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特,东南大学软件学院05级学生,在2009年这个夹杂着金融风暴的夏天,一切对他而言,都如画笔下的色彩一般斑斓可爱。这个夏天,印载了他太多的欣喜与梦想。递交的十份留学申请,其中有五所美国前十的顶尖大学为其频亮绿灯,此外,他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这都多少给这个普通的大四毕业生留下了道道传奇。
在软件学院学办办公室见到胡特,瘦小的个子,小眼睛,戴着一副800度的近视眼镜,穿着一件“wacom”深蓝色的文化T恤。他特别爱笑,说到高兴处还手舞足蹈,因为这份简单与孩子气,平日里老师们也都喜欢叫他“傻小子”。而就是眼前这不起眼的傻小子,即将飞往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校园,追寻鲍尔·兰迪的足迹,在计算机与艺术结合的世界里,绘制自己的人生画卷……美术世家里走出来的数学迷胡特1986年出生于深圳一个美术世家。父亲是一名画家,母亲是美术教师,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从小就接受了艺术的熏陶。从记事起,每逢周末,一家三口就会背着画板,来到父亲的画室里,在古典音乐中各自创作。有时全家一起出游,他们也会以画记日记。艺术学、美学、哲学是这个家庭茶余饭后的主题。上大学前,他的油画作品就在法国维纳省展出。
他特别喜欢数学,他对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与“万物皆数”的理念也甚是迷恋。自然,他的数学也学得特别好,参加全国奥赛屡屡得奖。有时,他会痴痴地想,数学加艺术的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总令他心驰神往。临到高考选择志愿,在艺术与数学之间,他想学建筑,来将二者兼得之。而命运总会制造有那么一点意外,结果他来到了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对此,有段时间他还特别要求换专业,参加了学校转系考试,却因为分数上就差那么一点而与起初的梦想失之交臂。在失落与沮丧中,理想该不该破灭,自己要不要努力的问题就像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反复拷问着内心深处。他知道,人生难免挫折,如果不正面它,必将一事无成。从大二开始,如何将艺术与软件结合起来,就成为他新的探索方向。
在计算机图形世界里追梦CG为ComputerGraphics(计算机图形)的英文缩写,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而进行的视觉设计和生产。它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游戏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在这个新的方向上,新的梦想正与胡特不期而遇。
从大二开始,胡特就钻进了计算机图形的世界里,他开始专注于设计海报、标志、电脑作品等。图书馆里,你要是看到一个淹没在高高的书堆下面不停地画画的“小”人,那一定是胡特。用鼠标作画笔,在电脑上绘图,每一幅作品都需要四五十个小时才能完成,于是,他就整天整天地泡在画画里,有了灵感他就画,用画作随笔,记下感悟,记下成长。
胡特有一本自己的作品集,凝聚了他大学四年创作的心血。2008年,他设计的北京奥运会“心跳·加速”公益海报还在CCTV新闻播出。在设计中,他用五大洲的象征性图案来代替传统的奥运五环,从170万年以前人类从非洲大陆诞生开始,到2500年以前在美洲大陆上建立起的玛雅文明,接着到2000年的大洋洲悉尼奥运会,再到2004年的欧洲希腊雅典奥运会,最后凝聚到2008年8月8日金色的亚洲·中国·北京,鸟巢。五个图形用心跳的脉冲连接起来,在心跳与加速中,世界人民共同期待北京奥运的辉煌。
在一幅《和谐》的作品中,他结合数的三点构成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的特性,用三组化学分子图形“H2O”、“CO2”、“SiO2”来解读家庭与世界的和谐,展示家庭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和谐,再引申出世界也是天、人、地的和谐。他的创意里有哲学的思考,有数理的架构,有艺术的张力……在申请留学时,这部作品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申请了视觉艺术方面美国排名前十的十所大学,其中的四所发出了录取通知书,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校、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和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此外,麻省理工学院也给出了明确的接受意向。准备完留学申请材料,他还在剩下的一个月时间准备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数字媒体专业。在好事连连,惊喜不断之后,留下来的是无法取舍的抉择。后来在学院老师的帮助下,他决定去卡内基·梅隆大学,因为这里是美国计算机技术最牛的大学,开源计算机教学软件Alice的创始人鲍尔·兰迪也在这里创办了计算机学院,把计算机与艺术第一次结合起来,是真正实现左半脑和右半脑结合的地方。在这艺术与技术融合的源头,追寻先哲兰迪的足迹,这一切让这个在计算机图形世界里自由冲浪的“小不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明确了诺亚方舟的人生航向。
兴趣是他最好的导师
2006年8月,“ICPE2006国际物理教育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东南大学恽瑛教授在会议上作题为《通过“双语物理导论”教学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报告。此行中,恽瑛教授带了四名2005级本科生,胡特就是其中之一。会上,他做了《我眼中的物理与美术之美》的报告,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示了自己对物理与美术独特的审美观。
正是大一暑假的这次日本之行,他认识到:“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国际会议的体验,更让我们明确了我们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开始制定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开始对自己有了新的了解,认识到我应如何去面对今后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当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我发现原本平凡的大学生活一下子变得充实又丰富多彩。”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让他油然而生了热血青年背负民族自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他说,我们80后不能只坐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必须有那么一批人带头去奋斗。言语中,他早已把自己划为奋斗者之列,他为蔡元培《论大学精神》中的“兼容并包”思想精髓所吸引,为王国维等一批西南联大人“自由之意志和独立之精神”的人格魅力所赞慕,为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胸襟与气度所折服。他懵懵懂懂地觉得,走出国门是他的一条必经之路。
大学四年,胡特总结自己的生活是“苦行僧”,三点一线:图书馆——宿舍——食堂,没有谈一次恋爱、没有去一次酒吧、没有迷恋网络游戏。他单纯而快乐,在自己的CG世界里找寻青春的梦想。有时,他觉得自己是怪才,有点特立独行,这好似他的名字一样。
学院的顾芳副书记说,他不是怪才,只是将自己的特长与专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他身上的艺术特征只是让他显得特别孩子气,他的喜怒哀乐都展现在脸上,高兴的时候一蹦三尺高,不高兴的时候喊他都不理。
导师姚莉老师也说,胡特喜欢在天马行空中捕捉灵感,他学技术上手特别快。对他的指导主要是尽量展现他的兴趣优势,并适时强化,让其优势发展到极致。别看他傻乎乎的,只要给他下了任务,他就会按照目标努力做好。他特别喜欢读书思考,在考中央美院的那一个月里,他还读了一本《非物质社会》。
邓建明院长说,在软件学院,我们要给每一双飞翔的翅膀一片蓝天。办院七年多来,学院一直按照“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建构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在满怀欣喜,即将踏出校门的这一刻,胡特心中盈满了感激。他忘不了恽英教授和学院众多师长对自己的关爱与指导、鞭策与鼓励。在这样一个宽松加宽容的氛围里,他得以孩子气地去创作,去进步,在艺术和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中恣意挖掘自己的潜能,努力让自己成为CG领域的通才。他也庆幸正是有了学院的这片蓝天,他才找到了飞翔的快感。而明天,他会努力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