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20-12-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寄思追风雅百年忆梅庵———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

   期次:第1442期   

  为纪念中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家、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开拓者、两江师范学堂(东南大学前身)监督李瑞清先生逝世100周年,12月12日东南大学于四牌楼校区梅庵举办“李瑞清与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100周年高峰论坛暨学术研讨会。与会同仁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抚今追昔,回顾李瑞清艺术教育思想的精深,畅谈传承发扬先哲精神的责任。在此采撷部分精彩发言的片段分享给大家。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

我们今天在此缅怀李瑞清先生,首先是因为李瑞清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和开创者。他特别强调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倡导学术独立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提出要培养“中国之培根、笛卡尔”。我们首先要继承和弘扬他的教育思想,使得今天的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大学的进步。

第二,我们今天缅怀李瑞清先生,还是因为李瑞清先生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创建者。李瑞清先生所倡导的艺术教育的理念,他所培养的一批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艺术发展的大师,像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代代相传,使得中国的艺术教育源远流长。

第三,我们今天缅怀李瑞清先生,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本身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杰出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家的李瑞清,其实也是值得在座的每位来不断发掘的宝库。

在加深了解李瑞清先生本人的事业成就和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将会促进我们更好地认清当下的世界,做好我们的工作,为当下中国的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纪念和缅怀不仅是面对过去,我们更重要的是面对未来,让我们共同为了国家文化事业的昌盛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教授、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言恭达先生:

李瑞清是近现代教育奠基人,现代艺术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他的贡献与成就是多方面的。从书法专业的艺术角度看,李瑞清先生提出 “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纳碑入帖”“金石入画”的书法理念,体现了他作为清代碑学的集大成者与现代金石书的开拓者。从书展中,我们需要对李瑞清的历史地位重新再认识。美术教育不仅是技法教育,更多的是博雅教育,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灵魂完善,从审美出发,又回到个体人格健全的轨道。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历史所沿袭下来的中华美学的核心理念价值。从美善人文的审美教育出发,开启人们对真理世界的认知,实现“以美启真、美善相乐、乐与政通”这样的关系,个体教育通过“家国情怀”的审美感知教育形式实现,这种从个人进入社会的教育,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美育以礼乐教化来实现。中国美育精神的传承是沿着一条主线传承,而我们需要将知、情、意三者相结合,并进入生活美学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这种从美学到美育,实际上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样一个时代命题,体现了新时代内涵。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

在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的特殊日子里,谨献上我作为一名东南校友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

我在东南大学读书求学的日子里,四牌楼校区的西北角在我心中,是一块神圣、雅静的心灵港湾。徜徉于梅庵、六朝松旁的小径,追忆李瑞清先生为人、为师的境界和情怀,受教于他开创的艺术教育的滋养,对于我的学生时代是一份独特的经历。

毕业以后留校工作,愈发感受到李瑞清所提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坚实、厚实的底蕴,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感受到他所开创的艺术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启迪和影响。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想我们东南人会用自己不断的进取、勤勉的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尽一份我们的绵薄之力,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建明:

首先,中国美术教育应该有李瑞清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整个社会对李瑞清先生的理解、对他的评价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开研讨会非常重要,且极其必要。

第二,我们纪念李瑞清先生要从他的艺术作品内容、形式、思想上进行研究。李瑞清先生生活在他的那个时代,他既是幸福的又是痛苦的。他对那个时代忠诚,但那个时代也辜负了他,有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却得不到实现。但是他的创新意识,他的书法、绘画独特的风格、有意味的形式,我想是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要去研究的。

第三,今天研讨会有三种交流意义:一是思想交流,我们彼此交换思想,拿一种思想交流另外一种思想,这就是开学术会议的重要意义;二是信息交流,我们围绕着李瑞清开展研讨,在研讨中获得李瑞清的更多信息;三就是感情交流,很多许久不见的朋友今天通过这个会议见面了,我们可以很愉快地把研究李瑞清当成一种和朋友一起的喜悦。最后期望我们今天的研讨会圆满成功。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苏州教育博物馆名誉馆长谷公胜先生:

高校艺术教育的要旨在于呼唤人文回归,分别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共享者———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财富的共享者,并因这一财富而享有幸福的人生;其二,孵化器———艺术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实现灵魂塑造的孵化器;其三,营养品———艺术教育是滋养心性、提升人文素养的营养品;其四,基因库———艺术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美学的基因库;其五,催化剂———艺术教育是激励创新精神、发展形象思维的催化剂。

