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4-10-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大学研究生党员之家”落户李元龙故乡

   期次:第936期   



  本报讯10月28日下午,“东南大学研究生党员之家”落户新时期“农民好支书”李元龙生前工作的地方———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我校党委书记胡凌云,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左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校长助理兼党委研工部部长胡敏强,校长助理刘波,六合区区委副书记张福金,竹镇镇党委书记沈军,大泉村支部书记阚和平及我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团委、经济管理学院的有关负责人等出席了揭牌仪式,经管学院的部分党员研究生也参加了揭牌仪式。
  竹镇镇党委副书记周立霆主持了仪式。胡敏强校助和六合区委副书记张福金共同为“东南大学研究生党员之家”揭牌,左惟副书记亲自点击“大泉网”开通,校长助理刘波代表学校将《大泉村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交给大泉村支部书记阚和平。揭牌仪式上,还举行了我校经管学院博士生周勇同学受聘担任大泉村村长助理的仪式,竹镇镇党委书记沈军为周勇同学颁发聘书。新任大泉村村长助理周勇、竹镇镇党委书记沈军、我校党委书记胡凌云和六合区区委副书记张福金分别在仪式上发表讲话。胡凌云书记在讲话中表示,我校将与大泉村加强合作,发动建筑、土木和旅游等相关院系及部门,继续深入地为大泉村出谋划策,以期为大泉村经济的更为快速的发展、大泉村村民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合作的开展源于一年之前的一次党日活动。2003年8月27日,“农民好支书”李元龙因胃癌英年早逝,全国掀起了学习李元龙同志的热潮。2003年11月18日,在南京市委、江苏省委向李元龙同志学习的号召下,我校研究生院党支部在“最佳党日活动”期间,组织了学校的部分领导和老师来到大泉村参观和学习。座谈中,新任党支书阚和平表达了希望我校能够帮助大泉村发展以使农民尽早脱贫致富,完成李元龙书记生前的愿望和未完的事业的迫切愿望。阚书记的话使我校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老师们深有感触,并给予了高度重视。返校后,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有关负责同志立即跟经济管理学院何效山副院长进行沟通,并最终与大泉村达成了以研究生党日活动为契机,为大泉村策划发展方案使大泉村快速发展的意向。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有关领导和研究生先后多次到大泉村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大泉村的各项指标,并撰写出了内容详实、针对性强的发展规划报告———《大泉村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期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使大泉村尽早脱贫致富。此规划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共13人独立完成,其指导思想是引导大泉村走城镇化的道路,通过开发第三产业(如服务业、旅游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进行劳动力转移等措施,把村子的经济搞上去,进而加强村镇在教育、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彻底改善村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为广开大泉村对外交往的渠道,以利于大泉村的招商引资,我校经管学院的研究生还专门为大泉村开发、制作了旨在介绍大泉村地理位置、农业和旅游资源等信息的“大泉网”。目前,此网站暂时由我校经管学院研究生负责维护与管理,并将在对大泉村人进行网络管理培训之后,逐渐将网站交给大泉村人自己管理。为提高大泉村对外交往、协商洽谈的能力,我校还派出了一名优秀的在读博士生周勇同学担任大泉村村长助理,协助村长和村支部进行有效的对外沟通与交流,从宏观上把握大泉村的发展规划。为使大泉村成为我校研究生尤其是党员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我校党委决定在大泉村成立“东南大学研究生党员之家”,让李元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持久地影响学生。
  我校与大泉村的这次合作无疑是一个双赢。对我校而言,“东南大学研究生党员之家”在大泉村的建成,是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表现,对我校培养更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下转一、四版中缝)的意义;同时,与大泉村的合作,在促使研究生们在学习期间全面了解社会、学以致用的同时,还将使新一代的研究生特别是党员研究生在李元龙同志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自觉培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泉村而言,“东南大学研究生党员之家”在大泉村的建成,使大泉村有了一个脱贫致富的稳定而持续的智力源泉,而且“大泉网”的顺利运行也必然会成为大泉村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大泉村的招商引资广开渠道,使大泉村得以依托我校的人才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冬梅 仵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