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5-05-12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十运会前的练兵

    摘要:  本报讯全国中学生排球预赛于4月11日至4月18日在南京隆重举行。参加比赛的中学生代表队共有男、女队各36支。运动员、

  • 南通科技局访问我校科技园

    摘要:  本报讯4月29日,南通市科技局局长徐守铭一行四人来到我校大学科技园访问。浦跃朴副校长接见了客人,双方就如何将东南大学

  • 劳模陈洪渊院士在我校谈成才

    摘要:  本报讯5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洪渊教授在我校吴健雄纪念馆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了

  • 穿过音乐殿堂的大门走近精彩高雅的人生

    摘要:  “音乐的魅力在于使生活更有情趣,使思想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都成为音乐爱好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过音乐殿堂的大门走近精彩高雅的人生

———李岚清东南大学“音乐·艺术·人生”讲座侧记

   期次:第957期   





  “音乐的魅力在于使生活更有情趣,使思想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希望大家都成为音乐爱好者”。4月29日下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以一位“音乐爱好者”和热爱教育事业的公民身份,在东南大学大礼堂为东大师生作了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他对音乐艺术的深邃理解、他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范深深倾倒了东大师生。
  倡导美育,首推音乐
  为什么要和大学生们谈音乐?李岚清为大家解开了疑惑:“首先,我虽然没有专门和系统地学习过音乐,但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以我数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我深知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10年中,我深深感到: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而加强美育,必须重视艺术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李岚清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倡导将美育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正式写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并身体力行,亲自关心和指导艺术教育的开展,积极推动艺术歌曲和交响乐的普及。
  李岚清在讲座中说,一个人只有知识不等于高素质人才,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现代知识分子,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懂审美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是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懂音乐甚至会演奏的大有人在。爱因斯坦不但懂音乐,也是小提琴演奏家。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作的,航天之父钱学森也写过鲜为人知的《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一书,“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很高的小提琴造诣。音乐有利于开发右脑。也许正是音乐对想象力的培养,对他们的科学研究起到了启迪作用。他说,在近代中国,蔡元培先生率先提出了“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但在很长时期里,我们只讲“德、智、体”三育并举,忽视了美育。“年轻人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向大学生们介绍高雅音乐,就是希望你们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成为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从1997年起,他历时8年写作了《音乐笔谈》,目的在于身体力行地普及和推广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谈及此书,李岚清风趣地说,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类似文学著作的“小人书”,“把你们带到音乐殿堂的门口,让你们看一看,往里面张望一下,有兴趣了就进去。”
  谈论音乐,如数家珍
  谈到中外经典音乐,李岚清如数家珍。从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叫我如何不想他》,到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夜半歌声》。“沈心工、曾志忞、黄自、聂耳、刘天华、赵元任,每当想起这些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我都肃然起敬。”李岚清十分推崇音乐家、书法家、篆刻家和现代话剧的创始人李叔同,他感情充沛地唱起了李叔同填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满场顿时掌声雷动。
  李岚清请大家欣赏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莫斯科河上的黎明》音乐像水一样在会场清澈地流淌,滋润每一个听众的心田。李岚清对中外名曲的透彻解析,为人们打开了崭新的视野: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让生活更有情趣。
  有同学问:“欧洲音乐家中,您最喜爱谁?”李岚清风趣地说,现在的青年人提问题总是爱问一个“最”字,实在难以回答,因为至少我书中介绍的50位音乐家都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一定要问我最喜爱谁,至少是三位,那就是莫扎特、贝多芬和约翰·施特劳斯。“如果用我国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来比拟,李叔同称贝多芬为‘乐圣’,我以为莫扎特可称为‘乐仙’。他们的音乐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引起感情的强烈共鸣。”李岚清还别具匠心地专门为他们刻了印章。
