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方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DEVELOPMENT》上在线发表
摘要: 本报讯近日,我校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明教授课题组杨林等同学的研究成果“Bridgi
-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本报讯今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信息科学领域31个参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参加
- 崔铁军教授课题组最新科研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摘要: 本报讯12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我校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课题组和西班牙UniversidadA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摘要: 这次党代会年会,是在全党全国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我校即将进入“十二五”中期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大会。这次年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在中共东南大学十三届党代会2012年年会上的报告(摘要)党委书记郭广银
期次:第1210期
这次党代会年会,是在全党全国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我校即将进入“十二五”中期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大会。这次年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2012年校党委主要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动员全校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深入实施“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团结奋斗。
一、2012年党委的主要工作
2012年,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庆祝建校110周年为主线,党政密切配合,实施“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一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三是先进大学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此外,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后勤管理和服务、资产管理、发展工作、校友工作、图书档案、学报、独立学院、继续教育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二、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同时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初步梳理一下,主要涉及到八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强调了教育的地位、目标和战略。二是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两个服务”的宗旨,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新的内涵。三是强调了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四是强调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即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校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指明了路径。五是对教育发展作出了制度安排,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六是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七是强调要提升创新能力。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八是强调要关心学生成长成才。提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了高校新的历史使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进一步加深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第一,深刻认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一是高校努力培养合格公民、世界公民和现代公民的意识更加浓厚。二是高校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泉作用更加突出。三是各国高校之间呈现既激烈竞争又深度合作的新格局。
第二,准确把握我国高校发展面临的新要求。一是党和政府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社会各方对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有新的更高期待。三是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有新的更高诉求。
第三,准确研判我校发展的新趋向。一是经过110年的建设,尤其是百年校庆以来十年的快速发展,我校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初步奠定,为我们深化改革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二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与学校的发展要求和建设目标相比,我们的差距仍比较明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继续实施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基本方略。三是我校仍处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持续巩固,学校的发展目标日益清晰、发展任务更加明确、发展战略深入人心。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有利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三、加快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实现学校既定发展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瞄准目标、转变方式、提升质量、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是近期学校党委的重要任务。
一是锁定既定目标不动摇。我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2020年左右基本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正相吻合。我们距离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时间只有8年,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时间意识、目标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坚定实现既定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加大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力度,加快实现“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创造新优势、形成新格局。
二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学校既定的发展目标,必须适应新变化,坚持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激发发展活力,努力实现快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好、好中求优。快速发展是必要前提,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勇争亚洲之先,力进国际之位。特色发展是内在要求,必须立足实际,形成东大特色的发展道路。内涵发展是核心任务,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彰显高水平大学的卓越品质。和谐发展既是根本保障又是最终目标,要努力建设全校师生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生发展的和谐校园生态。
三是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培养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的“两化一型”拔尖创新人才。二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紧紧把握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有利契机,加快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和协同意识,积极推动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协同。三要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努力实现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双提高”,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双增强”。
四是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要打造“文化校园、民主校园、法治校园、平安校园、温馨校园、生态校园”六位一体的和谐校园,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
五是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要深入加强学习型创新型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的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团结共事能力、学科发展能力、文化建设能力、和谐校园构建能力。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提高干部选用工作的民主质量和公信度。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二要深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建强党支部,实现每个支部至少建立一项创先争优制度。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网络,探索党员作用发挥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教学科研引导示范作用和党员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要深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文风会风,以优良党风带动校风学风。按照中央部署认真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师生反映强烈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四要深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建设廉洁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认真制订和实施学校《惩防体系建设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现政风清正、教风清廉、校风清明。五要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和实施《东南大学章程》,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代会制度,探索实施党代表提案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
同志们,明年是我们实施“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关键年。校长易红同志将全面总结2012年学校行政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提出思路,部署重点工作。学校党政将密切配合,合力推动新一轮改革创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早日把东南大学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