艺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和唤醒创新的自觉意识和内驱力,有助于激励和培养优秀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开发想象力。李瑞清作为一代艺术大师,书法、绘画、金石、诗词,无不专精,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聚于一身;他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者、彰显者和弘扬者,也是在艺术教育中注入人文精神的先驱者。李瑞清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正是大师进入“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心理状态时创作出来的。模仿出不了大师,创新之水才能使艺术之树长青。在这一点上,李瑞清以他杰出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最后,谨以一首拙吟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追慕———

金声木铎吊梅庵,别样清风两袖间。

嚼得菜根成大事,吾侪起舞着先鞭。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龙迪勇:

李瑞清的历史贡献主要是诗文、书画和教育,尤在教育和书画方面的贡献较大。但是他的一些精神和理念于当代而言还是有重要价值的。

第一个方面就是李瑞清打破常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图画手工科开中国教育先河,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开枝散叶,落地开花。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和践行的。东大艺术学科的今天也是几代人继承了李瑞清这种精神的成果。1997年,在张道一先生带领下,东大在全国率先开设了艺术学的博士点。2003年,东大又建立了艺术学全国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东大目前也是唯一一个艺术学国家重点学科设在综合大学的高校。我们作为后辈,要把这个精神继承下去,敢为天下先。

第二个方面,是李瑞清重视综合教育。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重视科学教育。即使是图画手工科的学生,也不能光学技法,也要接受物理、化学等科学教育。还把外语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是很有国际眼光的。为什么他能培养出徐悲鸿、胡小石、吕凤子等这样的大师?因为他的教育是全面的综合教育,科学的教育、人文的教育,还有艺术技巧的教育,全面开花。从当下来看,现在的艺术院校都注重技法教学,人文教育是严重匮乏的,科学教育是几乎没有的。李瑞清的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可以给我们不光是理论上,也是实践上的启发。

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史梅:

李瑞清先生作为一代书法宗师,亦在近代高等教育中功绩卓然,其颇高的成就对中国书法、文学、教育等层面建设和发展都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在书写实践上特色鲜明,吸取了金文因浇铸而产生的笔画侵蚀感,以蹲锋涩笔,使笔画厚重古拙、沉郁顿挫。其碑派书法将写大篆的涩笔一并运用到汉魏六朝碑版临写和书法创作之中,篆、隶、楷、行兼揉掺合,纵横变化,使大篆、隶书、魏碑诸体风格统一,为当时习大篆与北碑者所宗法。

在育人方面,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办学七载,以“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自勉,亲书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他致力整顿教务、改革学制、完善师资、添置设备,并增设了中国最早的艺术教育专科———“图画手工选科”。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两江师范名师荟萃、声誉卓著,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学府,培育出众多梅庵弟子,可谓薪火传衍、彬彬济济。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戈晓毅教授:

从三个方面,阐述李瑞清艺术教育理念对当代实践的启示。

第一,“以古维新”。这个“古”指传统,但是李瑞清的“古”实际上指的是中华的优秀传统。李瑞清先生在传统和当代的关系上,他无疑是实践的典范,他既能够尊重中华的优秀传统,又能够从当代去对传统进行重新构建。

第二,“以艺兴国”,李瑞清先生已将艺术纳入振兴国家教育的体系中,把普通的艺术教育上升到现代所说的美育层面。他说的美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①以美的规律强化人的感官教育,因为感官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根源。②把美育理论形成灌输于普通教育当中,有关美的规律方面应涉及多位学科的教育之中。③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基本教育中也有强调。

第三,“以教育人”是一个实践命题。首先,他将课程体系分为专业课与公共课,将培养专业人才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其次,在学校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师教学技能的竞争,很早就实行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措施;最后,他提出“教书育人”的师宗———视教育若生命,视学生为家庭,视学生如弟子。李瑞清先生的艺术造诣之高,又心怀家国情怀,这也告诉我们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本身就需兼具高层次的艺术技能与人文情怀,将所学知识与言行修养、未来追求相融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梁家年:

从李瑞清先生当年创办的一些专业与图画手工科作为出发点,李瑞清先生至少在四个方面有特殊贡献:

第一,教育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李瑞清先生培养出来的首届毕业生,被派往了国家的各个地方从事艺术教育的相关工作,对不同地方、不同学生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教育目标的确立。从图画手工科的课程设置来看,李瑞清先生将美育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美育成了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和主体内容。

第三,开放办学的思想。这一点从李瑞清先生大量引进外籍教师、引入国外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的融合都可充分体现。

第四,重视实践教学与人的品德行为修养。李瑞清先生着重培养学生的真功夫、真本领,以此来强调学生的实践精神、强调学生的社会意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稿由艺术学院提供,方跃武等录音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