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摘要: -------接一版(3)设立教师“教学卓越奖”和教学改革项目基金。 《方案》提出,大力推进主修/辅修专业建设,到
- 我校举行2015年暑期工作研讨会
摘要: 本报讯8月20日,东南大学2015年暑期工作研讨会在四牌楼校区举行。全体校领导,两院院士,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委委



图片新闻
期次:第1287期
-------接一版(3)设立教师“教学卓越奖” 和教学改革项目基金。
《方案》提出,大力推进主修/辅修专业 建设,到2018 年,增设5-8 个跨学科领域的 二学位计划。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力争实施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有80% 通过专业认 证,医学、工学等部分专业接受国际公认的专 业认证。完善“5+3”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通 过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 用多种形式招收外国留学生,力争在2020 年 左右,留学生中学历生规模达到1700 人。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提出:要大力 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建设一批创新创业 选修课程和辅修专业,开设系列创业项目和 创业竞赛,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方案》还提出了完善人才质量培养跟踪 反馈机制,通过毕业生、校友、用人单位以及 专门研究机构形成人才质量的有效反馈。
(三)优化学科布局,推动高水平科学研 究关于学科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方案》 提出:(1)做好学科顶层设计,工程学争取进 入 ESI世界前30 名,环境/生态学、生物学和 生物化学、脑科学与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学科 ( Social Sciences, General)等5 个学科2020 年之前进入 ESI世界前百分之一,理学、医 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均得到较快发展,部 分达到国内一流。(2)设立学科发展规划和科 学研究规划工作组,2016 年底前,完成学校 总体学科发展规划。
关于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方案》提出: (1)建立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的交叉学科 建设机制,建立以教学单位为主,科研单位为 辅的人事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快速 成长的机制与环境。(2)设立交叉学科建设专 项支持计划。
关于学科发展的优胜劣汰机制,《方案》 提出,以5 年为周期,由学校组织国内外相关 领域专家学者对学科发展进行评估,根据国 内外学科排名及学校自评结果动态调整学校 综合资源支持。
《方案》还提出,学校统筹各种大型仪器 设备和各类科技资源的管理,着力建设医学 与生命科学等2-3 个全校共享的公共科研 平台。从2015 年起,试点启动生命科学研究 院等2-3 个新型科研机构。成立人文社科学 科发展规划咨询委员会,设立人文社科发展 基金,实施“文科大师计划”。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水平师 资队伍关于教师遴选,《方案》提出,完善《高水 平人才引进办法》,成立师资遴选委员会,改 进师资遴选办法和程序,面向国际招揽高端 人才。
《方案》提出“弹性聘期”和学术休假制 度:(1)新进教师全面实施“弹性聘期”管理制 度,对于一般新进专任教师,学校以3 年为一 个聘期,采用两个聘期的试聘管理模式。对于 杰出人才,学校将根据其层次和不同学科的 特点,决定是否采取“弹性聘期”或直接进入 长聘期。(2)试点推行学术休假,对具有正高 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业绩突出、表现优异的 教师或对在管理岗位工作期间表现优异、届 满结束返回教学科研岗位的双肩挑教师,建 立利用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带薪休假 (6 年一 度),学术休假期间不参与学校年度考核。
关于定岗定编和分类管理,《方案》提出, 将专任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类、科研为主 类和教学为主类三种,其中主体是教学科研 类。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建立并完 善不同的选聘、培养、考核、薪酬、奖励制度和 办法。
关于考核激励和分配制度,《方案》提出: 构建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协议工资、项目 工资等并存的多元化工资体系,构建不同岗 位不同类别的新型薪酬体系和预期薪酬增长 机制。
关于职称评聘,《方案》提出:(1)下放副高 及以下职称评议权,试点下放正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评议权限至部分院(系)。(2)专业技术岗位 采取分级制和聘期制,聘期届满的专业技术人 员考核合格的需重新参加竞聘,对没有竞聘上 岗的人员,采取降级或其他处理方式。
(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保障水平关于资源配置和资产管理,《方案》提出: (1)科学划分学校和院(系)的财力与支出责 任,完善责权利紧密结合的院(系)资源配置 机制;改革学校预算经费二次分配机制,扩大 院(系)经费统筹使用权,给予院(系)一揽子 经费预算,由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科 研实际需要自主统筹安排。(2)加大学校闲置 资源的开发使用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经营预 算管理,增强与学科建设、科研及人才培养紧 密相连的控股企业的反哺能力。
关于校园规划和基建管理,《方案》要求: (1)2015 年内完成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三 个校区的功能规划。(2)加快九龙湖校区二期 工程建设,优先保障优势学科和重点项目的 基建需要。《方案》还要求出台新的《校内公房 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以市场需求和行政调配 相结合的公用房动态调整机制。
《方案》提出,为了加快推进大学文化建 设,提升学校软实力,将出台《东南大学文化 建设规划纲要》,设立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 组,成立大学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设立大学 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建立大学文化建设的 配套奖励机制。
《方案》还要求,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 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建立市场主导的后勤服务价格体系,同时 建立健全公益补偿机制。
(六)深化管理与服务改革,提高办学理 校能力关于党建工作,《方案》提出:(1)加强党 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东南大学院 (系)党组织工作条例》。(3)进一步发展党内 民主,健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 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积极推进党务公 开制度,健全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和提案制。
关于机关人员改革,《方案》提出:(1)明 确党政职能部门领导班子任期制,完善定期 换届制度。(2)完善职员制改革,建立以岗位 职责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方案》提出: (1)建立责任清单制度,编制并公布全校管理 服务办事指南和各校部机关工作手册。(2)试 点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在与师生相关的若干 重要事务中推行一站式服务。(3)健全管理服 务评价机制,探索服务领域的即时评价机制。 (4)加快学校综合管理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管 理服务效能。
第三部分是关于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 保障着改革工作的贯彻落实。《方案》认为,深 化学校综合改革是一项关涉全局,影响深远 的重大工作,学校必须争取高层支持,做好顶 层设计,推进全员参与,完善评估机制,投入 专项资金,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以改革谋求突破,以创新驱动发展。目 前,东南大学正积极谋划“十三五”的宏伟战 略蓝图。我们坚信,通过综合改革和创新发 展,到2020 年东南大学一定建成国际知名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 平,科技、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大力提升,学 校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为世界 一流大学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服务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冯建明 彭志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