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元月我进行了一次福建之旅,具体来说是去了泉州、漳州、厦门,正好这三个地区合称闽南,故曰闽南行。
泉州
从南京乘飞机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泉州晋江机场,从机场直接坐大巴前往泉州市区,此时已经华灯初上,街道繁华,印象最深的是新华都购物广场,福建省最大的百货与超市连锁,刚看到网上的报道《唐骏陈发树缘尽新华都》说新华都“二人转”散伙,陈发树希望借重“打工皇帝”唐骏的名声提升企业形象做中国的巴菲特的梦想破灭,从陈唐的“爱恨情仇”中可以看出,创始人需要慎选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也需要具备诚实的品格,否则日久见人心,分道扬镳的结局还会上演。
泉州地名有意思,“泉”是古代钱币的名称,难怪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从唐代以来就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口岸,泉州———有钱之州,晋江———晋级之江,泉州又素有“宗教胜地”之称,历史上多种宗教汇聚泉州并留下大量珍贵的宗教遗迹遗物,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仍拥有众多的信众和数目可观的寺观教堂。
泉州开元寺非常有名,很远就能看到开元寺双塔,寺内古迹古木众多,有“桑莲古迹”,有“泉州湾古船博物馆”,有专门纪念弘一法师的院落,记得著名画家黄永玉曾回忆小时候调皮,在开元寺里爬树被弘一法师摸过脑袋,他引以为豪,谓之为“灌顶”。泉州的城市规划做得很认真,开元寺周边的建筑高度都得到有效控制,道路街巷也不大,尺度感很好、很亲切,有时候在巷子里穿行冷不丁就有一个土地庙,转过去就是元妙观,又走过八字井就看见广临宫,里面住着万仙妃,还有关帝庙、清净寺,有一个释雅山公园,是一处开放的市民公园,我在里面发现了施琅故宅,残破不堪,甚为可惜!
石狮
抽空去了一趟石狮,在长途汽车站买一张10元车票登上中巴车,车过晋江大桥之后就一直沿江岸行驶,江面也逐渐开阔起来,快到入海口,远远看到一座山上的塔影,那就是著名的石狮姑嫂塔,在石狮宝盖山,又称“万寿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姑嫂塔就成了海上行船的航标,遥想当年塔下一片千樯万帆,那是何等的壮丽繁华!姑嫂塔传说源自姑嫂望夫归,凄婉动人,它既是侨乡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也是移民海外历史的象征。
廿年前,我院有一批员工在石狮德辉广场工地辛勤工作了整整一年,历历往事涌上心头。话说1992年随着小平南巡,国内的建筑市场一下热火起来,我院承接了位于福建石狮的德辉广场项目,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这在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商业建筑,记得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过工程发布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报道。
德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于1991年成立,是一家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公司。以房地产开发建设、工业制造、高科技开发和商贸第三产业为主业,兼融商业、酒店、文化娱乐、展览、广告等产业于一体。在世界各地都有德辉集团的产业投资;国内独资或合资兴办了数十家企业,产业遍及房地产、建材、制药、化工、五金、电子、食品加工、商场、文化娱乐等实业项目。
德辉集团在福建石狮初期投资9000万元,建设了标志性建筑德辉广场,已建成面积135000平方米,至今仍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集购物、休闲、娱乐、酒店、餐饮等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都市生活广场,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商业大厦。
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唱出了石狮人的拼搏精神,德辉集团的老板就是白手起家从打火机做起然后走向世界的,发达之后不忘报答乡里,借改革的东风回乡兴办教育,开创实业。我院当时的院长孙光初、副院长余传禹审时度势及时抓住了这次商机承接了德辉广场项目,由于此项目大、要求高、进度快,必须派出设计人员进驻现场,而且是一个专业配套齐全的技术团队,我是第一批前往石狮的成员,同行还有赵志强、金瑞英、吕洁梅,出发前孙院长进行了动员,说明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当地复杂的现状,因为石狮当时是走私贩黄重镇,要我们严于律己。就在临出发前的1992年7月31日,南京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空难,中国通用航空公司的一架雅克42坠毁在跑道尽头,106人全部遇难,此次航班执行的是太原—南京—厦门的飞行任务,而我们的机票正是第二天飞厦门的,真是虚惊一场,后来推迟了几天才走。
