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6-05-2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十二五”期间人才培养回眸

   期次:第1312期   





  “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慧城市’专项赛境内外组特等奖的是—————东南大学《基于公交卫星定位数据的城市交通运行状态识别与发布 系统》团队。”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报道在校内等各种媒体中层出不穷。2011 年10 月13 日,由 IEEE 工业应用协会组织的2011 年 Zucker本科生设计国际竞赛颁奖典礼在美国奥兰多举行。 我校电气工程学院程明教授指导的2007 级本科生朱洒参加了大赛,并荣获竞赛一等奖;2012 年11 月25 日至28 日,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举行。我 校共有三支参赛团队入围全国决赛并在激烈的决赛中脱颖而出,最终喜获两金一银、总分居全国高校第一名(并列)的佳绩;2013 年,我校能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殷勇高(指导教师 张小松)、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程钰间(指导教师洪伟)、交通学院博士生蔡国军(指导教师刘松玉)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篇数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14 年底,在美国奥斯丁召开的 IEEE 国际通信大会上,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篇论文获得了大会最佳论文奖。该论文作者包括硕士研究生郑心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围绕“高层次、复合型、多样性、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强基础、强实践、强能力、 重素质、创一流”的改革思路,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国内外联合与协同育人,注重培育学生道德情怀和担当意识,突出学生探究学习,强化创新实践 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中接连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我校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不断推陈出新,并采取得力措施而取得的喜人结果。
本科篇
十二五期间,我校在迈向“卓越化、国 际化、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工作新境界的 过程中,积极探索推进以“模式改革创新 是突破口、资源建设优化是承载体、过程环节控制是关键点、内涵品质提升是生命 线”的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 我校提出了构建理念科学、模式先进、资 源优化、管理高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 目标,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升、培 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资源环境整合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工作重点。
  一、加强专业综合改革,办出特色和水平
我校始终把“抓学科带头人、抓名教授 参与、抓教学团队”领衔专业建设放在突出 位置,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联动。我校 有5 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项目,有15 个专业(类)共计33 个专业获 批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有8 个专业获 批省投入近亿元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同 时,学校还遴选7 个专业开展全英文授课 专业建设;新增了2 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2 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中心和1 个国家级教师发展中心;建筑学等15 个专 业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临床医 学专业获批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试点;有52 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 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特殊支持计划教 学名师(首批)2 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 等奖1 项、二等奖5 项。
  二、坚持课程改革,推进精品资源建设我校课程建设
始终坚持“反映学科发 展新内容,体现教学设计新理念,探索课 程教学新模式,突出研究性、创新性教学 新地位”的改革思路,深入进行教学内容 和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投入近1000 万的 建设经费,立项了500 门左右通识教育、 学科基础、系列研讨、英文双语和校企共 建课程。我校有15 门课程获得国家级视 频公开课立项建设项目,有36 门课程获 得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项目,有 41 种64 本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 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7 部教材获 省级重点立项教材。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培养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012 年,我校获批建立了国家级东 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该中心围绕教 师成长发展的轨迹链、教师专业发展的进 阶链和教学发展专题活动载体链三条主 线,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协助、 咨询与服务,为教学质量提供机制性保 障,力争使中心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 篮、中年教师发展的舞台、老年教师传承 的沙龙”。该中心以制度引领保障中心工 作平稳有序开展,积极选派教师出国参加 教学培训。2011 年至今,学校共选派出58 名教师赴美国里海大学、10 名教师赴伍 斯特工学院( WPI)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课 程教学培训。
  四、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自2010 年来,我校牵头或者参与分 别与12 个合作单位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 教育中心,挂牌建设了58 家校级卓越人 才联合培养基地。其中建筑、土木、电子与 生物医学的四家共建企业入选“国家级大 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经过 近五年的建设,东南大学校外实践基地真 正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堡垒作用,建成了 深圳华大基因、上海现代建筑设计、中电 55 所等一批有示范辐射意义的优质校外 实践基地,形成对全校以及校外辐射作用 的优质教学资源。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积极推进大学生课外研学活动
我校围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完善课外研学体系,优化项目的立 项方式,推进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项目 的验收标准,加强项目的保障条件,进一 步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并以创新驱动创业,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 教学模式改革。五年来,我校共立项创新 创业项目8615 项 (其中院 (系)级项目 2166 项,校级项目4840 项,基于教师科 研项目566 项,省级项目471 项,国家级 项目572 项)。
硕博篇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三个坚定不 移”的发展战略,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领社会科技文化进步为己任,以培养具有 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国际化的视野、能够在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相关领域发挥栋梁和领军作用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的精英性、教学活动的研究 性、价值追求的创新性、培养活动的实践性、培养模式的开放性为指导,以面向国际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和联合 教学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品牌优势资源建 设为基本点,以教师教学发展提升为关键,以加大教学投入和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为保障,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学改革与 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 力培养服务国家需求、服务人民的高层次人才。
  一、推进招生制度改革 提高生源质量
我校于2013 年出台《东南大学博士研 究生招生工作办法》,鼓励学科交叉与融 合,允许在学科交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 导师申请跨学科担任博导,充分发挥学科 交叉指导力量;在招生过程中尽可能创造 条件跨学科选拔学生。同时,积极推行博士 生招生改革,通过本科直博、硕博连读、申 请考核等多样性、灵活性的招考方式选拔 人才。
  二、推进分类培养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校每隔三年进行全校性的研究生培 养方案修订工作,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 的研究生培养特点,优化培养方案,设置不 同的课程体系。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 设置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突出科研创新能 力培养,课程设置体现前沿性、综合性和基 础性;而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培 养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业能 力的培养。
  三、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 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从2012年开始全面改革研究生 公共英语改革,对研究生课程的听、读、说、 写传统体系做出重大调整,以国际交流沟 通、校园英语沟通能力和科技研究规范和 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着力加强学生撰写 英语论文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在国际学术 交流研讨中参与发言、提问、回答等口头表 达能力。我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基础 性和交叉性课程;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模 式改革,增加学生互动,加强阅读量和写作 训练,引入形成性评估考核方式,全面提升 课程教学质量。
  四、加强国际交流,加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以面向国际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培养和联合教学为载体,加快推进研究生 国际化培养进程。目前已与多个国家上百 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为实施研究生 国际化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校与澳 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共建苏州联合研究生 院,建设计算机技术等12 个联合培养硕士 生专业和交通运输工程等11 个联合培养 博士生专业。2007 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的选拔和推荐工作,选拔一流研究生出国 接受一流教育,每年约派出联合培养和攻 读学位的研究生140 人。
  五、加强基地建设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是我校工程专业学位拔 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我校高 度重视产学研基地建设工作,在国有大型 企业建立了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研 究生企业工作站,希望通过合作双方的建 设与发展,使基地成为我校研究生培养模 式改革的试验基地,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 才培养的示范基地。为规范管理,制定了 《东南大学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 到目前为止,东南大学共有“江苏省企业研 究生工作站”277 家,东南大学校企联合研 发中心82 家。
(本版基本素材由教务处、研究生院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