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7-05-10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学院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重要讲话

   期次:第1341期   


  5月3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向全国广大青年送上节日的祝福,勉励广大青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法学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院师生深入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开展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法学院团委书记李波作为一名曾经的法科生,现在的法学院辅导员,看到总书记的讲话倍感振奋和鼓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确立了“法治”在我国治国理政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社会主义法治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部积极响应依法治国的号召,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毋庸置疑,高校搞好依法治校的前提是加强高校法治建设,而高校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又是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未来立法者的主体;未来的执法者和司法者将在大学生中产生;大学生的法治品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中国公民的法治品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法治教育的起始环节,他们的法治品质对法治建设进程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因此,习近平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
  刑法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杨志琼我们始终主张“寓党教于教学科研”,提倡将自己的科研成长和学生的知识成长紧密结合,做一名有党性、有水平、有节操的大学老师。作为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16级法学硕士刘彤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之际考察中国政法大学,表达了自己对于青年法学学子的鼓励和期盼,让社会的目光又投向了我们这群法学学生身上。我们法学学子作为未来维护国家公平正义的中坚力量,确实要对得起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和期待,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我们既是共产党员又是法学学生,更要严于律己,正像热播电视机《人民的名义》中所塑造的检察官侯亮平那样,有法律信仰,有党性操守。
  16级法学硕士操婉莹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昨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体现了其对于法学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法学学子的殷切期盼。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继承五四精神,要做有信仰、有担当的青年。信仰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信仰,无异于行尸走肉。因此,年轻人要有信仰、有担当,在工作和学习中,既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更要不服输,不怕败,有锐气,有胆略,有担当,不畏畏缩缩,不瞻前顾后,敢于挺身而出,敢于冲锋陷阵,敢于迎接挑战。
  15级法律硕士王雅丽个人作为学习法律的法科生在学习过习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过程中的讲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