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科学人文伦理的范畴内涵及演变
摘要: 科学、人文、伦理是人类文化总体的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当代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革命,正在形成全球规模的人
-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 今天我主要讲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但从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破题。今天我们谈论的问题从综合角度来看,大体上属于政



科学人文伦理的范畴内涵及演变
□陈爱华
期次:第952期
科学、人文、伦理是人类文化总体的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当代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革命,正在形成全球规模的人体外的神经系统,它储存、加工、传输信息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此外还辅之以现代生物技术、纳米制造技术和能源技术等高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异军突起。这就进一步促使现代科学活动的规模及其范围的不断扩展,科学活动成果的社会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领域,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而科学、人文、伦理相互关联性日益凸显。这里仅对科学、人文、伦理的范畴的内涵及演变作一考察。
一、科学
关于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其作了这样的界定:“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社会的特殊活动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社会、思维及其他客观现实的规律及本质联系的动态的知识体系。每一门科学通常只研究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它们的区分,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贝尔纳指出,“事实上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至无法下一个合适的定义”。在他看来,“科学是一种研究描述的过程,是一种人类活动。这一活动又和人类其他种种活动相联系,并且不断地和它们相互作用”。阿列克谢耶夫认为,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科学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体制”;“科学的直接目的是描述、解释和预言现实世界的过程和现象”。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巴伯认为,科学不仅仅是一条条零散的确证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一系列得到这种知识的逻辑方法。如果需要对科学本身有一种系统的理解,就是“首先从根本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墨顿不仅把科学看成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而且也看作是一种社会建制。法国科学哲学家拉特利尔指出,“科学可以看作是当代科学知识的总和,或者看作是一种研究活动,或者看作是获得知识的方法”。由于科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社会组织的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今天,“科学不再只是获得知识的方法,也不再只是知识体系,而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决定现代社会的全部命运,并正在向我们提出极为严重的问题”。海德格尔则指出,“科学是所有那些存在之物借以展现自身的一种方式,并且是一种决定性的方式”。我国学者王维在《科学基础论》中指出,科学“意味着探讨事物构造和法则的人类的理性认识活动,或者是作为这种理性活动成果的理性的、体系性的知识总汇”9。由此可见,科学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狭义的科学的内涵而言,又有传统的与现代的之别。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化的知识,是关于表达自然现象的众多观念间存在的彼此合理关系的研究;“Science”一词更多的是作为“自然科学”的词汇使用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又是一种社会建制并且是这三者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科学活动具有核心的地位。因为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的科学是科学活动主体科学活动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科学是进行科学活动发展的内在要求———组织化的要求。就其的外延来看,是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开发研究的统一体,其中既含科学,又含技术。就广义的科学的内涵而言,科学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如同海德格尔所说,“科学是所有那些存在之物借以展现自身的一种方式,并且是一种决定性的方式”。科学“作为人类全部实践与智慧的最精致的成果”,不仅能满足人类的求知欲、好奇心、带给人理性美,且“对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人类的日常生活等诸方面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动力”。其外延既包括科学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
二、人文
关于人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人文从广义上说,据《辞源》上解:“指礼教文化”。人文是相对于天文而言。《周易·贲》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西方“人文”一词更多地与“人文主义(Humanism)”相关联,在一定意义上,(下转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