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罗立民、成虎分别当选九三学社、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委
摘要: 本报讯在刚刚结束的九三学社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罗立民教授当选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 九三学社东南大学委员会获得“省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摘要: 本报讯12月19日至21日,九三学社江苏省全委会对九三学社江苏省先进基层组织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九三学社东南大学委
- 杨廷宝故居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
摘要: 本报讯12月23日上午,纪念杨廷宝逝世30周年暨杨廷宝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成贤街杨廷宝故居举行。杨廷宝先生长女杨士英
- 改革创新团结拼搏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东南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摘要)校长易红
摘要: 一、2012年学校行政工作1.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成效明显。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验收和“985工程”阶



改革创新团结拼搏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东南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摘要)校长易红
期次:第1210期
一、2012年学校行政工作1.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成效明显。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验收和“985工程”阶段检查总结工作。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中期评审中,2个学科获评优秀。进入ESI排名的学科7个,新增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启动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点工作,以此录取博士生27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四位,创历史最好成绩,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篇。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正式运行。
2.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进展。开展英文试点专业7个,开设英文授课课程108门,双语授课课程169门。获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获批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33个。获牵头国家级规划教材21种,获批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五位。新增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获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点,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项,“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1项。
3.科技工作成绩显著。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65项,资助经费1.6亿元,经费数较去年增长了33%。获牵头973项目1项,使学校连续七年每年均获得牵头973项目资助。尤肖虎教授团队入选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顾忠泽教授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组建成立了科研院。
4.师资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新增“”国家特聘专家5人,“青年千人计划”5人,新增“长江学者”3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9人,其中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或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59人。引进急需的学科带头人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自筹资金全面兑现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对在职教职工校内岗位绩效津贴进行调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实际收入。
5.国际交流合作与港澳台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联合申请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得到上级部门批准,成为国内唯一获得正式批准的研究生教育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新增1个。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合作新建了2所孔子学院,与境外12所大学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海外留学生总人数1389人,较去年增长了15.6%,其中学历生1021人,占总人数的73.5%,学历生中留学研究生289人。
6.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进展良好。
隆重举行110周年校庆活动。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或致贺信,温家宝总理专门题词“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以示祝贺。举办了隆重热烈的校庆大会,开展多场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举办了异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东南大学的良好形象,激发了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爱校情怀和自豪感,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反响。
校教育基金会荣获“5A级社会组织”称号,获得各类捐赠款的数额明显增长,奖助学金、奖教金发放达到1030万元,取得历史性突破。江苏东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2011年度资产公司工作评比中获评产业规范化建设A级,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单位称号,公司运行取得较好成绩。全面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与南京市玄武、栖霞、建邺、浦口、江宁、下关、鼓楼等七区和扬州市政府共建大学科技园。
成立了基本建设处,完成博士后公寓二期建设,基本完成九龙湖校区材料化工教学科研楼建设项目。
此外,2012年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取得新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各中心工作的开展。财务制度更加健全,财务运行和审计监察更加规范有效,对外宣传尤其是校庆宣传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依法治校工作取得新进展,机关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有较大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推进,为师生带来更大便利。附属中大医院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医院的发展空间和硬件条件。
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我们尤其要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目标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聚焦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来。
1.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以实施《东南大学章程》为契机,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各项制度和配套措施,构建具有东大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以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我们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注重科研、教学与学习紧密结合,鼓励拔尖与创新;更加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打造一流人才队伍;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3.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更加体现民生,为广大教职员工营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完善各类学术机构,营造一个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环境,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充分保障广大师生民主权利,切实提高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三、2013年拟重点推进的工作1.加强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大力提升学科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相互交融的学科生态。重点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工作,集中力量建设电子信息类、建筑土木交通类和生物医学类等高峰学科,确保2020年前后实现若干高峰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目标。
2.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水平师资建设。重点推进教师定岗核编工作,根据学校实际研讨定岗核编方案,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定岗定编和分类管理办法。重点推进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建立各类高级岗位的全球招聘制度,完善职称评审程序,并选择部分院系先行试点。重点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完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加大青年特聘教授选拔和支持力度,促进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重点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修订突出成果奖励条例,使高绩效的教职员工获得应有的待遇和评价。
3.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重点深化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设,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教学培训,狠抓教师的基本教学环节,加大基本教学考核力度,提升基本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重点推进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进一步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重点强化服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切实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与帮助。重点梳理并完善专业分流、转系转专业等相关教学管理政策,审慎推进各项改革,使之更加适应高素质优秀人才培养的需要。
4.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培育组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与评审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重点加强政策调整力度,鼓励教师申报各类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重要军工项目,加强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大力培育高水平科技成果,积极争取承担对区域、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重大横向科研项目。重点加强学术特区扩展与深化工作,完善学术特区用人方式、薪酬体系和考核机制,使学术特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重点加强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
5.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内涵,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重点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化与蒙纳士大学的合作,力争与更多的国际知名大学和著名跨国公司开展深层次、实质性合作。重点加强青年教师派出工作,完善资助政策,提高出国待遇,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和出国访学。重点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进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大力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合作能力。重点加强学生派出工作,做好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留学项目,积极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6.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主办学”的理念,积极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努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进一步调整并健全校、院(系)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职责,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学术权力在学术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学部运行机制,统筹和整合学科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在学术领域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校务、院(系)务公开、信息公开等制度,完善民主参与制度,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度和公信力,增进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校园建设规划,加快九龙湖校区体育馆、土木交通大楼等九龙湖二期工程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