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今年暑假期间,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总支为了进一步丰富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党员职工奔赴贵州,再渡赤水河,重走长征路,实地体验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尘封的历史遗迹中洞悉当年的腥风血雨,从而激发党员职工热爱祖国山河、建设美好生活的工作热情。
参加暑期考察活动的党员约70人,分两批赴贵州高原,参观遵义会议和原息烽监狱遗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四渡赤水战役则是一场3万对40万人的悬殊较量,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经典一页。而解放前的息烽仅有2000人口,十分封闭。从1938年到1946年间,这里设牢房800多间,先后关押革命者1200多人,仅有200多人活下来,近千人被杀害。
参观过后返回驻地,大家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在总支召集的座谈会上,葛爱荣、郭学军、杨桂宁、钱锋、廖振、吉英雷、杨红伟、刘俊、朱筱俊等纷纷发言,交流自己参观的感受和体会。
不少党员表示:自己接受党的多年的教育,虽然对中国革命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当自己身临其境、置身于充满形象语言的历史遗迹之中,灵魂深处还是感受前所未有的震撼,无限感慨油然而生:中国工农红军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长征途中,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人员,但是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迎来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机。如果没有对美好未来的坚强信念,就无法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精神的力量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奔向小康社会的今天,在广大党员中开展革命理想主义教育,大力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的同志表示:参观后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新天地,我们当代人的使命就是要把它建设好。我们作为建筑设计院的设计人员,担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因此以后要用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郑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