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风,字仁斋,号乐山,以号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徐风的同班同学号“乐山”的还有蒋仁,也是“仁者乐山”。1912 年,十二岁的徐风在家乡常州读私塾,得到留学日本的族叔徐少卿的关心,转学到徐少卿创办的养中小学接受新式学堂教育。 1918 年考取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钱松岩结为好友。1927 年考取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转为国立中央大学。
1927 年,徐风、吕斯百、叶季英三人受艺术专修科同学推举,用星期天时间到上海,看望在田汉主办的南国艺术学院任教的徐悲鸿先生,表达期盼徐悲鸿来南京任教的愿望,当时,校方还没有正式给徐悲鸿发聘书,这是学生自发组织的邀请。1928 年徐悲鸿先生接到校方聘书后,于初夏一天的中午,到四牌楼沙塘园学生宿舍看望艺术专修科学生。同学们知道盼望已久的徐悲鸿老师来了,欢声雷动。从此沙塘园学生宿舍就成为徐悲鸿和其第一批中央大学弟子初次见面的纪念堂了。学生邀请老师,老师到学生宿舍看望学生,这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当年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的校风。1929年,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毕业生有刘醴仁、沈立、苏英捷、邹岳屏、胡钟 秀、徐乐山、金学成、蒋仁。三年制专修科毕 业后,徐风升入艺术教育科学习一年,于 1930 年本科毕业,是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 术专修科、艺术科首届毕业生。
徐风与徐悲鸿有同宗同 族之谊,又是徐悲鸿当年身 边最亲近的学生,其时校园 里师生关系密切,师生在校 园里时常相见。一天,艺术科 学生徐风、吕斯百、刘艺斯、 赵尚卿等在校园里遇见徐悲 鸿先生,师生在交谈讨论中, 徐悲鸿先生突然说:“仁斋 弟,我现在想画水墨画,你去 拿宣纸。”徐风立即跑回沙塘 园宿舍取来了宣纸,师生一 起信步进入教育学院大楼, 来到艺术科教室,徐悲鸿画兴勃发,挥毫写 就一幅《水墨苍松图》,其时徐悲鸿是西洋 画教授,在课堂上是不画水墨画的,画好以 后,徐悲鸿兴犹未尽,说中西绘画本来相 通,画西洋画家水墨画不足为奇,随手将作 品赠徐风收藏。
中央大学为徐悲鸿安排了两间画室, 徐风负责管理画室。徐悲鸿一生中的大型 油画作品主要是在南京中央大学的十年完 成的。徐悲鸿创作激励民族抗战精神的大 型油画《田横五百士》,在处理众多人物场 面时,徐风和工友邵桂生等人为徐悲鸿做 模特,《田横五百士》众多的人物中,有两处 是徐风的形象。徐悲鸿多次画《苍松图》赠 送学生。徐风先生回忆道:1929 年春,徐悲 鸿为邵桂生画了一幅五尺中堂 《松图》,题 句:“桂生与吾合作三年,心爱吾画,未尝起 齿,兹乃偿其素愿,喜悦之情,凡持吾画者 均莫能逾也,呜呼!苟得人人而悦之,若桂 生之至情者,虽摩顶放踵又何惜耶!辛未春 尽悲鸿。”此图苍松,全然是画《六朝松图》, 对徐风、钱松岩等先生影响很大。
抗战爆发后,徐 风颠沛流离于湘、桂、 赣、黔之间,万里羁 旅,唯有寄情绘画,以 抒发胸中的忧愤。数 年间作画两百多幅, 1943 年夏,徐风在贵 阳举办个人画展,三 日观众逾万人,轰动 山城。徐悲鸿先生对 徐乐山的山水画评价 极高,在徐风山水画 上题词:“清音”“元气 淋漓。仁斋弟近作山 水,轶出清人,笔墨之 用,一本自然,喜而书 此,悲鸿。”徐悲鸿不 但为学生写书法作 品,勉励学生努力上 进,还画作品鼓励学 生。徐悲鸿作书勉励 徐风:“造物之变无尽 静观自得,其机理应 之于手,便与天牟,徒 知驰骋于往古诸家 者,虽师法荆浩关,亦 仰人鼻息也。仁斋有 志之士幸努力焉。”勉 励他师法自然,多画 写生,向大自然学 习。
徐风先生的作品集回忆录里,有许多 非常珍贵的关于中国艺术教育的史料。六 朝松下的梅庵、南高院的教室、沙塘园的学 生宿舍,这些东南大学校园里的建筑,是中 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祥地,是20 世纪许多 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的摇篮,更是20 世纪中央大学毕业的艺术家们毕生魂牵梦 绕的艺术圣地。1982 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吴作人先生在给徐风的信中,回忆在六朝 松下的南高院中求学与工作的往事:
