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7-10-22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做好成功事不枉此一生

    摘要:  10月11日晚,应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邀请,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材料科学家、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成功事不枉此一生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闵乃本教授来我校演讲并回答我校学生提问袁立吴琼瑶

   期次:第1042期   



  10月11日晚,应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邀请,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材料科学家、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闵乃本教授登上我校人文大讲坛,参加“科学大师说人生”系列演讲活动,在九龙湖校区做了主题为《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与能源———兼论我的人生体会与经验》的精彩演讲。
  报告会上,闵教授立足全球,高屋建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展示了全球历史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发展与能源的关系。报告分为和平发展机遇、化石能源危机、裂变与聚变、美国国家点火设施计划(惯性约束巨变)、人类能源的最终解决等几个部分。闵教授指出,中国错过了第一次世界发展机遇时期与第二次发展机遇的前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告诉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把握机遇促进经济发展与各方面进步,融入并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闵乃本教授指出,在石化能源危机十分可能的情况下,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定在21世纪的前20年是十分正确的,是符合中华民族最大利益的。他特别提到在石化危机日渐逼近的时候,聪明的人类通过裂变和聚变来获取能源,这种方法所取得能源对人类来说是无限的,是可持续的。同时他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如美国的国家点火设施计划,生动有趣的说明人类能源的最终解决,展示了人类能源问题光明的前景。
  闵教授的精彩报告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充满哲理。闵教授高尚的人格,淡泊名利,谦虚谨慎,为追求科学真理,摒弃浮躁,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充分展示大师级的风采。报告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报告会由我校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宁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伟教授,副校长沈炯教授,教务处处长蒋建清教授,科技处处长李建清教授,物理系主任杨永宏教授等领导与现场600余名师生一起聆听了报告。
  以下是闵乃本院士与我校学生的精彩对话:
  问:您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想请问您在物理学研究上最大动力是什么?
  闵教授:实际上,人一辈子走的路,和他的中小学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和大学也有关系),兴趣是从很小就确定的。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他一边讲理论一边联系实际,他问为什么在冬天水结成了冰鱼还能在水里生存?我那时候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就也在努力的想,为什么那么冷的水,鱼会生存呢?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在冬天,水的表面达到了零度,可是水的下层还是零上四度,所以鱼能够很好生存。这样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就变得很有趣,很清楚了,就对周围的未知世界产生了兴趣。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产生对未知世界去追求欲望。
  物理学实际上是其他科学的基础,这是很多科学家同意的观点,物理学家其实不算是一个专家,在美国也是这样的,物理学家什么都能干。我们学习物理以及其他的知识,小学和中学是十分重要的,小学和中学对物理产生了兴趣,然后就会有一种探索的冲动和精神,对一切自己不知道不明白事情,都想知道为什么。这就是我最大动力。
  问:您的成功让我心动,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您成功的经验?
  闵教授:我想首先因为青少年时期我就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就有了对客观世界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询。第二,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以功利为目的,不能一心想着要求什么,得到什么,要凭着自己的兴趣去追求,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做些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的科学界,有一些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成果,一直到他们死后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有的科学家甚至为了追求科学的真理,去违背宗教的教义,最后献出了生命。所以一个人决定献身于科学事业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以功利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寂寞的考验,才能十年如一日地追求下去,才能献身科学事业,所以我最希望大家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理解未知世界,而不能以功利为目的!
  问:请问您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您遇到苦难后,是怎样解决困难?
  闵教授:科学研究是要经过多年的奋斗才能成功的,就像我们这样的说是经过19年,其实不止19年的,前面还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一个人要从一辈子中拿出19年来献身科学事业,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可是在做出了成绩,得到别人和社会认可的时候,好像事情是一下子做出来的,其实不是,而是长期坚持下来的结果。自己坚持下来了,困难和乐趣是共生的,碰到巨大的困难就代表将要碰到极大的乐趣。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一波三折,很多事情和设想的不一样,甚至恰好相反。开始可能没有经验或者是要经过老师的指点,当你废寝忘食地将问题解决了,这样你整个的认识水平就提高了一大步,就会得到很大的乐趣。这是建立在解决困难的基础之上的,科技工作是一步一步向前进的。有时候如果我们把一个问题想的很简单的话,我就会用实践去证明它,结果正确的话,我当然会很高兴。但是当自己得到负结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我们的知识是跟不上客观事实了,我们就会花上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弄清这一问题,最后我们的水平就提高了一步。所以我们做学问的时候可以预言一个结果,一旦一个结果出来之后是正确的,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果结果是负的,就是知识不够了,我们就会去学习,当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的知识也就进步了!
