春台”匾,导游介绍,所谓“熙春”是取《诗经》中“众人熙熙,若登春台”之意,表现了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怡然自乐的境界。这里从前是扬州的富商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今天已经变成普通市民休闲游乐的处所。步行一段路程便到了闻名遐迩的二十四桥了,她像轻绸玉带般地飘然于碧水之上,这令人神往、难以寻觅的二十四桥!眼前的二十四桥:汉白玉砌成,单孔拱形,桥身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二十四级台阶,上围二十四根栏柱,桥上未见题写桥名,却处处暗合二十四之意。我所了解的二十四桥却是因为杜牧的那首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经过二十四桥,步移景换,跃入眼帘的是一座环拱石桥,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桥上建有五亭,色彩鲜艳,宛如五朵冉冉出水盛开的并蒂莲,这就是所谓的五亭桥了。桥全长约五十余米,由十二个大小不等的桥墩构成,主轴线两侧有四双对称的方形桥墩,构成桥的四个翼角,每个突出的翼角,其三面各有一个卷洞,小舟可以在其间穿游,中心卷洞最大,可通画舫。两侧则是半拱形卷洞,整个桥身均用长方形青石垒成,给人一种坚实挺拔之感。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的搭配和谐得体,令我不得不对古人的高超建筑技艺发出由衷的赞叹。最妙的是五亭桥在天光水色的映衬下,所显示出来的艺术效果:蓝天白云,绿水红日交相辉映,令人入迷,初来乍到看惯高楼、闹市的游人,不免有“今夕是何年”,莫非换了人间的感觉。拾阶而上,登亭扶栏,看那春水盈盈的湖面上水鸭形的小船穿梭在花间柳下,触景生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在我们胸中弥漫升起。
  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钓鱼台,它的构造倒是很独特,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
  瘦西湖,一因长湖如绳,二因清俏绰约之美。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黄昏时,落日空悬,景致与明月夜应无相似之处。但登桥揽胜,见湖面柳色,水榭花荫,白塔晴云。观八方之景,思六朝繁华。暮色中,春夏无间,让人流连。回望亭桥水路,似古时女子的裙摆,正待月明时,翩翩起舞。
  (作者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