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3-09-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工程之事立百年之基王潮周臻

   期次:第1229期   


  预应力技术是土木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低碳技术”,更是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始预应力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预应力技术时,原南京工学院土木系主任徐百川教授以其远见卓识,确认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在土木系立即组织开展预应力理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1957年,在徐百川教授的领导和杨宗放教授的积极参与下,我校在预应力技术领域有了重要成果:开发和研制了类似于核电站安全壳的混凝土蒸压釜,这是国内最早的预应力结构实践。
  20世纪60年代,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教授毕业留校。自此开始,东大预应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吕志涛教授为核心的东大预应力技术研究团队,对现代预应力结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并为许多重要工程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
  1978年,我校的杨宗放教授与吕志涛教授在国内率先将现代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工业厂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上海色织四厂工业厂房为例,预应力技术的采用使高达6层的厂房框架跨度达到20米,增加了12%的布机安装面积,每年可增加产值540万元。这项工程完成后,立即被当时的纺织工业部列为样板在全国推广。国际预应力协会前主席伽维辛在参观该工程后惊叹其创造性,并专程赴南京拜访当时负责该项工程设计的吕志涛教授。由杨宗放教授与吕志涛教授领衔的相关研究成果“多层工业厂房预应力结构体系及相关性能研究”,于199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4年,以东南大学为主导,与14家国内土木工程设计、施工、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一起,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预应力工程技术研发单位———东南大学华东预应力联合技术开发中心。以该中心为依托,我校预应力技术团队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的技术难题,进一步确立了我校在国内预应力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如:大面积双向连续多跨预应力结构体系———珠海拱北海关工程,是内地通向澳门的南“国门”工程。东南大学采用多项新技术为这个建筑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工程成功地设计了主体预应力框架,并为之进行了模拟试验和工程实测,在世界产生较大反响。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高达318.5米,我校创新性地提出用预应力来提高抗风和抗裂的能力,并主持了关键性的塔身结构计算和模拟试验研究,为南京秦淮河畔这座古朴的标志性建筑的建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东南大学在预应力混凝土领域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成就,由吕志涛教授和孟少平教授领衔的项目“预应力砼结构设计基本问题的研究”于199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吕志涛教授领衔的项目“高层建筑预应力砼厚板转换层的研究与应用”于1998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时期,东南大学在预应力技术领域的研究成就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并逐步将相关成果陆续推广应用到后续的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如南京市国际展览中心、南京长江二桥、湖北文化出版城、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济南市西客站等。
  除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领域取得瞩目成就,东南大学在国内还率先将预应力技术拓展到钢结构领域。1995年,作为我国北“国门”的北京西客站工程,主站房跨度达45米,承受重量高达5000吨。我校预应力技术团队承担了该项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主站房的设计。他们创造性地将预应力结构理论应用到钢结构中,形成了大跨预应力钢桁架结构,并承担了该结构的设计、试验和预应力施工,成功解决了该工程的技术难点问题,不仅结构性能好,且节省钢材15%。整个“国门”最高点距地面102米。在封顶仪式上,写有“东南大学为北京西客站建设作贡献”的醒目大标语高高挂在北京西客站正门上,从60米高处飘然垂下,为扩大东南大学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此之后,东南大学在预应力钢结构领域的研究实力不断增强。在进入到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各地相继兴建大型体育场馆与会展中心,迎来了大跨预应力钢结构的蓬勃发展和应用。我校预应力技术团队抓住机遇,在坚持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参与了20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项大型场馆工程,如:哈尔滨体育会展中心、深圳游泳跳水馆、越南国家体育场、乐清体育场等,解决了这些工程中的众多技术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由我校郭正兴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东大预应力技术发展成就的又一个高峰,也是对15年来东南大学在预应力钢结构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懈努力的回报。
  2011年12月,由我校吕志涛院士、冯健教授领衔申报的“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这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第一个设在高校的国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立,是对东南大学在我国预应力技术领域领先地位的肯定,也是东南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预应力领域坚持守望、始终耕耘的结果。
  “预工程之事,服务社会;应国家之需,开拓创新;力躬耕之行,奋斗不止”。这是东南大学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宗旨,更是一代又一代东大预应力人的信念与精神。未来,东大预应力将为实现中国土木工程强国梦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矢志不渝。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