初到厦门感受到一派东南沿海风光,碧海蓝天太阳刺眼,当时厦门还没有几幢高层建筑,这是金门炮战之后海峡两岸保持敌对状态的结果,稍作停留就坐中巴前往石狮,路不好走,经过著名的安平桥,这是建于南宋的我国现存最长的石桥,到了石狮之后我们傻眼了,落脚的地方叫曾坑村,是一片尚待平整的荒地,这就是德辉项目现场,我们就住在刚搭建好的工棚里,刚到没几天就开始刮台风———当地叫打台风,下了很大的雨,工棚周边被水围困出不去,我们一日三餐稀饭面包,面包还受潮发霉了,等水退去再把被水泡过的物件拿出去晾晒。我们这批打前站的工兵终于等到了大部队前来,由周文祥老师率领,有建筑专业林增红,结构专业吴志彬、钱敬平,水专业刘俊,暖通专业龚德建,电气专业臧胜,模型组钟宁、李春梅、方怀林,描图员光晓波,后来刚毕业的王志明也来到现场,由于任务艰巨我院还外聘了一批工程师,主要是设备专业人员,有南京玻纤院的陈国伟、魏林、张甫才,扬子石化的刘学全,南化院的刘亚军,核工业部七院的杨陇朝,由于当时没有计算机,全凭手工画图,工作量太大,还在当地聘用了一些描图员。
人员齐备后现场也热闹起来,每天都是满负荷工作,由于项目每层平面面积大,要拆分成好几张0号图纸来画,配给我们的绘图员小王是招聘来的湖南仔,个子小要爬到图版上画图。现场工作环境也很艰苦,一圈工棚围合成一个四合院,上班、吃饭、睡觉都在这个院子了,当地的饭菜吃不惯,臧胜还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所以就雇了厨师专门做饭,工棚只铺了一层红砖当地面。湿气大,有不少人出了湿疹,晚上睡觉头等大事是熏蚊子,那时没有环保意识,熏蚊子的杀虫剂毒性大,早晨起来蚊帐上方落满蚊子尸体,当时石狮发展太快电力供应跟不上经常停电,工地配有自备柴油发电机,记得负责修理的电工师傅是从东北来的,他说是下海凭手艺吃饭,工资能拿到1500元一个月已经很满意了。我们还配了晒图机现场晒蓝图,是延中实业的品牌,由刘俊和龚德建两人带了1万元去福州买的,晒图机好不容易运到工地却进不来,大水把工地周边的道路给冲了,只有靠我们几个小伙子肩扛手抬运进大门。记得延中实业是上交所的老八股,当时已经上市,后来晒图机出了故障,厂家专门派人来修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标准的上海男人,戴眼镜,还带了儿子,估计是利用出差机会顺便到厦门玩一趟。
负责德辉广场项目的是德辉家族企业的四公子蔡明杰,办公室里挂着公司董事长蔡淑好与江泽民主席握手的照片,蔡明杰夫人很漂亮,据说曾是空姐,蔡老板的座驾是一辆超长版凯迪拉克,开出去很醒目,就是石狮道路不宽走起来麻烦,光是进工地四合院就很费劲,当时还没有银行卡,工地发工资直接用现金,有一次从银行取800万全是10元面额,用麻袋装卡车运回来,甲方工程部也设在现场,招了一批刚毕业的厦门大学的学生,等我们混熟以后还进行过篮球比赛。
工地周边就是农村,还保留着不少原生态,这里的房子都用石头建造,并不高大,窗户也很小,屋内很暗,或许这是当年为了对付倭寇留下来的传统,有时能看到出殡的场景,吹吹打打举着旗幡、草人,披麻戴孝的队伍能绵延一里,场面壮观,算是闽南当地的风俗。我们有时也会进城买些生活用品,石狮当年走私很盛,以各种家用电器及香烟为最,每次碰到打台风,小店里的老板就说明天来,会有新到的走私香烟,当时555、万宝路比较流行。到走私一条街去多了,我们也学会了砍价,不是对半砍而是把首位数字去掉,如报价1500元我们就砍价到500,这是经验,但你砍过价老板同意后你就得买,如果耍赖会有一帮人围上来逼你就范,当地人是抱成团的。我们买了不少录像带倒带机、快译通,这些比较实惠,还买过富贵鸟皮鞋60元一双,当时还是小作坊,牛仔裤40元一条,直接到当地工厂里拿,记得我们工地周边就有好些服装加工厂,都是改革开放后港资、台资开办的,雇佣了许多打工仔、打工妹,一天到晚连轴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业废水就直接排放的河沟里,破坏坏境的祸根其实当时已经埋下。
有一次工地来人推销虎骨,煞有介事地切了一点,用火烧着,放到水里一下散开,有血线,说如何正宗,我们也不懂当然也没敢买,后来知道那是江湖骗术,有些老先生还是抵不住诱惑买了虎骨虎爪,一拿到钱骗子们随即就溜了。石狮当地也会有所谓大牌歌星前来演出,我们在电视里能看到,依稀记得有赵忠祥、程前。有一次和刘俊、龚德建、臧胜去看电影,是徐克的新派武打电影《新龙门客栈》,看后兴奋了好长时间。还有一次画图实在太累,我们就干脆去了天天都能看见的姑嫂塔,看着近其实要走不少路,待走到塔下,大海赫然呈现在眼前,一下子感觉海阔天空。回来还向结构老总吴志彬描述了姑嫂塔的结构,他说是桶中桶结构,抗震效果不错。
