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6-08-3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创新之旅文化之旅红色之旅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之旅文化之旅红色之旅

———记2016年“一带一路”创新研习营访俄活动

   期次:第1318期   







  “一带一路”战略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涵盖沿线64个国家,人口和市场巨大。
  为促进我校师生深入了解研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开拓国际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所需的国际人才,东南大学国际合作处、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利用社会捐助,共同举办东南大学“一带一路”创新研习营。通过选拔,组织5个学院的16名研究生,沿着“一带一路”北线,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所提及的“万里茶道”,以“创新之旅、文化之旅、红色之旅”为主题,一路向西,探访、研学。整个研习为期16天,跨越5个时区,辗转4座名城,搭乘9趟飞机、火车,访问3所名校,探访数十处场馆设施。
  莫斯科———追忆革命精神,昭示时代使命
7月10日,抵达莫斯科,研习营一行不顾旅途疲劳来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赵国成先生向大家介绍了中俄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情况,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为祖国做贡献。通过赵国成先生的介绍和寄语,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本次研习的重要意义。
  次日,在中国共产党东南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研习营一行专程来到了位于莫斯科近郊五一村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常设展览馆,结合“两学一做”,开展专题党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俄罗斯莫斯科市郊外的五一村,当年召开中共六大的旧址,也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88年过去了,作为我们党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六大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展览馆是七月初才开馆的,开馆时,习近平总书记和普京总统共同致贺词,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了开馆仪式。我们荣幸地成为了展览馆开放早期的观众。在参观时,马先军副馆长结合展览馆陈列向我们讲述了1928年当时的政治背景以及中共六大对中国革命发展具有的特殊历史意义。寻访留存在异国他乡一处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揭秘尘封在岁月深处一段波澜壮阔的珍贵党史,不仅还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更是对未来的有益启示。展览馆中陈列了很多手稿,瞿秋白、周恩来等革命先辈手稿记录的生动而艰苦的革命故事展示了革命先辈们在特殊时期的坚定革命信念,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每一份陈列都弥足珍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当代的青年学子追忆革命精神、不忘时代使命。
  在莫斯科机械制造大学(莫斯科理工大学(筹))研习营参观了汽车模拟驾驶实验室及各类汽车制造实验室,机械制造专业实习基地。校方还安排了两场讲座,分别是ILYALEPESHKIN教授的“ConceptDesignofTechnics”,MichaelPetrov教授的“AreTraditionalEngineersintheCageofOldTechnics”。
  在莫斯科州国立大学汉语暨中国研究中心,俄罗斯历史学专家尤金教授为大家作了一场介绍俄罗斯历史的讲座。
  索契———不忘的奥运缘分,感受黑海明珠
习近平主席自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与普京总统会晤开始展开一系列“一带一路”战略推广,并获得相关国家的高度认同,具有历史起点意义。同时,索契是二战时期苏联抵抗德军入侵的主要战场之一,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阵地。
  研习营来到斯大林索契故居,我们不仅感受到苏联领袖简朴的办公和生活条件,还在参观过程中方得知斯大林办公桌上摆放的是毛主席送的一整套办公用品,这是两国领袖友谊的象征,也代表着中俄两国历史的交集,如今习主席与普京总统在索契的会晤,更彰显两国新一代领导人将以“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中俄两国合作走向新的未来。
  研习营来到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也是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诞生地。在这绿荫环绕的英雄故园里,仿佛能听到作家口述的说话声,看到他目光深邃的样子。感谢保尔精神曾经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正能量,为我们的无悔青春而自豪,保尔柯察金青春的身影、振奋的精神依然闪耀在我们前行的路上。参观完毕后,研习营成员自发齐声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段十分熟悉、振奋人心的语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馆方被这一幕深深感动,祝福我们:“从这里,开始新的生命!”是啊,无论是“一带一路”战略从这里开始输出,还是我们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个人奋斗,都应该随着本次研习产生的更新、更深的认识而开始新的征程。
  索契是二战时期苏联抵抗德军入侵的主战场之一,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阵地。研习营来到二战时期的著名战役———高加索会战的)山地区。登上2000多米海拔的山顶,回望高加索的群山峻岭,回想当年苏联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英勇战斗,似乎还能听得到当年的枪炮声、厮杀声。苏联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英勇斗争,不仅决定着苏联的命运,而且也影响着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由的事业。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苏联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神圣战争,不仅是保卫苏联的,而且也是保卫正在进行反法西斯奴役的解放斗争的一切民族的。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这不仅让我们想起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普京总统代表俄罗斯出席活动,彰显中俄两国在共同的反法西斯斗争中结下的铁血友谊。
