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3-10-17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谨治学止于至善

———土木学科老先生严谨治学的小故事黄安永

   期次:第1232期   





  2013年我们迎来了东南大学土木学科创建暨土木系(学院)成立90周年。1923年茅以升等7位教授提议成立土木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为东南大学办成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东大土木90年的办学历程可谓“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几代人的拼搏耕耘、执著奉献,创造了今天的辉煌,许多校友成为学界精英、政界翘楚、商界骄子、业界领袖,实乃国家之栋梁。在我们谈论学科发展、科技成果、人才辈出之时,我们必然怀念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老师们,是他们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尽善尽美的事业追求,才使得土木学子受到好的教育,学到好的知识,受到好的训练。本人在校学习工作近40年,亲身体验并耳闻目睹了许多先辈们严谨治学的感人故事。在此叙述点滴,与大家分享。
  “板书标准、分秒不差”的教授
梁治明教授给学生开设的是材料力学课,其板书的标准规范、图形的清晰、时间把控的准确让学生们印象深刻。记得1975年6月初的一天,南京天气开始进入炎热阶段,梁教授身穿白衬衫走进课堂,他从讲台上的粉笔盒中拿了白、红、黄三支粉笔分别夹在手中,就开始讲课。本次课讲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章节,他从黑板左上角开始板书把章节写上之后,就滔滔不绝地开始授课,一会儿分析定律,一会儿画图形表示,一会儿举例说明。为了强调本章节重要性则用红笔表示;为了区别防止混淆则用黄色表示,我们随着他的讲解思维在不断跳跃,被他画在黑板上的图形细致、精美所吸引,全部进入角色,忘记了时间,似乎进入了力学世界。随着梁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板书也不断地进展,直到第二块黑板的右下方写满,正好两节课的下课铃响了。黑板上那整洁的文字、漂亮的图形、三种颜色的笔迹,构为一幅最美的图画。让我们学子真正体会到一位治学严谨老师是如何策划授课流程和时间安排的,只要板书进入到黑板右下侧,意味着两节课即将结束,分秒不差,令同学们一辈子不会忘记。
  “能文能武,能说能做”的教授
土木人都知道“三大力学”是本专业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然而对许多学生来讲,对力学的掌握较为困难,尤其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未学好的情况下,再学结构力学就更感困难。承担这门课的是吴肈之教授(吴教授是从美国留学回来,他是世界著名力学开拓者铁木辛柯教授的学生波波夫教授的学生),他选择了波波夫教授的英文版结构力学,因此同学们自然以期待眼光希望上好这门课。有一次上课,吴教授拿着模型,带着工具箱来到教室,大家都用好奇的眼光望着这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教授。课堂上他如同身经百战的指挥员、战斗员,一会儿在黑板上画出受力构件,标出力的方向;一会儿在模型上找出构件位置。为了让同学们更能直观地体会到力的传递与作用以及各种构件部分受力状态,他从工具箱中拿出锯、刨、刀等工具,按照模型中受力状态做起了部件,10多分钟,一个桁架模型配件做好了,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下课了,同学们围绕着构件,看着吴教授的手惊呆了,教授的手上到处贴了胶布,满手的老茧如同一位体力劳动者。后来听说其家中的许多家具,基本上是吴教授本人亲自设计,亲手制造的。吴教授的智慧与动手能力,以及娴熟的授课技巧给土木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感到土木学科教授如此优秀,传承给大家的是要像老师那样不仅具有文化知识,还具有动手能力,能够使其思想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学生需要就是我的工作”的教授
丁大钧教授长期以来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凭借着自身的毅力、韧劲、实力,为土木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坚持了7年多的长期荷载实验,提出了长期荷载下的挠度(刚度)计算公式得到了世界共认,被称之丁氏定律,获得了国家科技奖。丁老师对学生爱护备至,凡是学生需要他做的事,他都会全力地去做。记得1987年11月的一天,为满足南通班学生(当时为帮助地方培养人才,在南通地区招了200位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系里决定请丁大钧教授去南通通州给同学们做学术讲座。他二话没说,放下手头工作同我前往。由于当时交通落后,去南通往往是晚上乘船,第二天清晨5点多才到,而船上设施很简陋,虽然是三等舱,仅有一床薄薄的棉毯,船上门窗关闭不严,船舱内寒冷,第二天清晨我去看他时,他的嗓子突然严重发炎了。问候才知一昼夜冻得未睡,有点感冒。丁老师本来嗓子不好,我担心受寒影响身体、影响后面的科研工作,建议他取消这次讲座,到办学点看看同学就可以了。他坚决不同意,坚持要照常进行讲座。由于早上雾很大,到校已经8点多了,他不顾旅途疲劳、不管嗓子疼痛,走上讲台便开始讲座。他一边用幻灯片展示,一边做详细的介绍,不时给自己嗓子喷药水。喑哑的声音在教室中回荡,同学们沉静在科学海洋里,听得那样专心。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丁老师最后用一首唐诗结束了讲座,才使同学们回味过来。当我把丁老师身体状况告知同学们时,大家都很感动,报以热烈掌声感谢这位大教授专程赶来,带病给他们做讲座。两个小时讲座虽短,但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执著的追求科学精神和对土木事业的热爱,为这个班的同学们在未来走向社会,开展工作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我眼中没有100分”的教授
单炳梓教授早在1986年就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得过人民教师奖章,是东南大学最早的三位“教学名师”之一。他对教学的要求严谨求实、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呕心沥血,在他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而且也要求学生这样做。记得1982年秋,本人刚刚走上系领导岗位,分管学生工作,就有一位学生干部向我反映:结构力学这门课程考试他全做对了,然而老师没有给满分,不知老师是否是判错,还是对他有意见而扣了他1分?这1分影响其成绩排名,可能会影响到免试研究生资格。听到此事后,自然要去找这阅卷老师了解情况,这位老师就是单炳梓教授。单老师听我说明来意,笑着告诉我,不是笔误,是他的标准,要想得满分,不仅要答题正确,而且卷面整洁、有序、图形规范、语句通顺。作为工科学生不能只考虑题目对错,而忽略审美意识的培养,扣他1分的目的就是告知他还有不足,还有努力改进的地方。单老师希望扣1分引起学生注意,并要学生直接来找他交流。我将单老师的意见转告了这位学生,并鼓励他去找单老师。这是一位学生干部,很多年后,已经发展得很好的他,在回首那次与单老师谈话时感激之情依然溢于言表,连说受益匪浅。在单老师教学几十年中,在他批改的作业和考卷中没有100分,就是要告知学生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完美应是人生的目标。
  九十年的办学历史留给我们无限的荣耀、记忆与动力,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大土木学院的教师不断传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涌现出国家教学名师蒋永生、李爱群,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吴刚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使得土木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很好的社会声誉。
  今天的庆贺是为了明天的远航。让我们以开拓进取的态度,海纳百川的胸怀,止于至善的精神,创新土木学院的发展,打造更加辉煌的成果,迎接东大土木百年华诞的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