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4-11-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惜羽毛与传道交通学院秦霞

   期次:第1267期   


  禅宗五祖弘忍时期,曾有一段公案,说 神秀有一偈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无使惹尘埃。”而慧能亦有一 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
  虽说慧能之偈境界更高一筹,也因此 其后来悟道成为禅宗六祖。然而我却觉得 神秀之偈更符合入世的道理,常人也更容 易做到,他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 要有要求,并时时检点自己,这样就会让自 己不断进步。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爱惜 自己的羽毛,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有为人为 职业者的底线和节操。
  师德建设不也如此吗?
  在教师这个群体中,有高尚师德者无 数,史家陈寅恪勤奋笃学,博闻强识,学贯 中西,却从不炫耀,一生崇尚“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则以其 “自由思想、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标新立 异赢得美誉;原清华校长梅贻琦更是忍辱 负重顾全大局宽容待人的典范,他尤重师 德建设,认为“大师”应是学问道德都好的 楷模,等等,不胜枚举。
  他们都是大德之师,都很严格要求自 己,很爱惜自己的羽毛,有自己为人处世的 底线和原则。抗战期间,陈寅恪客居香港, 拒绝为日本人所用。1942 年春,有人奉日方 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 课,他再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蔡元培、梅 贻琦学识渊博,他们治学期间,爱护学生, 提携晚辈,对持不同政见者无一歧视,坚决 不允许当局抓捕持不同政见的学生,等等。 他们都是为教师职业者学习的典范。
  教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除了科学 研究与服务社会之外,其重要之处还在于 其工作对象主要是人,工作内容主要是承 担对人的培养教育,因而教师们对自身的 高要求,则为情理中之事,作为教师,必须 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像神秀之偈中所道: “时时勤拂试,无使惹尘埃。”同时应当熟练 掌握授业、解惑的基本职业技能,唯有如此 才不愧对教师这个职业称呼。
  然而师德建设又不仅仅如此!
  仅仅爱惜自己的羽毛还远远不够,因 为洁净的羽毛不仅是体现自身的高洁,更重 要的价值或意义还在于只有健康饱满的羽 毛才能驾驭自由、高贵的心灵在思想的天 空驰骋翱翔,从而给更多人带来启迪。作为 教师,除了对自己的内心勤拂拭,以自己的 学识为学生授业解惑,更应当以自己的人 品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传道”。
  道,是指极致的宇宙世界观、宇宙世界 规律、规则。所谓传道,古时指传授圣贤之 道,我理解的“传道”并不是简单的“讲道 理”,它更关注传授对象的人格品质,比如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知识”通过教师的 “授业、解惑”可以得到,但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只能通过教师的“传道”显示为春风化 雨般的感染、熏陶和引导以及激励、唤醒和 鼓舞等,以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 质去感染、感化其传授对象。传道的一个重 要的使命是:教师以自己独有的激情和精 神气质唤醒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 人格的人。
  前面所提到的大德之师们,都是这样 做的,陈寅恪上课有著名的“四不讲”———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 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 过的,也不讲”,至今还为学界所津津乐 道;梅贻琦校长对“传道”更是有精妙之 说,他提出“从游”这一生动比喻,以老师 为大鱼,学生为小鱼。认为“学校犹水也, 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 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 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在我看 来,传道应存在于作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亦如神秀之偈中所 说,让自己的身成为菩提树,让自己的心 好似明镜台,以自己的人品道德去影响我 们的学生,以自己的激情和内在气质,去 感染熏陶我们的学生。
  爱惜自己的羽毛并不难做到,只要我 们洁身自好,坚持对自己时常勤拂拭,就不 会沾上尘埃;传道也并非难以企及,当然, 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修炼,对自己有更高的 要求,使得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只有这 样,面对众多聪敏智慧的学生的时候,我们 才能有道可传,也才能吸引和感染学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