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2011 年初取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联合培养资格,于2011 年底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交流。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 NCSU )是一所公立的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罗利( Raleigh),是北卡罗莱纳州教育系统的主要技术机构,也是北卡罗莱纳州规模最大的大学,在土木工程、统计学和纺织工业等学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学术地位。附近还有另外两所世界闻名的高校:杜克大学和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分别位于达勒姆和教堂山这两个与罗利毗邻的城市,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作“ Research Triangle”,即学术三角区。由于这里学术氛围与人文气息浓厚,人口素质较高且自然环境宜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美最宜居的地区。我的专业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系在 NCSU 属于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这个学院在全美土木工程研究院中排名十六,在交通工程、路面材料、环境水文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George List是我的联合培养导师, Professor List在交通规划与管理方面具有35 年的科研及咨询经验,在路网建模、交通流、交通运行管理与控制、交通仿真等方面有杰出的研究成果,是 TRB 交通流分委会委员、交通仿真分委会主席。
在美国学习生活一年,我参与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每周定时参加组会,后来为了加速研究工作的推进,组会之外还要与 List教授单独讨论一次我的进展和成果,同时旁听了系里的3 门课程,收获良多,对美国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资源体系建设和科研风尚也有了一些亲身的感触,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良好的硬件设施与教育研究资源建设初到学校,美丽的校园风景,恬静的科研环境,以及学校里完善、整洁的设施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弥漫着沥青味道的 土木实验楼、藏书丰富且环境宜人的图书 馆、专业软件齐备的交通工程系实验室以 及装备各种运动设施的体育馆都让初来者 对这里的生活充满期待。
访学期间,我经常到图书馆工作,在 书柜林立的专业资料堆 里或是阳光明媚的自习 室里潜心学问,留下了 美好的回忆。北卡州立 大学图书馆在北美地区 120 所顶尖研究型图书 馆中排名第29 位,藏书 310 万册,由 D. H. Hill 图书馆及 4 个分馆组 成,是校园里最宏伟的 一幢建筑。图书馆向全 社会开放,除了学校的 教职员工和学生,周围 居民、游人访客等所有 人都可以在图书馆查阅 资料,凭借证件借阅图 书。除了浩如烟海的藏 书,图书馆的其他软硬 件设施也比较完善,台 式电脑在各个角落随处 可见,图书馆甚至都配 备了游戏机房,各种笔 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相机等都可以通过 图书馆系统借用。内部空间设置是多种多 样的,小组科研可以预定独立封闭的研讨 室,也可以在一个熙熙攘攘、放满小黑板 的大厅里各抒己见,去图书馆学习可以在 明亮的玻璃房自习室里正襟危坐,也可以 在舒适的沙发上阅读思考,可以与三五同 窗围坐圆桌共享资料,也可以在安静的隔 间里孤军奋战。与国内图书馆的安静肃穆 不同,这里非常注重营造自由、舒适、多样 化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提供开敞的交 流空间,似乎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即对 学术的追求不仅仅是基于以个人成功为 目标的努力和自律,而是一种自发的、真 诚的对更高精神层次的向往以及对这一 求索过程本身的享受。
图书馆的数据资源也非常丰富,本专 业很多重要的数据库都被囊括其中,对研 究工作有很大的助力。系里面也有自己的 图书室,不仅有交通专业的各类书籍,还包 括了数学、工程以及论文撰写方法的经典 著作。同时系里还购买了几乎所有相关的 专业软件,在教学楼的机房、系里的多媒体 实验室都可以随时使用这些软件。凭在校 ID 可以在学校网站上下载各种常用商业 软件和研究工具软件,良好的平台资源成 为学术研究开展优势基础条件。
在“ Research Triangle”还有一项独特的 资源优势,就是三所大学的教师、学生可以 随时展开交流,共享三校的资源优势。 NCSU 的土木学科优势明显,因此交通也 多基于工程技术展开,而北卡教堂山分校 的城市规划专业历史悠久、极富盛名,因此 教堂山分校的交通专业以规划为主要特 色, List教授也向我推荐 了规划类的经典课程,使 我有了意外收获。我认识 的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都 会到教堂山分校或者杜 克大学选修课程,可以直 接获得学分。在一些领 域,三校共同开展科研合 作,频繁地开展学术与人 才交流,优势互补,三足 鼎立,不断地壮大“学术 三角区”的发展优势,印 证了这种区域内的高校 合作模式对于教育科研 资源的有效集聚、优化利 用有很大的促进。 活跃的交流,严格的制度在美国大学旁听课 程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 见习并参与了热烈、有趣 且有效的课堂讨论。每次 上课,老师们常会分发些 小零食,课上人数不多,通常最多也就十几 个人,颇有一种小型茶话会的感觉,碰上天 气晴好,甚至会直接移师户外,大家围坐花 坛,高谈阔论,各抒己见。虽然气氛自由轻 松,但首先授课的老师对于教学内容和讨 论的话题有精心的准备和深厚的学识基 础,还要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们对待课 堂讨论态度也极为认真,除了课前阅读准 备,课上的思维也极为活跃,发言争先恐 后。在国内上课时,对于老师教授的理论模 型,我们通常不会质疑正确性,大部分的精 力会用于理解和记忆,但美
----下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