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棋大赛的震撼非同小可,由围棋 界、科技界而扩展到整个社会。不过,眼 下似乎还没有波及更广泛深层的文化 层面。实际上,在围棋大战的背后还有 深刻的文化冲突。具体来说,就是中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及科学 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鉴于这两组关 系很难区分,下面就笼而统之一并讨 论。
较之深蓝与国际象棋之战而言,在 阿尔法与围棋之战的背后还有更深的 内涵,远非只是“方寸”变大,以及难度达 到10 的多少次方云云,问题不止于此。 关键在于,深蓝与国际象棋可以说是同 宗同源同一种文化,阿尔法与围棋则大 相径庭。阿尔法可以说是浸润于西方文 化之中的纯粹的科技,而围棋则是浸润 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充满“不可理 喻”的意会知识,诸如大局观、美学,有妖 刀、飘逸、僵尸、宇宙流等各种“棋风”,进 而通过“手谈”来识人和做人。围棋,仅仅 由黑白两色构成的世界,直接与传统文 化之阴阳相通。
央视 《谁是棋王》节目的意图是, “让围棋回归草根,让围棋回归文化”,关 系到“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由于围棋 在中华民族,不光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 华人中以及深受中华民族影响的广大 地区,围棋是一个传统的,标志性的智慧 成果,国人甚至将“博弈”围棋视为洞悉 人性、参悟人生的过程。现在我国的科 学技术发展、经济发展达到了这样一个 高度,但是如果在人工智能围棋这个问 题上不仅落后于美国的谷歌,又再次地 落后于美国的脸书,日本、韩国和法国的 研制项目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有人认 为,围棋大战已经上升到政治、社会、科 技和军事层面。
由此来看,围棋大赛,也是中西文 化,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一场“手谈”,风 雷激荡的“手谈”。
一方面,西方文化全面渗入中国文 化,以诠释往日的大局观、感觉、如诗如 画的双飞燕,以及神鬼莫测的悟性,不过 是科技,是算法,是程序。赛后, Deep- Mind 甚至打算删除阿尔法中所有人类 棋谱,不接受人类先入之见,排除人类思 维的“污染”,从零开始,从智慧的源头 掌握并提高棋力。阿尔法让人们意识 到,这些基于有限计算力提炼出的如难 以把握的“形”之类的“规律”,未必都是 准确的。当计算力有了巨大提升,再加 上适当的思考方法,人工智能有可能找 到新的规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种 种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即使千年传承,有 可能依然只是盲人摸象。
另一方面,人文文化称阿尔法的这 一手或那一手为神来之手,并向其脱帽 致敬,同时也给予李世石或悲壮或英雄 之誉,以及赋予这次围棋大赛以里程碑 的意义。李世石明知第四盘获胜带有侥 幸,明知在现行贴目规则下执白棋相对 更有利 (他本人执白棋的胜率也更高), 但为了探索阿尔法的手段,提议要求第 五盘执黑。饱尝失败的李世石在对局过 程中始终心怀喜悦:“这次比赛我就得到 了快乐。关于对棋的理解,我感到了人 的创意的局限性。看到阿尔法的招法, 我会想,以前对棋的理解是否是对的 呢?”人类棋手对此充满好奇和向往,一 些更优秀的职业棋手对于阿尔法开启 的围棋的未来热泪盈眶。
谷歌与阿尔法由下而上,以科技和 长于分析的西方文化解析东方文化;后 者则以人文和居高临下的视野,赋予阿 尔法的一招一式和赛事以意义。
阿尔法有属于它自己的“棋风”吗? 是厚实,还是轻灵;是捞取实地,还是外 势为重?无所谓棋风,不在乎强弱,就是 若干套程序,以不变应万变,神来杀神, 佛来灭佛。与阿尔法对弈的无所谓是樊 麾、李世石,还是柯洁。唯一可以看得出 的一点或许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不 求最优,确保赢棋即可,这一点倒有点像 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
