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09-12-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国荣教授阐释“意义的意义”

   期次:第1110期   


  本报讯12月14日晚,著名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国荣先生亲临九龙湖校区人文学院报告厅,给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意义的意义”的精彩演讲。作为即将召开的“经典今读”名家论坛的预热活动,前来聆听此次讲座的博士,硕士,本科生同学早已是济济一堂。
  在主持人王教授的简单介绍后,杨国荣先生开始了本场讲座。他首先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分析了何为意义,提出了“成己与成物”即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意义”。随后杨教授阐述了意义的领域(知行),表现为具体的实在和观念的意志,从非意义与无意义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中讲到了意义的具体内涵。并应用海德格尔对意义的理解,讲到意义是此在,意即生存性的品格,接下来为同学们详细地分析了这种“成己和成物”,生存性角度展开了描述。紧接着提出了“意义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质和内容又该怎么理解。杨教授围绕这些展开了独到的阐释,他说到,意义的意义其实是由“成己成物”的实际内容得来的,作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核心条件下,意义的意义其实离不开对真实存在的把握。他告诉大家,实然和当然的区分其实就是意义的实质内容和形式逻辑之间的最好解答。杨教授还举了现实例子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一内涵的理解。然后,他讲到了作为“意义的意义”重要内容———理解与认知和目的与价值这两者在意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配以具体事例加以解释。随后讲到了意义的相对性,以及如何加以区分,意义的生存,如何“呈现”,意义的两重性和两种形态的关联等问题。最后,以易经中的卦象为例,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成己和成物”,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与目的和价值这样两者的核心归一。
  杨国荣教授师从哲学家冯契,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JournalofComparativePhilosophy》编委。先后赴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近年来在儒学、宋明理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伦理学、中西比较哲学等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出版学术著作数部,包括有《王学通论》、《善的历程》、《理性与价值———智慧的历程》、《存在的澄明———历史中的哲学沉思》、《科学的形上之维———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形成与衍化》、《史与思》、《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等等。本次讲座杨国荣教授的精彩解读,蕴含的是哲学思想的魅力,让在场的同学心得以澄净,更好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陈艳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