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3-05-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者梦:把我的热血青春留给世界

医学院影像专业2008级学生袁方国

   期次:第1219期   




  编者按:5月4日下午,我校2013年“五四表彰”大会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九龙湖校区润良报告厅隆重举行。四位获奖代表分别登台,从不同层面分享了东大青年对“中国梦”的深刻理解。演讲生动感人,引起广泛共鸣。本报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我叫袁方国,是东南大学医学院影像专业学生,作为一名来自羌族的少年,从小接受的教育及淳朴的民族风气的熏陶让我对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与度量标准,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到《孟子》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这句话时,与古代的文人骚客一样,我的心情也是豪情万丈,希望他日有一天可以做到“兼济天下”。
  而2008年以前,我也一直以为,要实现我心里这个看着有些豪壮的志向我要走的路应该是漫漫其修远,然而5.12这场大地震,让亲身经历了这场自然灾难的我却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有了些许的疑惑,当我亲眼看到身边的生命因这场浩劫离我远去,而我微薄的力量却只能为身边少数人的生命带来希望,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而我也终于明白,关于兼济天下这条路我还要走多远,而当无数援助的双手为四川带来明日崛起的力量时,我猛然间明白了一个最为平凡的道理,那就是无论我所处的条件是“穷”还是“达”,我都将尽己所能为我身边的一切也为我所处的这个社会付出我可以给予、可以奉献的一切。
  如今,汶川地震已成为历史,再回首,却感慨万千。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刻骨铭心!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中我组织同学们有序撤离教室,安全到达操场,但此时我特别担心父母的安危,因为我的家就在汶川,我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将对父母的牵挂和担心埋在心底,继续照顾着身边的同学。
  地震过后,房屋倒塌,江水被巨石截断,江水上漫,水流浑浊,淹没道路,已经无路可走。但是我心中时刻牵挂着我的父母,容不下片刻迟疑,我不顾班主任极力反对,毅然决定返回汶川看望父母。
  回家的前方,路已经没有了,我只能凭借记忆,踩着废墟,踏着稀泥,翻山越岭,寻找家的方向,一路上尸体横陈,每每遇见遇难者,我都会找来衣物和树枝,为逝者遮盖遗容,让逝者安息。一路上就这样冒着山体滑坡、巨石滚落的危险,继续前行。
  当行至安乡村时,遇到五个成年男性同样因为余震和山体滑坡而无法前行。我们六个人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在估算了余震的间隔和目测了山体滑坡的距离之后,我们决定利用余震的间隔时间跑过山体滑坡地段。但不幸的是,在我们跑到一半的时候,余震突然发生,山体下滑,山石滚落,尘土飞扬,瞬间看不见周围的一切。此时我听见有人叫救命,我停下来想寻找他的位置,却被落下的石头砸中肩膀,我忍痛呼唤同伴,却没有了回应,我只能不顾一切地往前跑。在我跑到了安全地带之后,回望四周,却不见同伴的身影,山石掩埋了一切。此刻我深刻感受到灾难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我流下了绝望而无助的泪水。但执著的我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对父母的担忧一直鼓舞着我不断前行。这已经不是勇敢不勇敢的问题了,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每当一次余震过后,我都会庆幸自己还活着。
  历经了一天的艰难跋涉,在傍晚九点,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在同乡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父母。当看到父母一切安好时,我与父母抱头痛哭。第二天一早,我就对父母说:“爸妈,看到你们都安全我很高兴,但我还是想回学校,跟老师、同学们一起抗震救灾。”一开始,父母都极力反对,但是在理解了儿子身为班长的职责以后,父母才勉强放我回学校。
  在回学校的路上,我遇到了被困的张萍等四人,他们四人中,两个男同志一个大腿重伤,一个肩膀重伤;两个女同志情况更是不妙,张萍是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另一位女同志在地震中受到惊吓,神情恍惚……我和他们结伴前行。当走到安乡山脚下时,突发余震,山上飞石滚滚而下,我抱着九十多斤的张萍就朝前面跑去,不幸的是,刚跑出没几步我的膝盖就被石头砸中,我跪倒在地,这位阿姨大声对我说:“小伙子,你快跑,不要管我,不要因为我而连累你。”此时,我心中燃起了强烈的求生欲,我一定不能死,更不能让地震再次从我的身边夺走同伴的生命。我再次抱起阿姨往前狂奔,这时,阿姨再次叫我放下她,让我自己赶紧跑,她不想连累我,而我不停地对阿姨说“不能停,不能停,再坚持两步就安全了”,终于到了安全地带,我稳稳地将阿姨放下,阿姨含着泪,抚摸着我受伤而流血的膝盖说:“孩子,你这样不顾自己的生命来救我,我承受不起,我也不值得你这样做。”我告诉阿姨说“阿姨,我答应过要带你们到达茂县县城的。”
