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0-12-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爱传出去

———记国际志愿者日东南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汇报会

   期次:第1138期   


  12月5日,在这第二十五届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由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主办、共青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我的讲台,我的娃”支教背后的故事系列人物访谈活动在九龙湖校区润良报告厅拉开帷幕。数十名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志愿者们从各校区赶来,齐聚九龙湖畔,一同分享支教背后的感动。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校团委书记周勇、副书记王斌,法学院团委书记生沛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婧菲。
  1998年,团中央、教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东南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全校各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完善机制,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不断深入。截至今年,我校已派出8批志愿者,共58人赴江西、内蒙古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教工作。一批批青年学生得到了锻炼,也给贫困地区撒下了知识文明的种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一段温馨感人的支教宣传视频过后,校团委书记周勇老师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辞,周勇首先肯定了自2003年以来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所取得的各项成果,由2003年每批派出3名志愿者前往内蒙古准格尔旗,到2010年每批派出13名前往江西共青城和内蒙古,这其中包含了历届老师和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的心血和努力。“做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更要做一辈子的志愿者”,周勇书记强调,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大学生志愿者要从自身做起,将志愿服务变成一种生活态度,努力营造有序的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活动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访谈形式,来自法学院的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波以及来自信息学院的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宋云燕,分别给大家讲述了在江西共青城和内蒙古准格尔旗的支教背后的辛酸与感动,在逐渐熟悉环境的基础上,各位支教团成员都在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针对所在班级学生基础差,家长对孩子成绩不关心的现状,李波开动脑筋,不断地鼓励孩子,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使孩子们的成绩有了大幅提高,同时也让家长能够理解教育的意义;面对生活中有困难的孩子,李波通过人人网等传播媒介发动自己身边的朋友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不轻言放弃。宋云燕同学在支教的这一年中还主动承担起第二课堂辅导员、电教教师培训师、第三届科技创新竞赛指导教师等职务,让西部的同学除了获取书本的知识以外,通过网络共享等方式教会他们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他们做人的责任感和道义感,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打破自身的禁锢,对外面的世界有所期待。
  最后在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来自法学院熊鑫同学的总结中,整场访谈达到了高潮,熊鑫同学从自身通过支教获得的感性和理性的收获,鼓励更多的优秀东大学子加入到这个光荣的集体中,并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通过个人的小小努力,为整个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要不断地反思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而非国家能为我做些什么。一首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现场所有的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少年强,则国强”。
  活动在《让爱传出去》的宣传片中缓缓落下帷幕。(王婧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