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1.基本情况
我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国内最早从事抗震防灾研究的单位之一,设立于1996年(国内首批学科点),现为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是国家“十一五”“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招生规模和师资队伍
近年来,本学科每年招收硕士生约50人、博士生约20人。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333工程”5人。“工程结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团队”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二、学科历史沿革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的研究工作。我校自1981年获我国第一批结构工程博士点后,工程结构抗风抗震研究便是该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我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国内该学科首批硕士点,2000年该学科获批博士点。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在先后两次的学科评估中,均被评“A”。
三、学科近十年发展概况
1.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
近十年来,本学科已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篇、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建成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优秀课程群1项,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门。
2.科研成果
本学科在结构抗震抗风、结构减振隔震、结构抗火、结构健康监测、结构新体系等研究方向的成果优势显著、特色鲜明,研究水平居国内一流的前列,并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近年来,本学科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5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等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参加单位完成的两个项目均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牵头申报的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已通过初评答辩(已正式公示)。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编著书籍12本,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0余篇。
3.学术交流
近年来,本学科已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全国学术会议6次。每年选派多名博士教师赴境外从事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每年邀请多名国外知名专家来本学科访问,举行学术讲座。(李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