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9-09-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首激情岁月———见证南京一九四九

   期次:第1101期   作者:张玉峰


  1949 年元旦,毛主席发表《将革命进行 到底》的新年献词,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广大指 战员的斗志。随着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相继结束,消灭了蒋介石 集团军队的有生力量60% 以上,敌我双方力 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解放全中国已经是 指日可待。
  早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党中央和毛主席 就把战略眼光放在攻占国民党老巢南京城的 渡江战役的部署上。1949 年1 月,由邓小平、 陈毅、刘伯承、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下 达了渡江战役准备工作的命令,在由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的渡江部队 中到处可见“打过长江去,占领南京城,活捉 蒋介石”的标语口号。1949 年2、3 月间大批 参战部队集结在芜湖、江阴、安庆、九江等一 线进行水陆实战模拟训练。1949 年2 月份, 由邓小平、陈毅组成的总前委考虑到军事上 占领南京后,还需要有一支接管队伍负责维 护城市秩序和建设,根据先前解放的一些大 城市诸如长春、天津、济南等地的经验教训来 看,需从部队抽调人员与地方党组织组成一 支“接管大军”。当时,我正在山东大众日报社 工作,组织上考虑到我是抗日战争期间参加 革命的老同志,又是江苏人,因而挑选我调配 到二野机关直属队二支队工作。当时二支队 的队长是张振东,政委是周布,两人负责领导 渡江战役的战前培训,主要内容是:熟悉和掌 握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党的城市政策;了解 最新敌情变化,分析国内的形势,观看和模仿 渡江过程中的实战训练,学会应付将遇到的 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及水上战斗的射击 要领等等。
  总之,通过一个多月的宣传教育和实战 演练,提高了接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战技水 平。同时,亲眼目睹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军的 支持和战士们的许多“发明创造”,当地老百 姓听说我们要渡江活捉蒋介石后,毫不犹豫 地把家中所有的口粮拿出来,甚至把房子拆 掉给我军当柴火烧,修路、运粮、找船工都离 不开他们,我真正体会到我们军队和人民群 众“血浓于水”的关系。为保证渡江的顺利,战 士们进行各种实战演练,原以为游泳过江要 两小时,后发现有的战士只要20 分钟。我们 的战士还设想了很多问题:中弹掉进长江中 怎么办?北方兵在江中见水后发晕怎么办?在 渡江中如何把机枪固定在船上?船在登陆后 如果搁浅又怎么办?……真可谓“三个臭皮匠 顶一个诸葛亮”,他们都一一找到了相应的解 决方法。
  1949 年3 月底,我所在地二支部奉命在 怀远、蚌埠一线集结,四月份急行军赶往滁 县、天长一带待命。这一路上边行军边作战, 不断地遭遇蒋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沿途尸骨 遍野,百姓生活穷困潦倒,惨不忍睹。4 月20 日深夜,我们接到紧急命令,21 日赶往江浦 县城。当我所在的二支队到达时,江浦县城炮 声隆隆,只听见枪声、喊杀声混杂在一起。我 从前线回来的战士口中得知,敌军很顽抗,由 35 军302 团担任主攻的部队伤亡较大,但在 我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江浦守敌经过20 多 小时顽抗终于溃逃,我军乘胜追击。22 日我 军全部控制三浦(江浦、浦镇、浦口)地区,为 攻占南京城扫清了障碍。
  在毛主席、朱总司令下达的“打过长江 去”的命令声中,4 月23 日夜间,我见证了 载入历史最辉煌的一刻。当时万船齐发,乘 风破浪,横渡长江。记得那天江面寒气逼 人,风浪很大,只听见子弹“嗖、嗖”地在耳 边响个不停,有些子弹因射程近直落到水 中。大约24 日凌晨,我跟随主力部队在下 关电厂附近的江边开阔地登陆,这里刚经 过一场小规模激战,不少国民党士兵的尸 体横躺街头,武器装备物资丢弃一地。国民 党军队遣逃时纵火焚烧下关火车站的火光 照亮了天空。不少南京市民已经自发地站 在马路两旁,挥动小红旗欢迎解放军入城, 我心头油然升起一股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的自豪感。
