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1-09-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研究生会新成员素质拓展成功举办

    摘要:  本报讯为了提高研究生会内部凝聚力,增强新成员的归属感,增进研会内部各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让研会新成员能更好地理解

  • 保密知识解读

    摘要:  9、不得擅自将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交由外部人员维修。  隐患分析:处理

  • 建筑学院学生作品在“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中喜获一等奖

    摘要:  本报讯日前,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网及中(含港澳台地区)、日、韩等国家30余所高等院校发起的一年一度的“园

  • 校机关退休同志欢度重阳节

    摘要:  本报讯9月23日下午,校机关党委在群贤楼三楼报告厅举办了“校机关退休同志欢度重阳节茶话会”。会议由校机关退协分会副理

  • 樊和平教授剖析“文化能力与生存困境”

    摘要:  9月16日晚,我校人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樊和平教授登上人文大讲台,剖析“文化能力与生存困境”。这是由校团委和文化

  • “胡”说南京

    摘要:  9月19日晚,南京大学历史系胡阿祥教授应邀莅临我校人文大讲堂,以“胡说南京———感受南京的历史和文化”为主题做精彩演

放大 缩小 默认

樊和平教授剖析“文化能力与生存困境”

   期次:第1165期   



  9月16日晚,我校人文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樊和平教授登上人文大讲台,剖析“文化能力与生存困境”。这是由校团委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的新生文化季之“初识东南”系列名家高层演讲的第二场。樊教授的演讲以“文化四问”为线索,分别探讨了“人文化成”的救赎与回归、人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四要素、文化能力与现代生活等问题,从文化与生存的高度为聆听演讲的青年学子打开心门、启迪智慧。
  “百无一用是书生”,尤其是在现在快节奏的浮躁社会这一论断更是甚嚣尘上,但是文人真的百无一用吗?“他们是无用之大用,”樊和平教授在谈及现代社会的文化困境时,肯定地说,“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地陷入烦恼和困境中不能自拔,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人文化能力的丧失。”而伦理便是为了提供“人的长久居留地”,通过意义世界,超越生存困境。
  对于“生存困境”这一论题,樊和平教授指出这正是生命的深度与厚度之所在。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之所以需要文化,根本原因在于人类遭遇诸多的困境,这也正好解释了“大文化”和文化大师总是产生于人类处在最深刻的生存困境时期的原因。
  樊教授认为文化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生命过程、生存困境、解释系统和超越能力。文化的主体便是人及其生命过程,正如丹尼尔·贝尔说:“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以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切努力。”
  儒家的入世、道家的避世和佛家的出世,自给自足的文化建构为中国古代文人提供了富有弹性的安身立命基地,而反观当前国人的文化能力与现代生活,樊教授认为,我们正处于文化的沙漠化中。我们面临意义能力的退化,创造力的缺失,处于文明古国的文化失语中。
  此外,现代音乐、艺术等无距离的“文化”统治着现代人,自杀率却和心理咨询的增长成正比,国人的现代生活还陷入了心理学乃至生物学依赖症中。
  樊教授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精彩演讲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既传达出樊教授作为知识分子对于现代人文化能力式微的忧思,又彰显出他对于现代人重拾人生基地的期盼。同时樊和平教授也用睿智风趣的语言,融汇古今的博识,带领年青学子进行一场关于文化与人生的精神洗礼,为现代人浮躁的心灵倾注了一缕清泉。
  正如樊和平教授最后总结所言,文化能力是第一能力,一场文化能力的涅槃迫在眉睫,只有激活文化能力,我们才能拥抱自主人生!相信这句话也将成为在场新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的指向标,引领他们在东大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阮青 杨帆 彭丽)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