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6-03-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第三只眼看围棋人机大战(一)

    摘要:  导语日前,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五轮较量,最终人机大战总比分定格在1:4。为期一周的围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三只眼看围棋人机大战(一)

   期次:第1306期   




  导语 日前,谷歌围棋人工智能 Alpha Go 与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五轮较量,最终人机大战总比分定格在1: 4。为期一周的围棋人机大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来了各种层面和角度的讨论。历史会记住李世石、记 住 Alpha Go!历史也会记住曾经围绕他们的故事而展开的思考!本报今发表我校吕乃基教授的系列专题文章,他将 从科技哲学的角度展开对围棋人机大战的追问。
  阿法狗与李世石的 围棋大战已经以阿法狗 大胜落下帷幕,人工智能 界与围棋界纷纷从各自 的视角加以评论。这里试 图由第三只眼,科技哲学 的角度来解析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围棋大战。
   一
人机大战的结果1: 4 表明,技术的发展已经 由一路追赶自然界进化 到人的历程,进入到与 人你追我赶和相互合作 的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后,技术开始了追赶人 类的进程。在自然界的 各种运动形式中从基本 物理运动起步。所谓“基 本物理运动”也就是机 械运动、热运动(如蒸汽 机、内燃机)和电磁运动 (电机),自然界所有运 动方式都包含基本物理 运动并以此为基础,技 术的发展同样如此。那 时,人类弯腰俯看技术, 批判技术,是机械技术 拉低了人的身段,让人 成为机器,这就是卓别 林在 《摩登时代》的表 演。由第二次工业革命 到 20 世纪上 半叶,随着染 料、化纤和各 种 材 料 的 问 世,技术进入 化 学 运 动 阶 段,人类既赞 美技术,也憎 恨由此带来的 种种弊端。上 世纪末,技术 由基因工程等 迈上生命运动的高度,与此同时, 信息技术、电脑、互联网的发展意 味着技术的发展正在开启意识运 动的大门。在技术亦步亦趋接近 人类之时,人类开始恐惧技术。而 今,技术追赶人类的脚步不仅就 在身后,而且已经并驾齐驱,在某 些方面甚至有所超越,进入了与 人之间你追我赶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与人之 间的这种互动不同于以往技术与 人的关系。蒸汽机、电机、热机代替了人的 力量,人自身的力量并没有因此变得强大, 相反,还不如古人强壮;汽车、火车、轮船、 飞机代替了人的出行,人自己并没有因此 跑得更快,也没有能上天下海。人工智能不 一样,开启了技术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