德辉广场裙房有一个巨大的中庭,蔡老板想借鉴当时香港刚开业的太古广场的模式设置环形自动扶梯、观光电梯,还有一个真冰的溜冰场,这在当时是很超前的意识,现在看也不落后,当时的建筑防火规范还是滞后的,要与福建省消防总队的人协商切磋,防火分区如何划分,防火卷帘门如何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如何设计,这许多问题对于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是一头雾水,但随着设计的深入,特别是在臧胜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规范的学习,我也渐渐弄清了这些概念,设计水平有所提高,当时臧老师儿子刚出世,是克服了很大的困难才来到现场的,刘俊、龚德建家里的情况也一样。
由于连续加班我们慢慢养成开夜车的习惯,晚睡晚起,睡前还会打一会儿牌。也许是吵到了周文祥老师,他第二天起来后会敲我们的门让我们早起,这也对,应该有工作纪律,但我们就是困得起不来。
设计进行了一段时间后院里派来了各专业的老总前来进行扩大初步设计审查,有刘恭鑫、林荣祖、王耀亨、曹子容等,他们的到来给我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不少开心,当时我开始读易经,林荣祖老师就让我给他算一卦,我用梅花易数推出一卦,结论是不宜远行,后来他好像旧病复发去了当地医院,说算得蛮准的。
我们组织了郊游,去了海边,顺着退了潮的沙滩捡贝壳,还下海游泳,当时不知道防晒,结果给烈日晒脱了一层皮,回来洗澡感觉被海水腌过一样,是一个恐怖记忆。
我们还去了泉州的开元寺,在寺门口碰到骑摩托的和尚手持大哥大,也算开了眼,到清源山见到著名的老君岩,神态妙极,林荣祖老师是福建人,小时候求学要翻山越岭,练就了走山路的本领,别看他速度不快,却不慌不忙,保持匀速,中途休息不超过5分钟,时间长了你还被他追上。那日在清源山玩得很尽兴,直到日落西山。
项目快结束时余传禹院长来到工地现场慰劳大家,请全体人员到当地档次最高的酒店吃饭,算是打了一次牙祭。
德辉广场项目是我第一次尝试使用计算机绘图,和臧胜配合,他写计算流程我转化成程序框图,然后用FORTRAN语言编程,编出了可在AutoCAD上自动绘图的批处理文件,首次用笔式绘图仪打印出了一批配电系统图。后来我见证了勘察设计行业甩图板进入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程,现在我正在经历第二次技术的飞跃,从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方面的工作,这将对建设行业的业态及产业链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时建筑市场一下火起来之后也是鱼龙混杂,有某设计院在石狮设了一个办事机构只管盖图签收钱,一年也能净赚100多万,这是很诱人的,况且当时很多房地产商人拿到图纸只是为了报批文拿地再抵押炒楼花,并不真正盖楼,设计院不要负责,但我院现场设计的负责人周文祥顶住诱惑与压力没有突破红线卖图签。
从1992年8月到石狮至1993年7月回到南京是整整一年的时间,回宁后我们还继续进行收尾工作,补充修改图纸完善设计,到1993年底全部圆满完成了德辉广场的设计。
1994年单位分批组织德辉广场项目的设计人员赴香港考察,我们这一批有刘恭鑫、吴志彬、吕洁梅、王志明等,在香港有幸参观了由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并登上了顶层平面,这是一个巨大的斜顶空间,有一张巨大圆形会议桌,除此之外就只有两棵常青树,由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负责陪护,当时每年的花费就高达100万港币,窗外维多利亚湾净收眼底,这里是高层举行签字仪式的地方。当时我院沈国尧教授及建筑专业周宁、暖通专业唐超权、给排水专业张咏秋、电气专业曹子容正好在香港巴马丹拿建筑事务所进行同仁大厦扩初设计,我们聚了一次餐,算是他乡遇故知,记得当时香港正在上映张艺谋的电影《活着》。
沿海地区很讲风水,记得石狮的城市标志就是一个石雕狮子,摆在城市入口处,石狮子的相貌较凶,据说正对狮头方向开店的老板遇上了车祸,于是在门口放圆形的石球当绣球,又在外墙贴镜面玻璃把石狮像反照到对面,对面的商家不干了也如法炮制,我们一开始当迷信看热闹,可等到去了香港才发觉这是非常深入当地人心之事,不能简单以封建迷信观之,在香港太平山上经导游指点很清楚地看到中银大厦如宝剑一般插在港岛的金融中心,为了避其锋芒,港督府种了许多大树,而香港汇丰银行干脆将屋顶檫窗机集中到一边如大炮般对准中银大厦,演绎出一场风水大战。
漳州
从泉州坐长途车2小时即可到达漳州,我印象里漳州是中国女排的训练基地,我正好路过腾飞路,旁边就是中国女排腾飞馆,中国女排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
包了一辆车去看客家土楼,先到南靖再到永定,路过一条九龙江,想起这是革命样板戏《龙江颂》故事发生的地方。客家土楼分布在南靖、永定两县,南靖靠漳州近说闽南话,而永定说客家话,由于这样的历史地域原因,两地土楼虽相距不远却各自为政,独立开发,没有形成合作关系,游览线路就很难一网打尽。
