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每一名东南大学学生的身后至少有5个人在为他服务,但这些人的生活却鲜为人知,有多少人真正的关注过他们?
他们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不可或缺,正因为被我们习惯,所以被我们忽略。
我们做这个活动,不是为了赞扬什么,也不是为了鄙视什么。
我们只是,想带给东大学子最最真实的———
身边的他们!
策划:杨敏 陈培鼎等
走近他们
经常看到工作的他们,是否想像过他们幕后的情景呢?
请跟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凌晨两点钟的时候你会在干嘛呢?是沉浸在温暖松软的被窝和香甜的梦乡里还是埋首书山发奋学习呢?你知道就在这个钟点,食堂的师傅们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吗?赶到面食加工间报到时已经有8个师傅在忙碌了,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到来只是引起他们的抬头一瞥。
4:00:师傅们建议我俩学习做包子,可真是个好主意!在他们娴熟的手中,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包子就诞生了。我以为是个简单活儿呢,没想到依样画葫芦一试。大部分都是次品,偶尔会出几个端正些的。做包子也不容易呢。
6:20:包子终于都出笼啦!尝一个———松软的皮子,热乎乎的白菜木耳,味道很棒啊!食堂的阿姨大叔们只乐呵呵的看着我们吃,他们得9:30早班下班后再吃。天哪,两点就起来,一定很饿啊!
6:35:开门的第五分钟迎来第一个学生,他点了包子稀饭就坐在那里享用热气腾腾的早饭了,殊不知有多少人为了那热乎可口的早点从凌晨开始忙碌。
7:00:新鲜的蔬菜肉食都已抵达食堂,白班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肉食加工间有切菜的,有剁肉糜的,还有秤鸡腿记账的。蔬菜加工间里清一色娘子军,十来个女工和霍霍的刀光构成了一幅特别的场景。
10:30:中午我俩主动请缨体验打汤的工作。汤槽里盛了大约一吨的汤。刚开始力气还充沛,干得很开心。可到后来就渐渐的不行了,打菜的窗口排起了长龙。我俩将近工作了2个小时,膀子沉甸甸的。
12:30:两点开始我们就一直没有歇息,真的很想在什么地方靠一下,但是凳子都没有耶,只能站着,小腿又酸又胀———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啊!所以可以吃工作餐时心里真的特别开心。终于能坐下来了,还有劳动果实,真是棒极了!我们每个人领一碗菜,饭是自己盛的。
下午回到岗位上,基本的工作内容与上午大同小异,我们帮助下午那班的同事制作肉松烤饼作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的样子。然后晚上又回到了打免费汤的岗位上继续的工作。直至晚上9点。全身上下疲劳之极,像打了麻药一下。(金旸)
采访他们
采访一 “堂花”贾继梅专访
采访人:能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杨敏
吃饭的时候我们特意选择和贾继梅坐在一起,和她聊天。大家都称她为桃园食堂的堂花,早就听说有人看到她会去教室自习,听讲座,还有些热心的同学会代她去图书馆借阅过她需要的辅导资料……杨:有同学说看到你晚上去教室自习的,真的啊?
贾:是啊,这边学习氛围特别好的,我特别喜欢坐在教室里的那种感觉,有的时候也去听听课。在学旅游管理,想做导游,报了明年的江苏导游考试,比较好考,以前考过餐饮管理。
杨: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还学习不累吗?
贾:我特别喜欢那种在教室学习的氛围,看着你们,我们都觉得挺自卑的。
杨:怎么会呢……在宿舍里,她把同学帮她在图书馆借的书拿给我们看,《江苏导游基础知识》《南京导游词》……翻开书,上面划满了线,做了很多笔记。她的床上挂了一些很可爱的小熊,枕头上还躺着一个大狗狗抱枕。
短暂的接触,若干的细节,感受到的却是一个平凡人深深的美。
美来自内心,美来自贾继梅。
采访二 校医院医生———潘志强的采访
采访人:能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刘志敏 杨子萱
记者:校医生和校外的医生有什么区别啊?
医生:校医生重在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针对学生的预防保健以及处理常见突发事件。还要做一些宣传和心理的疏导。
记者:你是哪里毕业的啊?
医生:我是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在这里工作八年了。我在外面医院进修过,很多学生对我们这边医生的水平持怀疑态度,总觉得我们没有大医院医生的见识多。其实,我呀!就要为我们医院鸣不平,这里的医生都在大医院进修过的,任何人的个人能力都不差。
记者:你们做医生有什么原则吗?
医生:我做医生的一个原则就是“平等”,医患之间是平等的。老师、同学过来看病,我们都一样对待。“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
采访三 梅园宿舍管理员阿姨的采访
采访人:能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杨子萱
杨:请问您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您的业余爱好是什么呀?