  以乐冶情,创意工作
  “音乐对我有什么帮助呢?好的音乐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能帮我用富有创意的思维解决一些工作中的难题。”李岚清用实例告诉大家:“在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时,不仅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我就是采用这种办法解决了很多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李岚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去江西的一所农村学校,发现在一间昏暗的小屋中,一位老师在一盏小油灯下批改作业。我问他,一个月工资有多少?他告诉我,因为是民办教师,他没有工资,每月只有50块钱的生活补助。我强忍住泪水,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民办教师问题解决好。”
  可怎么解决呢?当时刚好天津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以民办教师的生活、工作情况为题材的电影《凤凰琴》,十分感人。于是,李岚清请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部影片,又把电影转成录像带,专门写信送给各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观看,所有同志都深受感动,并进一步在解决民办教师问题上形成了共识。民办教师问题终于解决了。以艺会友,惠及邦交李岚清说:“文化交流包涵艺术、情感、心灵等多层面的交流,而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交流能比较容易拉近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深厚的艺术造诣使李岚清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结识了很多朋友,也为我国对外交流争取到了很多有利的机会。他与法国总统希拉克有着深厚的友谊。希拉克在中国青铜器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而且对李白的诗特别感兴趣,打算拍一部关于李白的电影。李岚清特地编写过一本关于李白的著作,赠送给希拉克。因为对俄罗斯歌曲的共同爱好,在一次宴会中,他和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一见如故。2001年,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选举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李岚清出席了大会,卢日科夫市长对中国在莫斯科申奥给予了特别照顾。出于对肖邦音乐的共同爱好,他与波兰副总理科沃德科成了好朋友,这种私人友谊促进了文化上的相互理解。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投票最后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时,科沃德科副总理把票投给了中国上海。
  健身健脑,钟情篆刻
  当被问及两年多来的退休生活时,李岚清自言非常适应,而且丰富多彩,他用八个字概括:健身健脑,读书写书。他兴趣广泛,爱游泳,爱打网球,球龄20年,虽然过去工作很忙,但总要抽出40分钟打球,打到全身大汗。谈及健脑,他说和别人交流很重要,年纪大了其它器官会磨损,但脑子越用越灵,越用越健康,越用越有智慧,不要怕用多了会伤脑筋。他健脑的秘方是打桥牌,已有60年的牌龄。他说,邓小平、万里等老同志打桥牌的水平相当高。“桥牌不仅是一种很健康的娱乐活动,而且是思维开发和训练的手段,既训练逻辑思维又训练创意思维。”
  李岚清是音乐爱好者,同时也是篆刻爱好者。他说:“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形式。2008年奥运会的会标中国印,就是体现了篆刻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篆刻时脑、眼、手并用,相互协调,对人是一种综合性的锻炼。”翻开他的《音乐笔谈》,首先会看到作者为此书出版而专治的“爱乐”印章。他根据音乐史上人们为莫扎特、贝多芬、斯特劳斯的赞誉分别篆刻了乐仙之印、乐圣之印、圆舞曲之王印等,印章的线条和笔画采用音符和钢琴键盘的造型,富有创意。
  “说到篆刻,我要向你们透露一个‘小秘密’。”李岚清兴致盎然地说,“我专门给小平同志的两个非中央任命的‘重要职务’刻过两枚印章,第一枚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印’,这是党和人民对他的尊称;第二枚是‘科教后勤部部长邓小平之印’,这是小平同志‘自封’的。小平同志生前非常关心国家的科教事业,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是我们的楷模。我在分管科教工作时多次说过,既然小平同志当了‘部长’,我们就要做好‘科教后勤处长’,为推动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我们在深切缅怀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更要珍惜国家在多年中形成的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与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李岚清深情地说,“我深信在座的青年朋友们都是爱国的,但是,你们肩负着中国的未来,要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才,爱国一定要有理性,要遵守法纪,维护祖国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珍视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成果,保持社会的繁荣稳定,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讲座结束后,校长顾冠群院士代表我校向李岚清同志赠送了齐康院士的建筑作品集。李岚清同志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亲笔签名的著作,并为学生代表签名留念。
  (文 李昭昊\摄影 徐兵 曲钢)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