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开拓进取,加强国际化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东南大学国际化建设概览(摘要)国际合作处史兰新
摘要: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要求,国际化建设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国际化建设并非仅仅是外事部门的事,是全校的一盘棋工作,



开拓进取,加强国际化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东南大学国际化建设概览(摘要)国际合作处史兰新
期次:第1115期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要求,国际化建设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国际化建设并非仅仅是外事部门的事,是全校的一盘棋工作,需要全校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参与。近年来我校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还有那些不足,下一步将怎样做?
一、国际化建设基本思路1、明确目标,开拓前进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争先进位的发展战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国际化建设的经验,紧密围绕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地开拓创新,广开渠道,广交朋友,促进合作,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队伍建设服务,为学校的争先进位服务,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服务。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我们的工作策略是:在为学校国际化建设服务的大目标的前提下,坚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规划。在学校财力,物力、人力允许的范围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尽可能将我校的国际化建设落到实处。
二、近年来东南大学国际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有全校各院系和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努力,近年来我校的国际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国际交流活动频繁近年来,为加强学校的国际化建设,我校的国际交流活动频繁,2006来以来,共接待的海外代表团300多个;邀请来访的外国专家2800多人次。
2、外籍专家讲学和科研合作增加,从国家获得的经费支持提高我校聘请外国专家工作的特点是“落脚在院系,教授是主体”,重点借助申请教育部重点聘请专家项目经费的支持。2005年至2009年五年来,从教育部得到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经费支持达2034万元。累计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及合作研究达3000余人次。
3、重点引智项目成果丰硕自2007年起,我校成功申报成功三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也称“111计划”,这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点引智计划,分别是:“显示科学与技术创新基地”、“学习科学和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和“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创新引智基地”。
4、教师和学生出国进修、合作科研、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积极性增强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派出教师出国(境)700余人次(而10年前,每年才有200多人次);2007年以来,每年平均派出学生300多人(在此之前,每年才几十人)。
5、从海外吸引名师工作成效显著,从海外聘请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多,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2006年-2008年三年期间,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82名,使东南大学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海外经历的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现有的29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有25人,占总人数的85.7%。
6、教师海外培训工作得到加强。
从2008年起,学校加大了出国留学工作力度,启动了百人计划,即:每年资助100名青年骨干教师按照“三个一流原则”到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一流导师下开展工作,连续支持5年,到2012将有500名左右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深造,扩大他们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他们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他们与国外同行建立起合作关系。
7、国家公派博士生选拔和选派工作成绩突出截止2009年12月,我校共计录取311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2人,联合培养博士生189人。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和一部分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派往的院校基本符合国家的要求,被派往了世界一流大学学习。
8、与境外知名大学联合办学有了新突破我校与德国乌尔姆大学、法国雷恩一大开展了联合办学项目。参与这两个项目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培养计划后分别能获得东南大学和外方的硕士学位。另外与美国加州Fullerton大学等从今年开始,在本科生教育方面也开展了合作。
9、与国际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成效显著与国际著名跨国企业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是我校国际化建设的一大特色。我校多所院系凭借自身的优势,与国际著名跨国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主要合作形式有:建立联合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
10、与国外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与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建筑学院与美国MIT,瑞士苏黎世高工,信息科学与杜克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电气科学与工程学院与英国皇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等。此外学校还有多个部门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加拿大UBC,法国巴黎高科,都灵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与日本爱知工业大学更是有着三十年的友谊。近年来双方又在学生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面开展了新的合作。
11、留学生规模,特别是学位生规模迅速扩大,留学生培养层次提高我校外国留学生工作在海外教育学院成立后,调集整合资源,开发培育新的留学生培养项目,广开招聘渠道,使我校的留学生教育事业在有了较快的发展。留学生规模从2005年底的不足100人,迅速发展到2009年底的710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学历生人数从2005年的不足50人,发展到2009年的近500人,在江苏省各高校中的排名上升到前4位。
12、国际大师和著名跨国企业家演讲活动增多有计划地邀请国际大师和著名跨国企业家演讲是我校国际化建设的新举措。近年来,我们平均每年有计划地邀请了10位左右国际大师和著名跨国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人文和专业演讲。
13、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积极性高涨,主办国际学术会议逐年增多,学术会议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
过去几年,我校在举办国际会议,特别是举办显示度较高的大型国际会议方面进步很快。从往年平均每年不足10个,发展到每年平均20个以上,而且规模和层次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14、与港澳台大学的交流不断加强已经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并在教师交换、学生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与澳门大学也开展了一些合作;与台湾的中央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中原大学、元智大学、中山大学、淡江大学、逢甲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在举办双边学术会议、教师交流、互换学生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特别是我校与台湾中央大学已经合作举办了11届“海峡两岸信息技术研讨会”;与成功大学联合举办了2届“海峡两岸纳米技术研讨会”;与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原大学、元智大学、逢甲大学等开展了经常性的学生交换项目,我校已经有25名本科生到上述学校学习交流,对方也有3名学生来我校学习交流。