阿:800元。我很喜欢唱歌,没事的时候会唱唱歌。
杨:周末晚归的同学是不是特别多,搞得你们都睡不好觉?
阿:这很正常呀,周末,特别是不下雨的时候,晚归的人很多。谈对象嘛,回来的就晚一点。还有的是玩的。但是小孩不要玩这么晚的。像前段时间两点钟都有人一波一波的回来的,现在好点了。
杨:听说前几天有两位学姐凌晨两点出去跟踪食堂,你们不放心还冒着风雨去看她们是否安全。
阿:不去不放心啊!
采访四 教学楼保安班长
采访人:能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禹志臻
禹: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保:遇到的困难很大,教学区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上下课高峰期,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疏导。我们曾经组织部分工作人员花费了将近一小时对上课高峰期停在教学楼周围的单车数量进行了粗略统计,居然有17000多辆,我们既要保持车辆排放整齐,使道路通畅,还要不断巡逻保证车的安全。
禹:同学老师配合您的日常工作吗?
保:大多数是很配合的,也有一小部分不太配合,比如有些同学硬是不听劝告,胡乱停放单车或在自习教室里大声喧哗,有些老师对我们保安形成依赖性,经常叫我们做一些分外的事,当然我们不会拒绝,一定为他们服务,可是人手实在已经很紧张,希望同学老师们也能体谅我们的难处。只有互相沟通才能相互理解。
感受他们
为了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我们身边的他们的工作,我们特意安排了体验“走进他们———体验校后勤保障部门”的活动,来自15个院系的7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最后我们从中选出了30名同学体验宿舍管理员、宿舍保洁员、食堂打汤员、食堂切菜员、食堂收盘员等工作。
下面是他们的一些体验感言:
051062** 夏亮 体验食堂收盘员:
今天我的工作是端盘子,挺累的,尤其是人多的时候。旁边的安徽小妹,说她们对十个送盘的说谢谢,有一个能说声不客气她们就很高兴了,感觉没白忙。
144061** 郭免涛 体验宿舍管理员:
跟宿管人员的谈话中了解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情况,她们很有敬业精神,我要学习!
交通学院李菲菲体验食堂收盘员我觉得这次活动挺有意义也挺有趣的。我做的是收盘的工作,那工作其实很脏,因为都是和剩饭剩菜打交道嘛,可是忙起来以后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当看到有同学主动送盘时,我会很高兴,并且会很热情地说声谢谢。
032067** 毛昱 体验食堂收盘员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主动送盘的人。
什么样的微笑最迷人呢?发自内心的谢意的微笑。
什么样的话语最感人呢?谢谢。不客气。
什么样的活动最有意义呢?劳动的滋味。
134061** 朱猛 体验食堂打汤员
我的天啊,沉甸甸的大勺子,机械地重复同一个动作,让我的手腕极其酸痛。两个小时的工作之后,我吃到了一顿标准的职工晚餐,尽管没有一丝荤腥,我吃的却很香。由此我由衷的体会到,我们身边的食堂师傅们真的是辛苦了。然而,我想他们的伙食难道不能提高一些吗?
全体参与人员想说的……
能源与环境学院学生会在寒假前后主办了“身边的他们———走近九龙湖校区后勤保障部门”系列活动。回忆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很值得,不管之间遇到过多大的挫折,我们毕竟收获了太多,最最让我们珍惜的,我们最想说的,是感动。
招募那天,大家对活动的踊跃真的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一位同学发来了这样的短信“你们的活动很有意义,感谢你们举办这样的活动。”看到这条短信的那一瞬间,真的觉得办活动受到的冷遇和热讽,都不重要了。
我们做这个活动,真的不是想说身边的他们有多么多么崇高多么多么辛苦,我们不辛苦吗?我们也不是想说身边的他们没有出岔子的时候,他们的工作也会有疏忽。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站在他们的立场,稍稍想想,这些小矛盾真的值得我们无限扩大这么耿耿于怀闷闷不乐吗?我们和爸爸妈妈朝夕相处了二十年,矛盾也伴随了我们二十年,我们就因此否定了爸爸妈妈对我们毫无保留的爱吗?身边的他们和爸爸妈妈是不是有几分相似呢?不过我们和他们的“代沟”似乎更难以逾越一点,可是为什么不试试呢?如果花椒太多了,告诉师傅;如果有事要晚归,提前告诉下阿姨;如果找不到车子,问问保安试试......其实他们都很愿意和我们交流的,她们和我们一样,心中有爱,渴望被爱,也愿意给予爱。现代礼仪有最最基本的六条:尊重敬人、律己约束、平等互助、诚信守诺、谦和宽容、适当有度,你做到了几条?
当我们真的走近身边的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的时候,我们被温暖包围。我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也学会了设身处地。
希望我们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收获感动,这些感动,来自于身边的他们,更来自于关注他们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