  这一路上,我克服重重的困难,保护着这四位陷于困境的人。直到晚上7点,我们五个人才看到了茂县稀稀落落的烛光。见到我安然无恙地回到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激动万分,抱着我就痛哭起来。而我不顾身心的疲惫,又迅速投身到救灾中。我还组建了抗震突击小分队,带领着几个体格健硕的男生出去抢救物资,搜寻幸存人员,为帐篷消毒。每天忙于救灾,我已经放弃了高考的希望,但我不断地鼓励同学们努力复习,奋战高考。
  地震后,被救者之一张萍跑到茂县中学找到我,感谢我的救命之恩。张萍说,8.0级地震没有让她流泪,再次见到我时她却忍不住大哭……我缅怀逝去的同胞,我更要坚强而又自信地活着。我见证了大地震的残酷,深深感到我们个人的忧伤和偶尔的不开心与此相比微不足道,什么样的痛也没有如此惨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看不到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灾难让我们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迸发了巨大的爱的情感,愿此在心中生生不息!
  地震改变我们这群高三学生的生活,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于我而言它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更为我的前路指引了方向,让我在完成了对于生命的思考的同时也坚定了未来的梦想。地震让我以抗震英雄的身份获得了被保送到东南大学的机会,相对于其他高三学子面临选专业的问题,我却对自己的前路十分明朗,一场地震不仅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力量的微弱,而当我看到奔赴在地震前线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时,我就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或者说更多地是为了完成我从小的梦想,而此时我也明白兼济天下这样的壮志应该从微处开始,因而,我选择了医学事业,希望可以以己之力为更多生命带来希望。
  于是在2008年的8月20日,我揣着自己高中攒下的1000块钱,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
  而今,2008年的地震已成过往,这五年青春与梦想一同燃烧的岁月也即将成为过往,再回首,这五年可贵而又刻苦的经历依然让我潮思翻涌。
  我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再加之在地震中中断了几个月的学习,所以我的学习基础比其他同学差。但是我没有就这样放弃学习,因为我心中还有梦,救死扶伤的梦还没有实现,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梦想,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经过不懈努力,我的学业成绩终于在大三时排在了专业的第四名。
  为了兼顾学习、社团工作、体育活动以及公益活动,我总是提前将自己的生活计划好,将近期的工作,活动,考试等事情按重要性依次排列记录,以便更好的安排时间。我把兼职全安排在周末,这些兼职不仅解决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还让我提前接触社会上的人和事,使自己在心智上更加成熟和稳重。
  大学时代,我从未向家里拿过钱。我干过家教、促销员、餐厅服务员,也在大街上发过宣传单,我将兼职赚来的大部分钱都用来补贴生活费及其他开销,多余的就为家乡的小学生买些学习用品。
  经历了天灾人祸,让我承担起比同龄人更沉重的担子,也磨练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进校后,我依然保持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乐观坚强地面对大学生活。大一,我就通过竞选,成为班长,而且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来,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老师和同学服务,尽我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
  回想起大一时,全班同学为自己过生日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那天傍晚,我接到我们班团支书的电话,通知我晚上去教室参加班会,那时我还有点抱怨,作为班长,班里开班会事先都没人通知我一下。当我带着点小小的埋怨来到教室,推开教室门时,我惊呆了,教室里一片漆黑,讲台上放着生日蛋糕,蛋糕上的蜡烛发出暖人的光芒,在黑暗中,全班同学齐声喊道:“班长,生日快乐!”我当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打开教室的灯,我看到除了自己班的同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班级的同学也来为我过生日。