  几个小时后,前方传来了第35 军103 师312 团的勇士们把红旗插在总统府门 楼、国民党青天白日旗被战士们踢下城楼 的喜讯,我们更加欢喜鼓舞。然而至今鲜为 人知的是,解放南京城的35 军就是在8 个 月前济南战役中,由吴化文军长率领起义 的部队同鲁中南纵队合编而成的。极具讽 刺意义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编后 新生的原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参与了推翻国 民党的反动统治。当4 月24 日朝阳升起 时,太阳的金辉撒遍石城,南京换了人间。
  4 月28 日,以刘伯承为主任、宋任穷为 副主任的南京市军管会正式成立。5 月1 日 以刘伯承为书记,宋任穷为副书记,刘伯承、 宋任穷、陈修良、张际春、陈士粲为常委的中 共南京市委成立。从此,我开始了投入接管南 京城夜以继日的繁忙事务中。南京刚解放,百 废待兴,工作上千头万绪,组织上安排我负责 接管国民党的出版系统,并以伪国防部的印 刷厂为主要清理对象。我们 按照中央规定的有关政策精 神,对于那些科技人员,历史 上无罪恶的一律可以录用; 对于拥护我党,但技术水平 一般,生活上又无出路的基 本群众基本上录用;对于那 些历史问题比较复杂,一时 又难以调查清楚的人员发 给路费,遣送回家。
  在军管会工作期间,我 作为部队接管干部曾多次出 席聆听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司 令员等领导同志的报告,他们 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深入 浅出地分析我们在工作中遇 到的种种疑惑,解答我们在工 作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帮 助我们掌握政策尺度。尤其 是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让我 至今记忆忧新。主要归纳为 以下一些内容:南京是国民党 的统治中心,有庞大的官僚机 器,需要接管的部门有700 多 个,国民党政府留下的公务人 员、警察、工勤人员就有7 万 多人,怎么办?小平同志说:中 央早有指示,一律包下来,三 个人饭五个人吃嘛!除怙恶 不悛的战争罪犯和罪大恶极 的反革命分子外,凡属国民党 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 小官员、“国大代表”、立法检查委员、参议员、 警察人员,区乡镇及保甲人员,凡不持枪抵 抗、不阴谋破坏者一律不准虐待、侮辱……小 平同志还告诫大家,南下干部、军管干部,地 下党干部都要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学 习、相互帮助,不得相互歧视,共同做好军管 工作,为建设新南京作出贡献。最让我魂牵梦 绕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49 年9 月27 日全 市支部书记以上干部大会上所作 《论忠诚与 老实》的报告时,我因坐在前排,大会结束时 小平同志主动跟我们握手,说了几句勉励的 话。这篇报告的精神被我一直当成人生的座 右铭。
  1949 年7 月底,南京军管工作告一段落,组织上准备选调我到二野西南干部服务团参加解放大西南后的接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临出发前,组织上了解到我13 岁时父母双亡,当时还有一个只有9岁的弟弟在南京) 枫小学 (干部子弟学校)读书,需要我照顾,便决定让我留在南京继续工作。先分配我到南京公安局工作,几个月后又调到炮兵司令部汤山炮校担任女生队区队长和政治指导员工作。一九五四年我转业到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周年,我从1949 年4 月23 日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一直在南京工作了60 年,见证了南京城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进入南京城时到处伤痕累累,满目战争疮疤,市容市貌一片凄凉杂乱,就连市中心地段三层楼房也不多见,而且显得陈旧,贫富差别巨大,当时高校只有5 所,毕业生8000 人左右,公共汽车也只有江南汽车公司一家,拥有破旧车辆250 辆。60 年后的今天,南京就有40 多所高校、职校,中学等几百所,高校毕业生有20 多万人;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400 多条,拥有车辆6000 多辆,还有出租车、地铁运营车辆,丰富了人们出行线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南京的工、农业形势发展更加喜人,彻底将南京60 年前的消费城市改造成现代化工业与文化氛围融为一体的大城市。我经历了各项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中遭到了一些冲击,受到委屈,但我觉得同那些为解放南京城而牺牲、长眠在南京城下 的烈士相比,这不算什么。
  我常常追思1949 年4 月23 日那个至 今难忘的夜晚。我长久地凝视着滚滚东流的 长江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 (作者系我校离休干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