  不管是什么科学,特别物理学归根结底是实践科学,我们碰到困难,特别是在1991年到1992年我们什么问题也没有突破,那时是很痛苦的,不知道做什么,手足无措。但我们每个人都相信可以做出来,困难的时候我们仍然坚持思考,不断努力!其实做科学研究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其中的问题也很复杂,我在这一时半字说不清楚!但我相信,只要你相信自己,然后坚持不懈的努力,问题是会解决的,是会成功的。
  问:我们知道,您开始是做晶体生长研究的,并且在当时您研究的时候,国内以及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是很少的,可以说是个冷门的研究领域,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国内国际相关研究也变得热起来。可是正当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的时候,您却把晶体研究让给您的学生,您却转向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并且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想问您当时您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来处理这件事情的?谢谢!
  闵教授:首先你很了解我的背景,从1970年开始做晶体生长的时候,其实也发展了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后来被世人认可并且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同时由于环境的影响,我到49岁的时候才能做事情,当时我们的心比较大,主要精力放在晶体生产上,我看到了我有一个学生很不错,可以推进学科继续前进,这样我就转到了现在的这个领域,这是如何想起来的呢?其实也是从晶体生长中提出来的,大家知道每年都有春夏秋冬,晶体生长时,温度一有波动,晶体生长也是一层层的,所有的晶体专家在研究的时候发现晶体生长是平平的没有波动的。可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发现晶体生长不是这样的,是有波动的。我们在想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想知道、想搞清楚其中的真正的道理。从晶体生长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周期的波动率,这个周期结构就代表了晶体的波动受到浓度和温度的影响、是很多的因素决定的。我们通过研究就发现了晶体波动的影响因素,并且把他的周期结构进行了很好的很精确的总结,这个周期结构是十分严格的。并且我们当时就预感到这是十分有用的,尤其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所以我就转到了这个领域。
  问:听了您的报告,感觉受益匪浅。我想问您我们要有什么样的素质或其他的知识才能成为您的学生?我十分希望成为您的学生。
  闵教授:学习过程中是会有困难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推动或者是阻止你前进。我带过一个博士生,他现在是美国一所很出名的大学的教授,并且在那里做得很好,这是很不容易的。他很聪明,有很多的爱好,并且都搞得很好,如书法,围棋,还有他还很会算命。有一次我到他寝室去关心他,他正好不在寝室,我拿开他的枕头一看,底下很多的书,如有《道德经》、棋谱等书籍。他知识面很广,很聪明,物理专业知识也很好。可是由于太聪明了,兴趣爱好太广了,所以精力就分散了,专业知识的研究深度也不够,到后来他就不想念书了,他跑到徐州的一个学校和人家签了就业合同,想到那里当一个物理老师。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我马上告诉我的爱人(她是南京大学物理系的一个教授),让她去劝劝的我那个学生。后来他听从了我们的意见,坚持下来了,完成了学业。一路坚持不懈,就到了现在这个地位,并取得很好的成就了。
  这说明一个问题,年青人有时候在关键的时候把握不住,会造成一生的差别很大。有的人在关键的时候坚持下来就会对人类科学做出重大的贡献,否则会走上另一条道路。大家要有自己的把握,关键是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事情,献身于科学实际上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它没有终点,不可以休息,做一个中等水平的人你可以不紧不慢的做文章发表。但是当你做得越好,如果你的理论是国际最前沿的,你会无法入睡,因为你会陷入一个矛盾之中,你把自己的结果发表得太匆忙,会担心错误的发生,可是如果发表得太迟了,你又会担心别人抢先一步,那么你自己的工作就白做了,所以我说工作做的越好,压力就越大!
  问:您不但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大师。我想问的是现阶段我们这些80年代后的年青人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的未来,该怎样走向成功?
  闵教授:第一:如果你想献身于科学,你就不能以功利为目的,而是要对未知世界的理解要有兴趣。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境界就可以了,就可以抵制物质的诱惑。要对国家有历史责任感。你们这一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代。中国从1840年之后,中国就开始落后挨打,160年内,中华民族为了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撒热血!然后到49年才得到国家的独立,然后又花了30年的时间才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其实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直至改革开放才有这样一个好的时期。经过20年的努力,发展到今天的繁荣景象。中华民族的复兴的重任就在你们身上了,你们应该有历史责任感,丢掉这次和平发展的机遇,这个民族的就没有希望了!
  第二:对未知科学的追求,未知世界的理解,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因!一旦你对未知世界的现象理解了,得到的精神享受也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所以进入这个境界很重要。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在国外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往往是不适合做学问的,而这种情况在中国正好是相反的,在中国上海和北京经济发展得好,也是很适合做学问的!但我还是认为中小城市更适合做研究,搞科研。
  问:非常高兴能听到有如此精彩的演讲,做为一个世界级的大科学家,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投入到科学事业之中。请问您是如何处理家庭和事业的矛盾?
  闵教授:首先,我不是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我在大学期间兴趣很广,但是工作后我的兴趣就变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变成了一点,我对体育和其他的事务也不怎么感兴趣,也不怎么看电视,这当然是不对的啦,你们得全面发展。我在当时总感觉自己精力不够,时间不够。所以我希望你们要科学分配自己的时间,做到用最少的时间做成最多的事情,朝着自己的兴趣努力。你们一定会有收获,会取得很大的成绩的。
  问:闵教授,您好!您觉得这样对您的爱人公平吗?
  闵教授:实际上是公平的,因为我以前是很会做家务的,在文革的时候我除了背背英语单词之外,还学习过烹调,现在的烹调书还在呢。但从内心来说,是有点对不住她的,自1980年以后越来越忙,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回家后就想躺下来,感觉很累很累,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了。我觉得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只能做那么一两件事情,做好了这一两件事情,就对得起自己的一生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