  很多职业棋手都觉得阿法狗的第二局 第37 手棋不同凡响,说没有人类能下出这 手棋。阿法狗几乎有全部人类棋谱的基础, 是在向人类学习。阿法狗说它觉得人类会 下出来这步棋,只是概率为万分之一。但它 同时对位置进行了分析,通过更深层次的 评估,认为这手棋的力量很大。这是阿法狗 在人的基础上前行,同时也意味着它已经 准备好超越人类,创造和发现新的风格和 棋路。
  古力观赛时表示,“如果阿发狗又赢了, 我们就要学习这几招了”。“棋圣”聂卫平也 改变态度说,对第二局中阿法狗第37 手“天 外飞仙”般的下法要“脱帽致敬”。阿法狗的 出现给围棋理论打开了全新的大门。大局观 的境界、“弱手”的定义等看来都会被颠覆刷 新。李世石则“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柯洁戏 言,他可能会下不过被阿法狗“虐过”而棋力 大增的李世石。在第四局,李世石以天赐的 “神之一手”让阿法狗陷入混乱。这是人受阿 法狗的促逼和启发而提升。
  接着又是阿法狗再次迈步向前。对于创 造出“阿法狗”的 Deep Mind 公司来说,输掉 一盘棋不是什么坏事,反而很高兴终于有人 类发现了“阿法狗”的弱点,以帮助它改进。 李世石虽然输了比赛,但在人工智能和人类 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阿法狗与人类你追我赶,正如网友所 说:人类和智能之间的距离仅半目之遥。
  无疑,技术与人的你追我赶远不限于 围棋,实际上,阿法狗战胜李世石只是一种 标志和象征。技术的每一步发展对人类社 会的影响都远远超过其直接的效果,阿法 狗也是这样。
  人通常把有谁能够“理解”解释不了的 东西就叫做有悟性,而只能理解解释了的东 西就是没有悟性。而“没有悟性”,基本上也 就划定了一个人能力的边界。人工智能是在 探索人类的学习过程提出包含蒙特卡洛树 在内的深度学习。第二局中阿法狗第37 手 “天外飞仙”,在职业棋手看来是神一样的悟 性,而在阿法狗那里,可以条分缕析,化神奇 为常理。在《三体》中,三维世界看四维世界 是“方寸之间,深不见底”。随着人工智能一 步步解析悟性、顿悟之类说不清道不明的心 理过程,一旦更多人向人工智能学习如何深 度学习,以及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深度学 习,那么以往难以理解的悟性等等,就有可 能是“深,可测”。人工智能自从降生以来,一 直是在向人类学习如何学习,现在,人类可 以向人工智能学习如何深度学习,以及可以 合起来共同深度学习,人类的能力将获得前 所未有的扩展与提升。
  自然,在眼下看来,机器人其实不是在 “下棋”———只是懂得算法而已,回过头来, 是人类赋予阿法狗所下的每一步棋以 “棋 理”或特殊的意义,例如“天外飞仙”、美学、 妖刀,或僵尸。一句话,以人类的方式来理 解它,赋予其人类的意义。这一过程有点像 做应用题。先是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然后 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运算过程本身实 际上并不理解所得到的数值解的含义,还 需要作 “答”来解释其意义。柯洁认为,出 于人类心态上的原因,计算机的胜算可能 会更大,“但围棋的精髓和文化的内涵还需 要人类的传承”。
  然而,阿法狗之胜,就在于不顾“意义” “精髓”和“文化”,有脑无心,有理无情;在 人类所遇到的不尽的事务中心无旁骛,只 做一件事,而且只做如国际象棋和围棋那 样有边界有规则重复博弈的事。正是通过 重复博弈而演进博弈,开发深度学习,实现 人工智能的重大突破。

