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1-09-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丁肇中教授忆人生谈科学

   期次:第1164期   



  树高一丈,也落叶归根丁肇中教授与南京和东南大学很有渊源。“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是树高一丈,也落叶归根。”丁肇中教授走进大礼堂,简单、温馨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丁肇中教授与东大学子的距离。他回忆说,他在10岁左右时,曾在南京的南昌路小学就读,虽然当时兵荒马乱,但还是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忆这段经历,丁肇中幽默地说:“几年前我跟夫人曾经回过南昌路小学,但没有把我当年的成绩单拿出来,估计是他们藏着,不愿意给我。”
  丁肇中在与校长易红的交流中说:“我的好朋友、已过世的吴健雄教授促成了我与东南大学的合作。”愉快的交流和合作使丁肇中对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往事同样记忆犹新。
  一趟空间飞行花掉7.5吨黄金“这就是阿尔法磁谱仪2。”丁肇中教授用一张图片揭开AMS—02的真面目。“AMS-02探测器总重量为7.5吨,但把它送入国际空间站的航天飞机重达2008吨,而这一趟空间飞行的花费大约等于7.5吨黄金的价格。”
  丁肇中教授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在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前,他让所有的工作人员离开,而自己一个人坐在飞机里面,慢慢思考: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有什么还有疑虑的地方……因为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功亏一篑。想了很久,没有找到任何问题,丁肇中才放心离开。他还回忆了当时跟宇航员的第一段对话。我跟他们说:“我看到,你们头朝下”。宇航员也跟我说:“你的头,也朝下。”
  数据从太空到东大只需一秒在ATM-02升空后,丁肇中教授把国内首场主题报告选在东南大学举办,主要原因在于东南大学是第一个参加AMS-02实验的中国高校,东南大学在项目中主要承担的一项任务是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磁谱仪在空间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输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再由NASA传输到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接收到NASA的数据后,研究中心会把数据传输到东南大学,进行最终的分析。探测器收集的数据如何到达东南大学?丁肇中教授告诉大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虽然需要中转三、四站,但用时只需不到一秒。“由于整个数据传输过程都是以光速进行,所以,收集的数据从国际空间站到达东南大学只要不到一秒钟时间。”丁肇中教授说,“第一批数据已经到达了东南大学。”反物质和暗物质到底能否发现,都将取决于这个数据分析平台。
  科学是多数人服从少数人“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在演讲最后,丁肇中谈起了30年来他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体会。他认为,科学最主要的是兴趣,其他都是次要的。只有拥有兴趣,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自然科学研究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
  基础科学是应用技术的前提基础研究的研究成果往往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改变人类的生活。如X光、电子、量子力学、核物理等,在当时没有人能想到它们今天对人类的重要性。基础研究有时候因为远离日常生活而受到责难。只有在一段时间以后,基础研究的应用成熟了,公众对奇怪的新现象熟悉了,基础研究才看上去比较“实际”。(禾山)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