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1-09-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系支教温暖你我

———记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我的讲台,我的娃”活动

   期次:第1165期   



  9月22日,由校团委主办、共青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我的讲台,我的娃———支教背后的故事”活动在九龙湖校区人文讲座报告厅隆重举行。圆满完成一年的支教任务、来自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志愿者们齐聚九龙湖畔,与大家一同分享支教背后的感动与艰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久贤、校团委副书记陆挺以及各院系的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的现场始终洋溢着温馨、感人、热烈的气氛。
  在一段激动人心的支教宣传视频后,校团委副书记陆挺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校团委向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全体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接着,他简要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情况,并结合自身的经历畅谈了支教对学生的精神洗礼和深刻改变,他真诚希望全校的有志同学应该将目光放得高远一些,学会拥有关注国家、关注民生的大爱胸怀。同时能够投身到西部支教的伟大事业中去,将我们的爱传递出去。
  接着三位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代表依次登台与大家分享他们在这一年的支教生涯中的难忘故事与心路历程。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马美蓉同学首先作了题为“忆逝去的那一年”的精彩发言。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中一年的支教生活让她与当地的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的讲述声情并茂,与大家一起在幸福又温暖的氛围中回顾了她与孩子们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以及与当地老师的深厚情谊以及忙碌又充实的生活。马美蓉同学深情地说:“在内蒙古的一年支教生活注定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至今每每提及内蒙古、提及一中,我仍会特别感激、特别激动,总觉得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细表。这一年,我无怨无悔并将珍爱一生。”
  来自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孙曹钧同学接着以“每个支教老师都是幸福的”为主题汇报了自己以及其他志愿者在江西共青城支教的情况。通过图片,他向大家展示了支教团成员在江西共青城的生活环境。他告诉现场听众,尽管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所有支教团成员还是其乐融融。除了认真完成支教工作外,孙曹钧同学还十分关心家庭状况比较困难的学生并积极向他们伸出援手。他资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王思婵小同学,又帮助他的一位学生与失散多年的母亲团聚。这些事迹都在当地产生了热烈的反响。通过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孙曹钧深深感到每一位支教老师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孩子们对他们的尊敬与爱戴。
  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孙文昊同学回校以后立即担任了学院的研究生会主席,开始了新的奉献历程。在主题为“支教在路上”的精彩发言中,与前两位代表不同,孙文昊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通过志愿者的心路历程来诠释了他们这一年来的支教生活,分享了他对“我们为何要去支教”“我们能为支教做些什么”等问题的回答。从毕业时面对十字路口的徘徊,到选择支教道路的期待与忐忑;(下转六版)
  -----------------转版-----------------
  (上接四版)初次走上讲台的紧张与新鲜,到后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们进步的认真与执著;从曾经还是依赖他人的自己,到最后成为学生们依赖、爱戴的老师……孙文昊表示,这一年,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他们也成长了不少。对于支教这一选择,他们无怨无悔。他深情地说:“一年的点点滴滴,如流星般划过我的记忆;我亦庆幸,如流星般点亮一群孩子的梦想。”最后,他用激情洋溢的语言呼吁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西部支教志愿者的队伍来,让一份份爱心,一年年青春汇聚成孩子们成长的力量。他的演讲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西部支教的精神在祖国西部闪耀光芒,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着东大学子。支教协会会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盛汪超同学也讲述了“至善黔程的故事”。支教协会从成立之初他们就着手准备着远赴贵州高芒支教,他们将这一活动命名为“至善黔程”,今年暑假已经是第二届“至善黔程”活动。盛汪超同学介绍了这次支教高芒的情况,同时呼吁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短期支教的活动中来。支教协会的同学用实际行动搭建起支教的精神家园,让更多的人将爱的火花和无悔的青春在祖国西部绽放。
  在主题发言结束之后,在场的领导向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赠送了写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字幅,对他们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报名参加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则手捧蜡烛,献上了一曲《和你一样》,表达他们将努力传承支教精神,沿着学长学姐们的道路坚定前行的决心。现场的观众感动不已。
  最终,活动在《让爱传出去》的宣传片中缓缓落下帷幕,我们相信,更多优秀的东大学子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继续做好支教志愿服务,为推动中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弘扬社会新风、培养锻炼教育青年优秀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朱玲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