乐山学长:
捧读华笺,亦喜亦慨,幸故人高龄健 胜,至慰下系。金陵诸旧,想多星散,当年鸿 师,亲创美教故地,诸若教育楼之画室,六 朝松,以及我辈得朝夕相聚之平房宿舍…, 我已与之一别五十余年矣!(我1929 离中 大),至祈颐善有道,得幸重唔。
学弟作人,八二、三、十。
再:如有(时)间,盼能写一些回忆录, 对20 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美教是可贵的 资料。作人又及。
教育楼是指教育学院楼,即今南高院 楼。大学之道,在于亲民明德,大学之道,在 于得天下英才,在于出人才。吕斯百先生 1943 年《艺术系的过去与未来》一文写道:
过去我们聘请教授,没有放过一位艺 坛巨擘:吕凤子先生、汪采白先生、高剑父 先生、潘玉良先生、张大千先生(曾一度讲 学)、张书旗先生、唐学咏先生、马思聪先 生、庞薰琹 先生等,力量何等雄厚。至今学 生融会贯通,各尽其长,影响所及,能不感 谢!至于现任教授:徐悲鸿先生、陈之佛先 生、吴作人先生(在假)、黄君璧先生、傅抱 石先生、黄显之先生、李瑞年先生、谢稚柳 先生、许士骐先生、费成武先生、周崇淑先 生、王孝存先生、何作良先生。助教:曾宪七 先生、艾中信先生、倪则和先生、康寿山先 生,更用不到再介绍。他们来中大不是为了 束薪,而是为了学术上的共鸣。
中央大学艺术学系是当时中国最高的 艺术学府,师资力量雄厚,广延海内外艺术 名师,成为20 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重镇。 梅花是徐风先生对梅庵的记忆,徐风先生 抄录历代咏梅名篇,录 题画诗咏梅数十首。画 梅诗有:“为君摹写未为 难,只要稀疏不要繁。) 月风烟具属我,一时收 拾付毫端。江南素重一 枝春,艳好团花自存真。 万紫千红齐仰企,冰肌 铁骨见精神。”在平凡的 艺术教育岗位上,徐风 先生致力于教材编写, 留下了大量的绘画构 图、教学笔记手稿,其中 有 《初级中学图画课程 标准》《高师抒发学校美 术课程标准》《水彩画课 程》《西洋画课程》《艺用 解剖概要》《现代艺术潮 流》《人物描写初步》《现 代画派纲要》讲稿,徐风 先生艺术教材编写工 作,影响了他当年的学 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 技法理论教研室主任文 金杨教授,推动了新中 国美术技法理论教材编 写。
在绘画创作方面, 徐风先生无论是在居无 定所的战争年代,还是 在下放农村的困难时期,都笔耕不辍。1978 年,徐风受唐代画家韩滉《五牛图》的影响, 创作《五牛图》,徐风的《五牛图》依据写生 画江南水牛,不是韩滉画的黄牛。余作《咏 徐风前辈五牛图》曰:“唐代韩滉作五牛,神 笔勾染千古留。今人徐风作五牛,骨法洞然 是水牛。老笔纷披画长林,五牛生动在林 荫。韩滉画牛不画树,徐画五牛在田畴。浓 墨林荫林木下,图闻江南牧牛歌。”徐风的 绘画受徐悲鸿、吕凤子、张大千、黄君璧、傅 抱石诸位大师的影响,于西画之素描、水 彩,中国画之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所不 能,无所不画。尤其擅长画山水与松树,作 有 《松壑挂瀑图》《松荫抱琴图》《松鹰图》 《松鹤图》,八十岁以后,画松尤勤,古松如 苍龙蜿蜒蟠曲,莽莽苍苍,毅然挺立。1987 年秋,徐风先生在家乡无锡洛社作《松老叶 稀干益壮》,缅怀母校六朝松,成为徐风先 生的绝笔。魂牵梦绕的六朝松,伴随了徐风 先生的艺术人生。无锡博物馆建立了《徐风 艺术馆》【校友辞典】徐风(1900—1988)号仁斋,字乐山,江苏省常州武进人。1929 年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毕业,1930年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科本科毕业。徐悲鸿先生入室弟子,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3 年在贵阳举办个人画展。抗战胜利后,1946 年起执教于江苏省立洛社师范, “太湖画派”重要代表画家。出版有 《徐风画集》《画家、美术教育家徐风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