  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大家对我的祝福。我十分感动,我对全班同学承诺:“大学里,只要有我袁方国在,不管你们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哪怕付出生命。”而正是这句看来是激动之时的话却是我大学五年身为班长的动力。
  在过去的这五年里虽然有过学习上的挫折,生活的压力,却始终没有磨灭我对大家许下这句承诺时的坚定。因而无论何时,只要在我能力范围所及之内的事我都竭尽所能地为大家服务,学习上的困难我与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进步;生活中我也竭尽所能为大家排除一些身上的不顺与困难,这五年的大学生活给我的不仅是一份精彩纷呈的奋斗经历,同时也是一份杂糅着责任与感恩的温暖旅程,而正是这样一种独具特色的大学生活,让我明白了给人温暖的满足与幸福,也坚定了我无畏付出的信念。
  在汶川大地震期间,我亲身体会到全国各地对灾区的关怀与支持,我也在地震中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并受惠于国家的资助政策;而在进入大学之后,我亲爱的东大也给予了我最为温暖有力的帮助与支持,使得我在追逐梦想的途中一路前行。因此,我一直心怀感恩之心,竭尽所能帮助他人。在个人小结中,我写道:“感恩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让我对自己的前方充满信心。心怀感恩,努力求知,回报社会。”
  由于我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和党支部书记的缘故,我经常组织同学们去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当西南地区旱灾发生时,曾经经历过自然所带来的灾难的我第一时间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义卖活动,将赚来的钱捐给灾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而此时在我心里,这些灾区的同胞就是昨天的我,我已经分不清这份对于灾区的感情里究竟是回报的感恩之情更多一点,还是为社会奉献的心情更多一点,而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对于我的祖国我的同胞的炙热之情,满含热血与大爱。
  每年我都会参加南京市志友纪念活动,缅怀那些为医学发展而献身的志友们,学习志友们献身人类医学健康事业的大爱精神,并去关心健在的志友及其家属。而每当我站在刻着志友名字的石碑前,我的心情都是那么难以形容,我崇敬他们为了人类医学事业奉献自我的精神,同时夹杂着自己在对于这种大爱之情的一腔热血,几多复杂几多感慨。我想他们离开之后这留有姓名的石碑,也许若干年后将被遗忘,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特雷莎修女的话: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下转八版)
————————————————转版————————————————
  (上接五版)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我时常在想,人生漫漫几十载,前路都是未知数,也许我未必能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东西,也许我不能每天日行一善,这样一种大爱之情也许在我有生之年未必能够全部领会,但是它却会一直在我心里,为我的前路指引,激励着我一路前行。而如若我这一生做不到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则希望能像特雷莎修女所言用伟大的爱做小事情。
  五年前,在地震中我救下了四名素不相识的人,而我们四川同胞受到了祖国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人的救助。如今,身为东南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的一名学生,我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作为一名医学生,更作为一名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医学生,我更加深刻地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学习到生活,凡是我所能做的,我都竭尽全力地去做,凡是我所能付出的,我都不遗余力地去付出,这是我用以回报祖国的方式,也是圆我大爱仁心的医者梦想!
  五年的时光轮回,带走了昨日的伤痕,却带不走我深深的缅怀,更带不走我自强不息的精神!1818个日夜的变换,改变了家乡的容颜,却改变不了我对家乡无尽的思念!今日即将毕业的我迫切希望能早一天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做一名奋战在生命前线的白衣战士,尽我毕生之力将我最好的医德医术留给这个世界,也将我最好的这番热血青春与无尽大爱留给这个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