多少年来,人类一直为心脑关系所迷, 所累。
  在某种意义上说,脑是系统,心是环境。 这里的“心”不仅是心脏,而且是包括心脏在 内的整个人体(body)。人类的祖先是以所有 的感官与直觉感悟周围的一切,甚至拥有现 代人已经失去的“特异功能”。在近代科学革 命前,自然界用它那富于诗意的感性光辉向 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马克思)。
  近代以降,理性脱颖而出,我思故我 在。洛克要求父母“必须尽最大努力……压 制”儿童的诗人气质并“使之窒息”。换个说 法,也就是“脑”登场,“心”退位。在“脑”的 前面,是“一个冷、硬、无色、无声的死沉世 界,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 可用数学计算运动的世界,”1 而心灵则成 了 “处理机械自然中为物理学无法解释的 一切感性经验的倾倒垃圾的场所”2 ,成了垃 圾箱。理性在18、19 世纪达到顶峰,那就是“以头立地”。
  到了 20 世纪,body 的地位和作用再度得到提升。人对于世界不仅是认识,而且是感觉,以及感悟,不仅用脑,而且用心,用全身心。
  然而目前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虽然有些计划冠之以“心智的十年”( The Decade ofthe Mind),但在实际上似乎“无心”,几乎全部精力和资源都集中于脑。 Body,不仅为大脑提供动力和营养,以及执行大脑的指令,而且全方位参与对世界的感知、认识、判断和选择,是人类智能不可或缺的一环。反过来说,大脑也只是人的一部分,人的智能是人整体所具有的功能,并不只是大脑的功能,智商与情商不可分割。站在这一角度看,“人工智能”这一称谓目前所强调的只是科学技术对人脑的研究与仿生,所考虑的只是 “智商”,不涉及body 和情商,甚至剔除情商。
  在人工智能与李世石的对垒中,谷歌 声称,他们的阿发狗没有压力、胜负感,不 在意奖金和人们怎么看,以及不知疲倦,而 李世石与这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斩 不断理还乱,譬如“为人类的荣誉而战”。这 就提示,一旦斩断情缘,人工智能之“智”, 有可能超越与“心”“情”不可分的“智”。刚 结束的比赛结果表明,这样的超越已经成 为现实。从更深层面来说,就是科学技术未 必沿着人类心(body)脑同步进化的路径, 可以走把系统从环境中分离出来的进路。
  常有这样的议论,人工智能再聪明也 没有情感,只是机器而已;殊不知,人工智 能之所求原本只是“智”,是“缸中大脑”,而 非“情”非人;或许正因为此,人工智能可能 超越为情(包括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之争) 所困的人的智能。智能就是智能。
  多少年来,人类一直纠结于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一方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另 一方面,心理学又专注于个人的心理。
  远古没有独立的个人,一切资源包括 知识都由部落整体共享。之所以“言必称希 腊”是在于两个“独立”,在自然哲学,人从 自然界独立,天人分离;在商品经济和城市 生活中,个人从整体中独立。这两个“独立” 或者“分离”在启蒙运动和近代科学革命中 达到顶峰。20 世纪以降,在呼唤天人合一的 同时,形形色色的社群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出来,如茶党和各种绿色组织;眼下多如牛 毛的微信群更是把各色人等n 网打尽。在 大数据时代,一方面个人的隐私一一曝光, 无论主动(自拍,然后“晒”)还是被动(人 肉);另一方面个人淹没在大数据中,无足 轻重。在大脑中,难道可以测出一个脑细胞 怎样思考?在互联网大脑中,个人同样可以 理解为只是其中的一个脑细胞。在物联网 看来,人与物不过都是信息和数据而已。
  人工智能,不为社会与个人之间剪不 断理还乱的关系所动,在现阶段撇开社会, 只用于个人,提升个人的智能。在此意义 上,人工智能也可以称之为“个人智能”,虽 然今后有可能发展出“团队智能”。至于“个 人”,一旦去除所有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也 就不再是人(如狼孩)。
  不仅是从这样抽象的个人入手,而且 从一件件独立的事入手,心无旁骛。下棋, 与升段、奖金、冠亚军无关;司机和售票员 专心开车卖票,不会有刘心武的《公共汽车 咏叹调》。正如凯文凯利说,我们希望自动 驾驶汽车能够超乎常人地专注于道路,而 不是在纠结之前和智能车库之间的争执。 医院里的综合“沃森”医生能一心扑在工作 上,永远不要去想当初是不是该学金融专 业。当然,“沃森”医生背后的人工智能没有 考虑到当下中国的医患纠纷。
  一方面尽可能从人类在某一领域,例 如围棋的全部知识———包括如何进一步学 习的知识中获取营养,模拟人脑“分层”和 “抽象”的认知和思考方式,还会左右互搏, 自我学习,短短几个月就从初段飙升到九 段水平;另一方面只是与一个人比试,以及 只是下围棋;李世石也好,柯洁也罢,自然 都不在话下。
  分析,还是分析。去除人际关系,去除 个人身上来自社会的纷繁事项。
  一个“人”在战斗,只为一件事战斗。
  人类是团体冠军,个人可以是全能冠 军;人工智能则是个人冠军,单项冠军。
  这就是现在的“弱”人工智能,擅长于 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

在由弱人工智能通往强人工智能的途 中会有多种选项甚至歧路。
  是否该赋予阿法狗以“情”以“心”?
  当人们纷纷笑话阿法狗与人工智能不 知输赢不明棋理不懂情感之时,凯文凯利 的建议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可能要设 计一些手段阻止它们拥有意识,而当我们 宣传最优质的人工智能时,很可能给它打 上“无意识”的标签。
  还会想起这样的两句话: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请上帝照看人的灵魂,我来照看人的 肉体(米开朗琪罗)凯文凯利说起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 斯帕罗夫输给深蓝。一开始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