对弈中,阿尔法抹去激情,抹平个 性,无视语境,剩下的只是波普尔的“客 观知识”,非嵌入编码知识,如同欧几里 得几何、牛顿力学、启蒙运动理念和市场 经济理论,以及编码化的技术,如电脑可 以把操作分解为一个个的 “下一步”,甚 至还可以返回到“上一步”和“一键恢 复”。正是凭藉与个性和语境“脱域”,与 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无关的 “世界3”, 凭藉技术,“一群在特定领域不那么牛的 人,打败在这个领域最牛的人”。技术降 低了特定领域的门槛,让更多掌握技术 的人登堂入室。
这一过程类似于在自然科学的内 部分支间,由物理学向化学、物理学与化 学向生命科学的渗透,也类似于“经济学 帝国主义”,经济学进军人文社会科学的 势不可挡。相对于化学和生命科学,物 理学和化学就是低层的非嵌入编码知 识;相对于高层的人文社会科学,相应于 马斯洛需求层次之生存需求的经济学 就是这样的非嵌入编码知识;相应于人 文文化,科学文化就是低层的非嵌入编 码知识。低层非嵌入编码知识向高层的 渗透和推进,实际上正是量子阶梯的上 向因果关系,将高层建立于低层的基础 之上,使之不致虚妄;以低层解释高层, 使之走下神坛。科技剔除传统文化中的 糟粕与虚妄,赋予传统文化以更坚实的 事实、规律和逻辑。
或许有人会痛心疾首,科学文化就 是这样一步步“蚕食”“碾压”人文文化。 然而且慢。
眼下,阿尔法得胜回朝,看似风光 无限,然而,多数人没有看到的是,在由 挑战国际象棋到围棋的过程中,电脑曾 经无数次被虐,与职业棋手对弈,对方即 使让25 个子,照样被吃得一干二净告 负。正是在这一过程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中,人工智能放弃暴力搜索,开发出蒙特 卡洛树搜索、神经网络,还有策略网络和 价值网络。策略网络会根据棋局看在哪 里应该布子;价值网络会在下子后分析 对手会怎样想,下一步该怎么走,目前局 势是好、是坏,并进行数值性的估计。人 工智能发展了后天学习的能力,至于“策 略”和“价值”,分明已经超越科技的范 畴,进入人文的领域,这是价值对多种可 能性的选择,是人文对科技的选择。实 际上早在上世纪末,管理科学领域已经 提出“价值网络”。
人文对科技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 看,是从因果决定到目的引导,从be- cause of到forwhat。前者提供事实和规 律,提供有根有据可能的多个选项,后者 在目的的引导下进行搜索、决策和行动。 目的,一定属于某个个体;目的,一定嵌 入于特定语境之中。这就是“策略网络” 和“价值网络”。于是,“非嵌入”的客观知 识,世界3,回到现实,与世界1 和世界2 相结合。这就是下向因果关系。
在阿尔法步步前行之时,在其身后 的不仅是 Deep Mind 与谷歌的胜利成 果,而且有数千年围棋的积淀;不仅是科 技,而且是深厚的文化,源远流长。人工 智能,是科技与文化双剑合璧。在围棋 大赛的前面,绝不是围棋的末路,不仅有 职业棋手和广大爱好者对未来的期盼, 有阿尔法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渗透,有让 更多的人聪明起来的深度学习,而且有 人类对于认识自我和突破自我的不懈 追求和立足科技的沉稳脚步。
在围棋之后,科学文化的下一步会 是什么?或许会是《易经》。《易经》是中华 文化的源头,是取之不尽的源泉。阿尔 法固然是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剑之 合璧,但合璧的成果为谷歌所有。是时 候调动科技界乃至举国之力来开启《易 经》宝库的时候了。中国在发展道路上 不仅要追赶,而且要另辟蹊径,如同阿尔 法破解围棋一样,主动以现代最先进的 科技去挖掘《易经》,这是中国迎头赶上 的几乎最后的机会。
如果我们不复兴中华传统精华,中 华文化必将为他国所用。就像中医一 样,如果我们不重视,必将成为他国之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