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7-06-12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试焦虑不用怕

   期次:第1032期   



  一、案例陈述
  曲X,女,20岁,大学三年级。出生于教师家庭,从小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大学后,综合成绩排名全年级前三名。但近一个多月以来,临近TOFEL考,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复习效率每况愈下,家长和朋友由关心到埋怨使她痛苦不已。在其同学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医生诊断其为考试焦虑症并予以心理治疗。
  二、问题分析
  考试焦虑属于过度焦虑,其特点是焦虑已明显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患者对引起焦虑的原因十分明确,考试一旦解除,多能迅速恢复。
  并非所有的焦虑对学习都是有害的。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有学者发现,动机和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关系,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当过强的动机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时,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这被称之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三、应对策略
  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防治,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减轻压力,放下包袱。有效的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考生应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期待目标,保持恰当地压力,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
  2.改变认知,端正动机。这些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概全或糟糕透顶。因此,要帮助他们改变错误认知,通过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使其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3.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大多数考试焦虑患者在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上存在误区,即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不注意休息和文体活动。因此,指导考生合理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
  4.心理分析,揭示原因。心理动力学认为,考试焦虑与早年考试的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缺陷有关。心理咨询的实践也证时,大多数患者在小学阶段曾因考试受挫受到父母或老师的过度惩罚,他们大多性格内向,过分追求完美。
  5.积极自我对话,学会放松。考试焦虑患者缺乏在特定情景下控制自己的能力,因而有必要帮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行为塑造。使他们在紧张时能够运用积极自我对话、自我激励、调整呼吸等多种方法松弛躯体,转移注意力,以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