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我校开展九龙湖校区后勤事务考评
摘要: 本报讯2011年12月29日,九龙湖校区后勤事务考评工作在校区后勤管理处会议室举行。该活动由校后勤事务管理委员会组织
- 东南大学2011年十大新闻
摘要: 本报上期刊登了东南大学2011年十大新闻评选条目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现公布东南大学2011年十大新闻。 1.生物
- 苏州市吴中区区委书记俞杏楠率团访问我校
摘要: 本报讯2011年12月7号上午,苏州市吴中区区委书记俞杏楠率领吴中区政府相关部门、街道和园区领导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来
- 校退离休协会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
摘要: 本报讯日前,校退离休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39名。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过凤英
- 我校通过二级保密资格认证
摘要: 本报讯2011年12月26日,省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办对我校进行现场审查。校领导郭广银书记和易红校长均出席了会议。审
- 产业工委举办退休老同志联欢会
摘要: 本报讯2011年12月16日上午,由学校产业党工委组织的产业退休老同志迎新联欢会在榴园举行。胡敏强常务副校长、沈炯副
- 生医学院举行“下一代测序技术专题报告会”
摘要: 本报讯2011年12月28日下午,生医学院主办的校庆报告会“下一代测序技术专题报告会”(NextGeneration
- 我校教育基金会荣获“5A级基金会”称号
摘要: 本报讯新年伊始,江苏省省民政厅向我校教育基金会正式颁发“5A级基金会”证书并授牌。这是江苏省民政厅首次对教育类基金会



东南大学2011年十大新闻
期次:第1177期
本报上期刊登了东南大学2011年十大新闻评选条目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现公布东南大学2011年十大新闻。
1.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顾宁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杨芳的论文《超声、磁共振双模式微气泡造影剂的研究》获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外,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崔铁军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林先其的论文《微波段新型人工电磁结构的实验与应用研究》、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庆安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周再发的论文《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的MEMS加工工艺模拟研究》获得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1月8日,由我校研制的南极天文科考支撑平台在南极昆仑站成功投入运行。该平台为我国首座独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郝英立教授为研制这个平台牺牲了生命。4月1日,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归来。我校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魏海坤教授参加此次南极科考,与其他队员一起回到国内。
3.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金石副教授和高西奇教授等合作完成关于MIMO技术应用的论文荣获2011年度IEEEStephenO.RicePrizePaperAward(莱斯论文奖)。该奖项是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奖项之一,每年评选一次,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获得该奖项。
4.经中央批准,郭广银同志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胡凌云同志不再担任我校党委书记。
5.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教授、缪昌文教授受聘为我校全职教授。
6.王保平教授当选平板显示器件技术委员会主席,这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中我国首次担任主席的重要职务。
7.我校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霄翔教授被评为2011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此前,李霄翔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徐淑宏同学获得201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8.随着北京时间5月16日20时56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我校AMS研究中心的合作研究项目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国内唯一、具有国际最先进水准的AMS-02(第二代阿尔法磁谱仪)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已经建成,迎接来自国际空间站的AMS海量数据,供中外科学家共同探索宇宙的起源。AMS-02实验是世界首个也是迄今唯一被批准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大型科学实验。
9.来自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MohammadN.Noori教授成功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这是我校引进的首个非华裔高层次人才,也是江苏省引进的首个非华裔高层次人才。
10.学校新增哲学、应用经济学、艺术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水利工程、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