15、校友和筹款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奖学金款项不断增多;筹款工作成效突出2000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共设立奖助学金、奖教金226项,其中:海外人士(含校友)、外资企业和机构共设立设立奖助学金、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纳入统计的捐赠项目14项,总计价值超过4亿元,平均2900万元/项,其中包括港台捐赠10项,海外校友捐赠3项。
16、学生交流项目大幅度增加,形式多样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对学生出国学习的支持力度。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联系,建立学生交流渠道,采取了多种形式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学校已经与海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5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境)攻读学位、短期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游学等。在促进学生队伍国际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17、发挥华英基金作用,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从1999年起执行:奖助“华英学者”出国研究;奖助“华英访问学人”来校教学;补助教师或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旅费及支持两校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对外国学者旅费之补助;在特定研究领域奖助“华英青年学者”留校工作(2000年起执行);华英“华英自然科学讲座”与“华英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等五项奖助工作。
18、干部海外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学校自2007年暑期开始,选定与美国加州富乐敦州立大学合作,开展对我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海外培训工作。已经开展了2届,共有38人参加了培训。
19、国际科研合作成绩喜人近年来,学校特别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科研,通过一个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实施和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不仅在科研经费的获得,在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与国外同行间友好关系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展示了我校的实力,提升了我们的科研水平,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20、根据国家的需要,主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国家外交工作的需要,借助我校学科的优势,主动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工作,参与国家项目的实施。我校开展了多项国家的援助非洲的项目。
三、东南大学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我校的实际,借鉴和学习国外国际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在国际化建设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与国际上知名大学相比,同时与国内著名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1、教师队伍国际化任重道远与国际知名大学相比,我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国际上著名大学学习背景的教师数量太少;从海外引进的教师数量有限;重要的是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需要努力;从海外聘请的高水平外国专家数量还不够多;聘请的长期(一个月以上)高水平外籍教师尤其是除外语之外的专业教师数量太少。
以清华大学为例:多年来,清华大学的教师以其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他们中有50多位当选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学术权威机构院士,其中有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11人,俄罗斯国家院士11人,法兰西学院院士2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瑞士技术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共9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1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7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2人,以及国际科学院院士和国际能源科学院院士各1人,在全国高校中以较大优势领先。
目前清华每年有一百多位长期外专、外教、访问学者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第一线,并有千余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合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学校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留学生的规模,特别是学位生(尤其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规模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需要提升东南大学学生总人数为27611人,学位留学生为490人,比例为1.8%。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学生总人数为42326人,学位留学生人数为5376人,比例高达12.7%。
清华大学学生总数为35369人,其中长期留学生(一学期及以上)2404人,学位生占三分之二,总数达到1585人,分别来自103个国家。比例为4.5%,学位留学生中,本科生886人,研究生699人。
3、外国博士后的数量有待提高我校博士后人员国际化进程还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外籍博士后仅有6人,建设任务还很繁重。
4、应当多引进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课程,扩大英语和双语课程的开设。
经过我校教师的努力,也吸收引进了一些国外原版教材,开设了一些英语和双语课程,但还不够,还要从数量和质量上一起抓,不仅我们自己抓,还要开拓渠道与世界名校共同组织课程,开展联合培养,为我们自己的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为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开辟渠道。最近电子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就引进该校课程达成协议,计算机学院和电子学院与法国雷恩一大开展联合培养硕士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广泛吸收世界著名大学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清华多个院系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在多门课程上采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与世界名校共同组织课程、联合培养等重要措施,都旨在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视野。
5、注重高水平论文的发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论文,我校严重落后于国际一流名校,论文整体质量也有待提高。
6、学生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的比重还不够高虽然说我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但那是与过去相比,与国内著名大学相比,还是有差距,特别是学生出国(境)交流的数量还很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院系与更多的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设立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开办联合教学或合作办学项目等,进一步鼓励教师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进修学习。鼓励教师本人与国外同行建立个人友谊,开展互访,合作教学和科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出国学习的机会。
7、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水平和规模还应再提高这几年,我校教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召开的国际会议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水平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仍然需要在高水平方面下工夫。特别是需要召开更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