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同志来我校参加“2014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颁奖。当天下午,傅振邦书记在东南大学团委与我校的优秀学生座谈。
去年年初,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简称“三走”。作为东南大学开展“三走”活动以来出现的典型代表,土木工程学院孟畅同学给傅振邦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傅振邦书记在此后的颁奖典礼上称赞他具有实干精神,希望青年朋友们向他学习。
一年365天只有一天不跑步
来自河南开封的孟畅是我校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生,入校时体重230斤,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墩”。由于自小身形如此,孟畅一直对自己的体重习以为常。大一国庆节前夕,院里要拍摄一部反映优秀毕业生杜二虎的微电影,辅导员孔祥羽找到孟畅,让他在剧中扮演杜二虎的班长。
就是那次拍摄,深深地改变了孟畅。杜二虎是土木工程学院2005级本科生,2011年硕士毕业于此。杜二虎家境贫寒却自强不息,他当年“压线”考进东南大学。入学后,杜二虎严格地要求自己,每天坚持长跑6000米,争分夺秒地刻苦学习,到大一下学期就成为年级第一名,并一直保持到毕业。
一遍遍地研读剧本,一次次地被杜二虎的事迹震撼。孟畅暗下决心,一定要向杜二虎学习,做阳光向上的大学生。
2013年下半年,孟畅开始了自己的漫漫长跑路。一开始,因为身体太沉,孟畅的长跑显得异常艰难。2014年初,共青团中央等部委印发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学校里掀起了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孟畅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跑7200米的宏伟“蓝图”。学校的迎新年长跑、风筝节等一系列体育活动,孟畅都积极参与。
为了坚持跑步,孟畅吃了很多苦第一天,孟畅和足球队的同学李响一起去操场跑步。李响轻松跑完8圈,孟畅则跑到第3圈就开始气喘吁吁。豆大的汗滴从头上和脸上冒出来,顺着脖子流下;很快,身上也开始淌汗,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汗水交汇在一起,和衣服黏在一起;心跳飞快,感觉心脏快要蹦出来了……就这样,孟畅跌跌撞撞地跑完了全程。之后,他每天加跑一圈,第5天就跑到12圈。慢慢地,孟畅可以跑18圈了,实现了自己心中的小理想。
2014年夏季的一天,刚跑到第6圈,开始下起雨来。很快,在操场上锻炼的同学们都一溜烟跑走了。雨越下越大,阻力也越来越大;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孟畅没有理会周围发生的一切,一门心思坚持往前跑。跑完步回到宿舍,孟畅从运动服上拧出半盆水。
刚开始跑步不久,孟畅的膝盖开始隐隐作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疼痛日益加剧。有一天,孟畅蹲在地上,顿觉膝盖撕心裂肺地疼,想站起来,试了几次也没成功。后来,他艰难地往墙边挪了几步,扶着墙才勉强站了起来。当天晚上,尽管疼痛难忍,孟畅还是坚持跑完了7200米。经过检查,发现由于孟畅原先体重较重,跑步的时候膝盖受到较大冲击,引起肌肉损伤。后来,孟畅的膝盖整整痛了6个月,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他的跑步计划。
有一段时间,孟畅脖子和胸部长出了许多粉红色的颗粒。很快,颗粒在全身蔓延开来。去医院检查,医生推断因为孟畅长时间跑步,流汗过多导致出现玫瑰糠疹。由于每天跑完步都要洗澡,沐浴用品又加剧了病情,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导致真皮层感染,后果将不堪设想,医生因此规劝孟畅暂时不要运动,但是孟畅并没有因此放弃跑步。
坚持长跑1年多来,孟畅只有两天没有跑步。这两天,都是除夕,因为孟畅一定要陪伴卧病在床的奶奶。即使是放寒假在家,孟畅也会每天围着开封包公湖跑4圈。寒假期间,有一天下大),母亲吕春霞劝他不要跑。孟畅回答道:“不行,我必须得跑。今天不跑,明天不跑,就会荒废了。再说,现在养成了习惯,不跑步我就闷得慌!”
