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5-05-22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艺双馨育人不倦30年

———记“三育人”积极分子、医学院董榕老师

   期次:第1282期   



   “意外”的教师生涯
从1982年底留校至今,董榕老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已任教30余年,若是加上在这里求学的5年,丁家桥87号这片土地已陪伴她将近四十载了。从学生到教师,尤其还是受尊敬的教师,她的经历也是十分丰富的。
  董老师来自于一个医学世家,父母都在医科大学工作,受家庭的熏陶,她自小对医学工作就比较感兴趣。在本科求学时期,她承担了多项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的课代表工作,例如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到了毕业的时候,她希望能够到医院去工作,因为这比较有挑战性。可是就在留校考核中,她却被安排留在基础部从事教育工作,于是董老师便开始了她的基础医学教学生涯。
  不过事实上,这并不是董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其实早在17岁的时候她便已经是一名中学老师了。她教了五年数学,逻辑能力也比较强,所以从学生到老师这一转变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多困难,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感觉自己表现得不错,随着教学的深入,她开始深思自己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学生需要的不仅是老师把书本上的知识条理化地讲给他们听,老师更应该在现有的学科基础上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交叉、拓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更认真地听课。另外,从课堂上列举的案例中,董老师不但注重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临床上,一点小问题也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董老师深信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医德的培养,以服务之心育人便是教会学生今后要以同样的精神去对待病人。
  多年来,董老师始终站在三尺讲台上,坚持着教书育人。
   换位思考与教学
董榕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的老教师,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念。“换位思考”是她教育理念的核心。
  采访中她给我们回忆起刚开始走上讲台时的经历,那时她教的是解剖学,年纪轻轻的她将一本书完整流利地讲完,确实不容易,也获得了领导和老师的认可。但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她听到了一些同学对她的评价: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讲得虽然很清楚,但是没有趣味,自己看书也能看懂,没什么深刻的内容。听了这些评价,她开始了自我地反思,不由地联想起自己做学生时的经历,那个时候的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谈吐风趣,自己也总能在课堂上收获书本以外的知识。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她不断的摸索着、践行着,终于明白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这也是她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重要原因。
  董榕老师觉得,上课不应该只是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提纲挈领,再加上几个例子就灌输给学生。医学是一座金字塔,教学就是在给学生的这座医学金字塔构建地基,不能仅仅是你觉得什么重要就只教什么,大纲仅仅是一种指引,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把课讲活,让学生在课上获得更全面的知识,让他们把专业基础夯实。
  董榕老师经常考虑的是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她能说什么。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就需要加深自己的底蕴,要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仅仅是科研结构,科研结构更适合研究而非教学。老师应该将所教知识与相关学科、临床知识相联系,传授给学生经验,医学作为经验科学与实践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传授经验与传授知识一样,都十分重要。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精英
董榕老师一直说医生这个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器晚成,不要去计较刚开始和别人收入上的差距。医学生是需要一种精神的,从你走进医学院的第一天开始,你就要贯穿这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服务病人,就是关怀患者,就是高尚的医德。“我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成为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好医生。”这句话涵盖了她对医学生全部的希冀和要求,也是她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医学生本身要经历一个含辛茹苦的求学过程,想要达到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并不是那么容易。说到这里,她给我们举了个小例子:在临床上,医生会口对口地帮病人吸出咽喉中的浓痰,以保障呼吸道的通畅,防止病人窒息死亡,从而挽救一条珍贵无比的生命。所以人们常称医护人员为白衣天使,而天使因救人于苦难,是永远受人歌颂和尊敬的,天使给人带去的应该是灵魂的洗礼,就如同医生给病人带去的是生的希望。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将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传承下去。
  “你如何评估生命的价值?”这是董榕老师曾经问学生的一个问题。在学生众说纷纭之时,她给出了“无价”这个答案,正因为生命之无价,作为挽救生命的医生来说,就应当成为一位高素质的医学精英,所以她对学生的要求一直很严格,甚至因此得到了“医学院四大名捕之一”的可爱称号。虽然学生一开始对她的严格有过埋怨与不解,但是多年后再想起,就只剩下满满的感激。
  时间总过得太快,采访在深刻的思考与聆听中走到了尾声。虽然采访结束了,但是董老师对教育的理念、对讲台的坚守、对学生的关心却依旧延续。采访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长者对我们的殷殷希望,采访后我们思考的是如何把自己变成德高技精的人才。
  
董榕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曾任东南大学医学院生理药理学系主任,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生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呼吸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于2007年、2010年、2013年先后三次获得东南大学“十佳教师”“我最喜爱的教师”以及东南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江苏省“师德模范”等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