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5-10-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图片新闻

    摘要:  上接7版----现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一个人有四种年龄,即:①生日年龄。②生理年龄。③心理年龄。④阶段(如上学、工作

  • 我看西欧教堂长北

    摘要:  自从公元四世纪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宣布《米兰敕令》以来,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渐传欧洲乃至世界。多姿多彩的基督教教堂散布于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片新闻

   期次:第1291期   


  上接7版----现在大多数研究者认 为,一个人有四种年龄,即:①生日年龄。② 生理年龄。③心理年龄。④阶段(如上学、工 作、结婚、退休)年龄。四种年龄之辩证组合 将构成“老年生命空间”。
  在当前社会老龄化和力争实现“健康老 龄化”的过程中,作为校退协要努力帮助老 人们学会辩证地对待健康和养生,即既要养 身,更要养心。对于一位老人来说,最可怕的 不是身体老化,而是精神老化。退离休后,为 能让自己在“喜迎朝阳,笑送夕阳”充实而恬 淡的生活中,体验着晚年的生命的喜悦,忘 掉生日年龄,加厚生理年龄,深化心理年龄, 也就抓住了“健康老龄化”的灵魂与关键。
  通过多次健康论坛的举办使老人们认 识到,应努力争取健康条件下的长寿,这也 是我们在创建“退协文化”中只提“健康” “快乐”,不刻意突出“长寿”的原因。我校退 离休老人中,年逾80 周岁的现已超700 人,为此需重视医疗与保健,更要学会保护 和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含自身免疫能力、 自修复能力、自转换能力,自排异(毒)能 力,自适应能力和自治愈能力等)。
  快乐。“老有所乐”是校退协工作追求 的目标之一,同样是校党政领导对我们工 作的要求与期望。
  “老有所乐”可分两个层面:一个是集 体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从集体层面看, 校退协已做了不少工作,尽量使老人们“共 享其乐”,并“乐在其中”。现在不少老人已 将校退协视为自己的“家”,有情况会及时 向我们反映,甚至有的老人出现个人烦恼 也会向我们倾诉。不少老人很有感慨地当 着我们的面说:“与企业相比,与其他单位 相比,作为东南大学的一名退休老人,我们 感到很幸运,也很幸福”。从个人层面讲,可 分三个层次:一是“知足常乐”,这是一个为 人共知并颇有体会的常识。二是 “助人为 乐”,现实中不少老人的确已从“助人”中感 受到快乐。三是“苦中求乐”,或可谓之“困 境中求乐”,是“乐中”的最高境界。如果一 个老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他 就不可能不在快乐中书写“夕阳红”。
  老人们的快乐感、称心感、幸福感,既 同外部条件有关,还与老人自身有关。因 此,要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自己还得学会 “忘记年龄,忘记身份,忘记功利,忘记物 欲,忘记恩怨”,尽量避免因自身主观原因 造成的不必要的“折腾”“刺激”和“不安”, 更不要自寻烦恼。要学会适应,正确对待 “生、老、病、死”,做到“不记昨天,过好今 天,计划明天”,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就 一定能奏响一曲幸福美好的“晚霞”之歌。
  (作者为东南大学退离休协会理事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