学习成绩从垫底到全班第一
和杜二虎相似,孟畅也是高考压线进校的,比土木工程学院在河南省招收的最高分低40分。孟畅给自己定下了另一个目标———入选丁大钧班。土木工程学院是东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院,丁大钧班则更是强手如云。在大一阶段,有两批学生可以进入丁大钧班:要么是被土木工程学院录取的江苏省前600名的学生;要么是英语入校考试成绩达到三级以上,参加丁大钧班选拔考试位列前24名的学生。孟畅在英语分级考试上只达到了二级,遗憾地失去了考试资格。
伴随着每天的长跑,孟畅的意志力愈发刚强。无论风吹雨打,他每天早晨6:30准时起床,早锻炼后快速吃罢早饭,然后就奔赴教室上课或者自习。周末,孟畅从来不出校门,总是在学习中度过。大一上学期其中考试,孟畅的数学只考了82分。此后,为了学好高数,孟畅把《高等数学试题分析》《高等数学习题集》和学校历年高数试题集反复做了好几遍。到大一上期末考试,孟畅已经考出94分的好成绩,在班里排第二。大一下学期,孟畅又把2700页的《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中跟课程有关的部分从头到尾仔细做了一遍。
教授《高等数学》的张勤老师对孟畅印象很深,因为孟畅课后经常向他提问,有一次,孟畅一个人整整问了张老师1个多小时。为了请教几个问题,孟畅给张老师发了二十多封邮件。教授《材料力学》的糜长稳老师说:“孟畅是个特别好学的孩子,得益于他和同学们的刨根问底,我将课程讲义完全更新了一遍。真正是教学相长!”
大一结束,孟畅的学习成绩位居全班第一,年级前3%,成功入选“丁大钧”班。在“丁大钧班”,孟畅仍然是最刻苦的学生。他和室友王浩霖、陈熹、胡皓磊一起勤奋学习,他们你追我赶,全都在学院名列前茅。此外,孟畅还带着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一起自习,帮助他们赶上大部队。丁大钧班班主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郭正兴教授对孟畅关爱有加,他说:“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像孟畅这样奋发有为,那么就没有学不好的孩子!”
从小胖“学渣”逆袭成帅哥“学霸”
渐渐地,孟畅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学霸。
虽是学霸,孟畅却不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之人。他长期担任年级团总支副书记,据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李朝静介绍,孟畅入学以来,参加了学院大大小小40多场篮球、足球、排球比赛。难能可贵的是,孟畅并不是运动员,他总是扮演同一个角色———作为啦啦队长为同学敲锣打鼓、呐喊助威!
大一室友王晗说:“孟畅的学习堪称疯狂,他每天晚上在教室自习到10点多,跑完步回宿舍已经11点了,大伙都躺下了,他还要坚持学习到深夜。”室友范云翔说,刚上大一的时候,孟畅1000米的成绩是4分40秒,远远低于及格线;到大二上学期,他把成绩提升到3分25秒,达到满分。(这个项目的满分成绩是3分35秒)同学姚思羽说:“教二209是孟畅的根据地,如果孟畅不在教室,不在操场,不在宿舍,那么他一定在那里!”平日里,孟畅会督促身边的同学学习,每到期末考试之前,大家都会到209向孟畅请教问题,孟畅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
从开始长跑至今,一年多时间,孟畅已经跑了3880公里,相当于从开封到南京的4个来回。经过持之以恒的锻炼,孟畅的体重一天比一天轻,伴随着体重的减轻,饭量也减小很多。刚到学校的时候,他每天吃4顿,每餐吃8毛钱米饭还不够;如今,孟畅每天只吃3顿饭,每餐只吃3毛钱米饭。
到大一暑假,孟畅减掉90斤,变成140斤的帅小伙,真正完成了华丽的“变形”。那天,孟畅从南京回到开封。火车还没有到站,父母就打来电话,相约在火车站出站口等他。抵达开封,孟畅高兴地和同学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出出站口好远。他扭头发现父母站在出站口,焦急地向里面张望……孟畅大声叫了一声“妈妈”,母亲吕春霞认出了儿子手上拖着的黑色皮箱,那是孟畅上大学前自己送给他的礼物。她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刚才与自己擦肩而过的黄衣小伙子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吕春霞跑过去,仔细地端详着儿子,反复问着两句话:“你咋瘦成这样了?身体有啥毛病吗?”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回家的路上,孟畅再三解释,说自己因为减肥成功而瘦下来了,吕春霞怎么也不敢相信。回家后,她硬是把儿子拽到开封淮河医院做了全身检查,直到拿到体检结果,吕春霞才长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