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6-12-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由《大明宫词》中的BUG想开去

    摘要:  电视剧《大明宫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其凝重的历史题材把握到位,莎士比亚风格的对白更是让人在看电视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浓浓

  • 从看台上留下的垃圾想到的

    摘要:  首都体育场一场比赛结束后,看台上留下了一整片垫座的报纸,而同样在汉城的一场球赛后,看台上没有一片纸屑留下。不少同学不

  • 水龙吟·忆

    摘要:  夜来竹叶摇摇,常忆山水路迢迢,思绪难断,酒巷帘招,故人颜笑。  柳软棠娇,清泪亦流,愁怨难抛。  算离别容易,却难忘

  • 东南风

    摘要:  第270期

  • 婉约天下

    摘要:爱恨如潮总是家国江湖寥落聚散匆匆只剩下人间宿命无奈化泪为珠的感动原来只是为你一个柔软的微笑一生华年倥偬若无你陪伴纵使一路

  • 不老的印记

    摘要:  夜半孤灯,翻开手中的书卷,一股书香弥漫开来,凝视那些古老的文字,先哲们抑扬顿挫的陈说在耳边回荡着。两千年了,存在了两

  • 秋语

    摘要:  我是喜欢秋天的,绝不因为它是收获的季节,而是它的深度,它的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大明宫词》中的BUG想开去

贾山

   期次:第1015期   


  电视剧《大明宫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其凝重的历史题材把握到位,莎士比亚风格的对白更是让人在看电视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堪称经典之作。我在网上下载了全部40集,挑着看了一些,和几年前电视台播放时的对比,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也发现了一两处BUG。
  先说说BUG,里面不止一次的在武则天或者唐中宗李显下达的诏书中称呼李显为中宗,比如“废中宗显为卢陵王”、“中宗手谕”等,唉,难道导演真的不知道历史上某某宗、某某祖什么的都是皇帝死后入恭太庙时的庙号吗?难道杨广生前有人敢称其“隋炀帝”吗?“先帝,有功者为祖,有德者为宗”,或许导演这么策划的初衷和让演员在剧中张口闭口喊母亲为“妈妈”一样吧?呵呵,恕我妄加猜测。
  剧中将我中华历史上鼎立世界的大唐雄风展现的淋漓尽致!
  比充斥荧屏的“辫子戏”要不知强几千几万倍!
  大唐雄风展现的是什么?是大唐国民的雍容华贵、豁达胸襟!是世界最优秀民族的强烈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
  让我们看看大唐所处的历史环境,其时,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各方文化相互交融创造了条件,自汉朝时打通的丝绸之路在之后的数百年近千年一直没有彻底中断,来往于中原的各国各族使节络绎不绝!伟大的隋文帝使汉朝之后分裂了400多年的中华大地重归一统,结束了兵荒马乱的时代!伟大的唐太宗带领着统一的中华大帝国走向空前的强盛!
  国势的强大、邦交的密切、文化的先进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面前都充满着自信,这是发自内心的自信!这样的民族心态才会得到世界的尊重,而这种来自世界各方由衷的尊重更会激发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其时,长安、扬州、泉州、敦煌、广州等与外邦接触的前沿之地到处都是外国使节、侨民和商人,其中也不乏传教士、僧侣甚至政要等。由此可见,大唐风范所体现的民族自豪感抑或说优越感不是狭隘的、排外的、目空一切的,相反却是包容的、开放的、谦虚的!
  将视线再往更久远的古代移去,第一次让中国人感受到这种美妙感觉的汉王朝,同样包容、开放、谦虚!张骞、班超等人走向茫茫大漠时会不会想到他们正将身后的中华同胞引向西方,引向更为广阔的未知世界?这里我不想讨论最初奉大汉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我只是想说明这勇敢的走向异域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这是作为大国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也是首要的素质!
  于是中华大地上的儿女被世界称为“汉人”!大唐帝国的皇帝被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奉为“天可汗”!这是外面的世界对中华民族由衷的尊重!
  我们的先祖没有因为自身的强大而目空一切,反而积极进行中外、东西文化交流,汉唐时代的中华大帝国俨然就是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心之一,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或者阿拉伯帝国比肩雄踞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人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民,他们善良、自信、自尊、独立、谦虚!从不藐视任何外来文化,也从不遮掩自身的不足。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历史走到不远的以前,这种纯粹意义上的雍容华贵的大国民气质却逐渐消散,开始变得狭隘、自卑、媚外、拘谨、自负!这是令人悲伤的转变,而造成这种转变的正是后来的统治者,用野蛮的铁血政策打下江山的统治者,不懂温文尔雅的儒家风采的统治者,他们盲目自大,他们在中华民族先祖开创的宏伟基业的基础上继续着“天朝上国”美梦,走向孤傲,走向拒外,也就慢慢的走向了落后,从而不自觉的走向了闭关,实际是走向了惧外!他们不愿接受已经落后的现实,不愿意失去“天朝”的光环,于是拒绝一切外来的文化和科学技术,这就更加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于是,十九世纪,后来居上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扣开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大门,只是这次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悲伤和屈辱的旋律下展开的。
  今天的国人,重新振作起来吧!摒弃百年屈辱给我们带来的深深的民族自卑感,相信自己的国家是伟大的国家,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民族,相信祖先在世界范围内为我们创造的荣耀!敞开广阔的胸襟,迎接来自各方的文明,以自信、豁达、谦虚、开放的大国民风范在全世界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风采,重现汉唐雄风!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