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5-08-29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摘要:  -------接一版(3)设立教师“教学卓越奖”和教学改革项目基金。  《方案》提出,大力推进主修/辅修专业建设,到

  • 我校举行2015年暑期工作研讨会

    摘要:  本报讯8月20日,东南大学2015年暑期工作研讨会在四牌楼校区举行。全体校领导,两院院士,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委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新闻

   期次:第1287期   


  -------接一版(3)设立教师“教学卓越奖” 和教学改革项目基金。
  《方案》提出,大力推进主修/辅修专业 建设,到2018 年,增设5-8 个跨学科领域的 二学位计划。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力争实施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有80% 通过专业认 证,医学、工学等部分专业接受国际公认的专 业认证。完善“5+3”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通 过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 用多种形式招收外国留学生,力争在2020 年 左右,留学生中学历生规模达到1700 人。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提出:要大力 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建设一批创新创业 选修课程和辅修专业,开设系列创业项目和 创业竞赛,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方案》还提出了完善人才质量培养跟踪 反馈机制,通过毕业生、校友、用人单位以及 专门研究机构形成人才质量的有效反馈。
  (三)优化学科布局,推动高水平科学研 究关于学科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方案》 提出:(1)做好学科顶层设计,工程学争取进 入 ESI世界前30 名,环境/生态学、生物学和 生物化学、脑科学与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学科 ( Social Sciences, General)等5 个学科2020 年之前进入 ESI世界前百分之一,理学、医 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均得到较快发展,部 分达到国内一流。(2)设立学科发展规划和科 学研究规划工作组,2016 年底前,完成学校 总体学科发展规划。
  关于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方案》提出: (1)建立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的交叉学科 建设机制,建立以教学单位为主,科研单位为 辅的人事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快速 成长的机制与环境。(2)设立交叉学科建设专 项支持计划。
  关于学科发展的优胜劣汰机制,《方案》 提出,以5 年为周期,由学校组织国内外相关 领域专家学者对学科发展进行评估,根据国 内外学科排名及学校自评结果动态调整学校 综合资源支持。
  《方案》还提出,学校统筹各种大型仪器 设备和各类科技资源的管理,着力建设医学 与生命科学等2-3 个全校共享的公共科研 平台。从2015 年起,试点启动生命科学研究 院等2-3 个新型科研机构。成立人文社科学 科发展规划咨询委员会,设立人文社科发展 基金,实施“文科大师计划”。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水平师 资队伍关于教师遴选,《方案》提出,完善《高水 平人才引进办法》,成立师资遴选委员会,改 进师资遴选办法和程序,面向国际招揽高端 人才。
  《方案》提出“弹性聘期”和学术休假制 度:(1)新进教师全面实施“弹性聘期”管理制 度,对于一般新进专任教师,学校以3 年为一 个聘期,采用两个聘期的试聘管理模式。对于 杰出人才,学校将根据其层次和不同学科的 特点,决定是否采取“弹性聘期”或直接进入 长聘期。(2)试点推行学术休假,对具有正高 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业绩突出、表现优异的 教师或对在管理岗位工作期间表现优异、届 满结束返回教学科研岗位的双肩挑教师,建 立利用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带薪休假 (6 年一 度),学术休假期间不参与学校年度考核。
  关于定岗定编和分类管理,《方案》提出, 将专任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类、科研为主 类和教学为主类三种,其中主体是教学科研 类。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建立并完 善不同的选聘、培养、考核、薪酬、奖励制度和 办法。
  关于考核激励和分配制度,《方案》提出: 构建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协议工资、项目 工资等并存的多元化工资体系,构建不同岗 位不同类别的新型薪酬体系和预期薪酬增长 机制。
  关于职称评聘,《方案》提出:(1)下放副高 及以下职称评议权,试点下放正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评议权限至部分院(系)。(2)专业技术岗位 采取分级制和聘期制,聘期届满的专业技术人 员考核合格的需重新参加竞聘,对没有竞聘上 岗的人员,采取降级或其他处理方式。
  (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保障水平关于资源配置和资产管理,《方案》提出: (1)科学划分学校和院(系)的财力与支出责 任,完善责权利紧密结合的院(系)资源配置 机制;改革学校预算经费二次分配机制,扩大 院(系)经费统筹使用权,给予院(系)一揽子 经费预算,由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科 研实际需要自主统筹安排。(2)加大学校闲置 资源的开发使用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经营预 算管理,增强与学科建设、科研及人才培养紧 密相连的控股企业的反哺能力。
  关于校园规划和基建管理,《方案》要求: (1)2015 年内完成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三 个校区的功能规划。(2)加快九龙湖校区二期 工程建设,优先保障优势学科和重点项目的 基建需要。《方案》还要求出台新的《校内公房 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以市场需求和行政调配 相结合的公用房动态调整机制。
  《方案》提出,为了加快推进大学文化建 设,提升学校软实力,将出台《东南大学文化 建设规划纲要》,设立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 组,成立大学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设立大学 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建立大学文化建设的 配套奖励机制。
  《方案》还要求,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 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建立市场主导的后勤服务价格体系,同时 建立健全公益补偿机制。
  (六)深化管理与服务改革,提高办学理 校能力关于党建工作,《方案》提出:(1)加强党 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东南大学院 (系)党组织工作条例》。(3)进一步发展党内 民主,健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 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积极推进党务公 开制度,健全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和提案制。
  关于机关人员改革,《方案》提出:(1)明 确党政职能部门领导班子任期制,完善定期 换届制度。(2)完善职员制改革,建立以岗位 职责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方案》提出: (1)建立责任清单制度,编制并公布全校管理 服务办事指南和各校部机关工作手册。(2)试 点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在与师生相关的若干 重要事务中推行一站式服务。(3)健全管理服 务评价机制,探索服务领域的即时评价机制。 (4)加快学校综合管理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管 理服务效能。
  第三部分是关于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 保障着改革工作的贯彻落实。《方案》认为,深 化学校综合改革是一项关涉全局,影响深远 的重大工作,学校必须争取高层支持,做好顶 层设计,推进全员参与,完善评估机制,投入 专项资金,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以改革谋求突破,以创新驱动发展。目 前,东南大学正积极谋划“十三五”的宏伟战 略蓝图。我们坚信,通过综合改革和创新发 展,到2020 年东南大学一定建成国际知名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 平,科技、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大力提升,学 校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为世界 一流大学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服务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冯建明 彭志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