永定土楼旅游有两条线,第一条是到高北土楼群,其中承启楼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文化内涵最深的土楼王,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秀丽的造型艺术,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高北土楼群包含:承启楼,侨福楼、五云楼、世泽楼等。
第二条是洪坑土楼群,有40余座各色土楼,沿溪而上、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翠竹、拱桥、田园融为一体,堪称“土楼博物馆”。其中“土楼王子”振成楼,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式样等,多样统一,土洋结合,堪称中西合璧的土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架梁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内环砖木结构,仿西洋式装修,形成极为独特的外土内洋的建筑格局。红军时期毛主席曾经住过振成楼。还有府邸式土楼的杰出代表福裕楼,有袖珍式俗称“米升楼”的如升楼,有中厅高两厢低宫殿式俗称“小布达拉宫”的奎聚楼,有三面环水的环兴楼,还有景阳楼、朝阳楼、临阳楼等等,洪坑村土楼最大的特点是“多”,圆的方的、大的小的各色土楼在这里荟萃,洪村现在依托土楼资源,建立了“永定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在文化村内,可以欣赏客家舞龙、客家娶亲、民间艺人绝技、客家山歌、树叶吹奏等具有乡土气息的民俗风情表演。我们还遇到了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专门修建土楼的老工匠,他说他快六十了,是其中最年轻的,下一代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快要失传了。
南靖土楼也有两条线,第一条先去塔下村参观张氏家庙—德远堂,然后是参观违反力学原理的东倒西歪楼—裕昌楼,最后前往田螺坑土楼群,当地人戏称“四菜一汤”,位于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间激越地奏响,全世界独一无二,是福建土楼中的一张名片,我们参观休息时看网上新闻,恰好有习主席考察阜平县时晚饭的菜单,就是四菜一汤,真巧!
第二条是云水谣—和贵楼—怀远楼。云水谣是同名电影外景地,有那个著名的水车,和贵楼是最高的土楼,又是建在沼泽上有阴阳井的土楼,怀远楼是保护最好的土楼,楼内雕梁画栋,佳联成对,读来回味无穷。
在回漳州的路上看地图无意间发现晚清华人首富张弼士的故居就在离此不远的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下次一定要去一趟,张弼士创制了著名的张裕葡萄酒。
厦门
厦门是故地重游,住在厦大附近,在南普陀附近的素斋馆用膳,然后到南普陀进香,当年弘一法师经常来南普陀,据上一辈老法师说,当年弘一法师在里面闭关时,曾发生一件趣事。有一条大蟒蛇会经常盘在洞口陪伴大师闭关,帮大师驱走野兽,有时还会送来一些水果。
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一手缔造的,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校史馆里看到了陈嘉庚“买大厦救厦大”的故事,大操场北边的一排教学楼很有地域风格,它背山面海,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要登记才能进入参观,在排队等待时,有女学生向我们推销手工绘制的厦大地图,侨乡人的商品意识真强,我们欣然买了一张,在路过建筑学院时想起厦门大学建筑系与我们东南大学的渊源,我校原来的建筑系主任卢志昌曾到厦大来帮助建立了建筑系。
出了厦大南门对面就是湖里山炮台,晚清开始修建,这里有24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还曾在抗战时击伤过日舰,很了不起。在路边租一辆自行车可以沿着海岸向前骑行欣赏美景,后来到了曾厝垵,原来是一个海边渔村,现在还保留着传统风貌,有很多家庭旅馆,是背包客驴友们的天堂,海鲜也是味美价廉。
鼓浪屿是一定要去的,买了沿岛绕一圈的船票从岛的另一边上岸,游人稀少,可以慢慢品味悠闲自在的感觉,去了日光岩想起了关牧村唱的《鼓浪屿之波》: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在菽庄花园看到马未都观复斋的厦门分馆,这里有著名的四十四桥和十二洞天,另外郑成功雕像,海天堂构,八卦楼里的管风琴都是要去的景点,待到大量游人涌入岛上失去往日的宁静,我们就选择立即反其道而行之,乘船离开。
到厦门高崎机场存完行李感觉时间还早,就坐了机场中巴过海湾大桥前往集美,参观了陈嘉庚故居、纪念馆、鳌园、集美学村,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自成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