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5-06-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科学的决策一流的发展

    摘要:  近日,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传来喜讯,素以工科见长的东南大学一举斩获32个项目,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五个

  • 严把省厅级项目质量,高效孵化国家级项目

    摘要:----上接6版  以此为研究基础,冲击更高级别的省部级项目及国家级项目。在今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32项中,15项为青年项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的决策一流的发展

———近年我校社会科学发展纪实

   期次:第1285期   





  近日,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传来喜讯,素以工科见长的东南大学一举斩获32个项目,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五个单位并列排名第十二,位列第一集团军中部。提起今年的评审成果,东南大学社科处处长周佑勇非常自豪:“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以来,我校取得的最好成绩。”而这,都离不开学校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科整体布局的不断优化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多年坚持不懈的创新发展。谈到这一点,易红校长坦言:“科学的决策,一流的发展。东南大学全面深化改革累积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多种举措一流师资助力学校发展新常态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更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浏览此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申请人,可以发现两个特点:其一,在32个项目中,有近一半项目的获得者是青年教师;其二,32个项目的立项者中有一半是学校近五年来引进的优秀人才,其中法学院的钱小平、人文学院的杨煜和张晶晶三位老师,均是今年进校即获得立项。这充分显示了东南大学在优秀人才引进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上的力度之大。
  谈到优秀人才引进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分管学校科研和人事工作的王保平副校长说:“学校对尖端优秀人才在薪酬待遇、科研经费、高级岗位聘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于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也有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很多优秀青年教师进校以后,在学校人才工程和校长定向支持政策下,均得到了快速成长。”东南大学长期推行“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工程”建设成果显著。近些年来,学校先后制定实施《东南大学高水平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东南大学人才引进工作办法》、《东南大学引进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暂行办法》、《东南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等,将高水平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制度化、常态化。围绕“优化各类人才工程建设机制,切实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制定或修订了《东南大学学术特区建设实施意见》、《东南大学十二五专任教师高级职务岗位设岗方案》、《东南大学特聘教授条例(修订)》等文件,围绕“建立国内外同行评价制度,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学校修订了《东南大学突出成果奖励条例(修订)》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此外,学校还通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教师公派出国计划、不断完善博士后制度等措施,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
  青年教师是学校和学科快速发展的后备力量。2003年开始,东南大学全面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随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已经形成了如杰出青年基金培育计划等国家级人才的培育建设机制以及校内青年特聘教授、35岁以下优秀青年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梯队的选拔、培养、建设机制。东南大学连续多年实施的每年百名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教学科研合作,持续加大对他们的教学科研资助力度,引导他们主动融入大师级人才和领军人才的科研团队,支持他们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在国际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学校已逐渐建成了一支满足国际化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大师级学者领军、高端人才主导、优秀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具有创造力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科梯队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这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正在成为东南大学实现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飞翔之翼,助力学校向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快速前进。
   协调发展各学科整体布局更趋优化
在立项项目中,经济管理学院立项9项,人文学院和法学院分别立项8项,艺术、外语等学科也均有项目立项。这表明,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中,除了传统的优势学科———工科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东南大学的文、理、医、管等学科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学校的学科整体布局更加优化和科学。
  “十二五”期间,东南大学顺利完成高峰学科的建设。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截至2015年5月,在ESI学科排名中,学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工程学上升到第六十一位,进入ESI世界前1‰。
  2006年以来,东南大学先后成立艺术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加上已经建院多年的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整体实力全面提升。“十二五”期间,东南大学继续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支持力度,艺术学理论被评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哲学、艺术学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被评为“十二五”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第二轮评估中,艺术学理论排名第一,管理科学与工程排名十三,哲学排名十三,美术学排名十七,法学排名二十九。
  谈到此次国家社科基金的大丰收,分管学科建设的沈炯副校长说,近些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一直保持平稳向前发展的态势。除了经济管理学院和人文学院建院时间相对较长的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新建时间不长的年轻学院发展也较为迅速。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2008年,东南大学成立社会科学处,专门负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基地建设、项目管理、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等工作。今年4月,学校又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郭广银任理事会主席的江苏省首个高校社会科学联合会———江苏省东南大学社科联,积极探索以理工科为背景的综合性大学发展文科的规律和模式,大力推进文、理、工、医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建设基础研究特区和跨院系、跨学科研究平台,打造具有东大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和科研优势。社会科学处和东南大学社科联的成立标志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沈炯副校长对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满怀期望:“32项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一定会促进相关学科的更快发展。希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一步打开思路、创新发展,在学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中奉献更大的力量。”
   厚积薄发 东大人文社科发展形势喜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这句名言非常好地概括了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近年来创新发展的喜人态势。据统计,最近五年,东南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数均呈总体上升趋势。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东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共有144个项目立项,近五年即有96个项目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共有168个项目立项,近五年即有123个项目立项。
  从各个学科的情况也可以看出,经管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等学院近五年来的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数亦呈明显上升态势。今年立项9项的经管学院,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共立项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共立项34项。今年立项8项的人文学院,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共立项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共立项21项。今年同样立项8项的法学院,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共立项1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共立项10项。
  经管学院今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是2014年的4.5倍。面对这一喜讯,赵林度院长说:“这是学院多年来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学校和学院全面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结果。面向未来,学院将借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开拓国际合作交流的渠道、加大对青年教师扶持的力度,在科研的广度和深度上创新发展,为学校实现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与2014年相比,人文学院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增加了一倍。院长王珏表示,此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离不开人文学院多年来的积累和积淀,更离不开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她还表示,在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今年社科处的工作更加细致、周到,每个项目申报的关键环节社科处都耐心地做工作,真正是做到了精益求精,所以,今年东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创新高,社科处亦功不可没。法学院2006年自建院以来即开始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九年来的立项数为25项。提起法学院的快速发展,法学院院长刘艳红说,近五年来,法学院借助学校理工强势学科优势,大力发展法学与工学、法学与医学等交叉学科方向,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多位高层次人才,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理想成绩,这些都标志着年轻的法学院正在飞速地向前发展。
  优良的师资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各学科均衡协调是大学实现突破与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则是学校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助推力。如今,科学的决策、一流的师资、均衡的学科,正在东南大学这片古老而又铿锵有力的土地上共同发力,擎着这所百年名校在新百年的征途上昂扬奋进。“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形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强大合力!”郭广银书记如是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