  研习营回到索契奥体中心,观望点燃冬奥火炬的主场馆,了解其建筑特点。回想在那个鱼形建筑的尾巴里,俄罗斯克服了西方国家制裁、恐怖主义威胁等多种不利因素,当时习近平主席主动宣布将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目睹索契冬奥火炬在此点燃,冬奥会成功举办。习主席对普京和俄罗斯的力挺,是对普京当年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礼尚往来”,更是对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特殊性的最好诠释。
  圣彼得堡———聆听十月革命,感悟灿烂文化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历史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自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此一直到1918年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在此期间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也是万里茶道的重要一站。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这里曾经进行了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所以圣彼得堡不仅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起源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阵地。苏联时代这座城市成为了苏联的工业基地,直到现在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经济中心,是中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第19届经济论坛上表示,中俄两国将共同致力于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战略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接,创造更大的发展机遇。
  研习营相关专业同学去参观了圣彼得堡的一座新兴工业园区。圣彼得堡是苏联工业中心之一,在苏联解体之后圣彼得堡的工业也很快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如今的圣彼得堡工业园区已经成为现代化的科技工业生产基地,中国很多工业园区也存在转型问题,研习营同学在参观工业园区过程中找到了很多中俄工业园区间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的方面。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当中圣彼得堡是工业交流的重要节点,通过中俄两国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越来越紧密,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依托圣彼得堡的工业园推动中俄贸易的发展。
  冬宫曾经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它是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毛主席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这著名的一声炮响,则正是1917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俄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
  作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通往欧洲的窗口,圣彼得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大市场和欧亚大通道战略构想不断对接,具有重要节点作用,而这座波罗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也将更多地与中国交流发展、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重镇,依傍美丽的贝加尔湖
伊尔库茨克,以工业著称的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有“西伯利亚心脏”之美誉。当年,中国茶叶集中运到这里,再纳税、分销———它是远东茶路的核心。如今,它也是“一带一路”合作战略中中俄蒙三国全面战略协作的重要城市。
  在伊尔库茨克理工大学,该校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系主任携研究助理为大家介绍了学科的发展概况,为同学们展示了清晰详尽的俄罗斯道路交通全景。伊尔库茨克大学环境专业教授给大家进行了一场全面细致的“贝加尔湖”介绍性讲座。
  次日,研习营到达贝加尔湖上最大的岛屿———奥利洪岛进行一次拓展训练。在参加过车臣战争的老兵司机的带领下,研习营师生乘坐苏联时期制造的军用面包车在满是沙尘的土路上颠簸,徒步穿越森林、草场、陡坡,沿路欣赏了无边的美景,品尝了老兵做的行军午餐。大家也发现,奥利洪岛由于大量开垦建造房屋等,荒漠化较为严重,岛上灰土风沙较多,空气质量不太理想。由此大家感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否则很难想象几年后的奥利洪岛还能否成为人类的家园,供世界游人欣赏。
  告别伊尔库茨克后,我们经长春转机回到了南京,结束了半月的难忘之旅。
  俄罗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亲近而又陌生,我们曾经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西方发达国家,却忽略了这个北方强国。东南大学正致力于”双一流”大学建设,积极参与并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东南大学实现国际化战略及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通过本次研习活动,使我们对俄罗斯的科技、文化、产业、政策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俄罗斯部分名校加深了联系。通过本次研习活动,开拓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东南大学2016年“一带一路”创新研习营供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