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2019-01-01
报刊:东南大学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在东南暖在心间中文名:郑敏丽国籍:印度尼西亚

   期次:第1388期   





  时间仿佛是静静的小河,不停息地缓缓流动,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生活,寻找自我。———题记东南大学的冬天悄悄地袭来,在突入袭来寒风中,法桐树上的枯叶迎风掉落,为下一年的春苗子们铺上一层厚厚的被子。有的叶子还是金黄金黄的,在枯枝上逐日凋谢。细细的枯枝和寥寥无几的枯叶增添了冬天凝重的氛围。抬起头,看得见天空刺眼的光线。那还是几年前,我第一次走在校园里,看到中央大道的两排法国梧桐笔直地站着,心里升起一股自豪和喜悦。
  我是来自印尼的的留学生,名字叫MindyThe,中文名叫郑敏丽。我已经在中国生活快14年了。时间过得飞快,如手掌里的沙子,无论我怎么紧紧握住它,它都会从指间流失。四个小时的路程,宛若一瞬的光阴。记得当初,我和我家人到达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南大门。我被这个学校给予我的印象震惊,这座学校的建筑高大辉煌,气派十足。
  当年2011年我被东南大学录取时,心里十分开心不知要怎么表达出来。父母和我弟弟一起驾车到南京陪我报到,路途中我一直同他们聊天,我想要好好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快乐,生怕提起半点有关离别的字眼,会让我禁不住红了眼睛。我向父母承诺,在大学期间一定会好好读书,努力争取拿奖学金,不让他们失望。此时我的父母甚是兴奋,推着我站在中央大道留影,他们不断叮嘱我,“你到这么漂亮学校,一定要好好努力”,陪着我走完报到程序,安置好宿舍房间,跟老师们打招呼,最终到了离别的时候,母亲向我交代了许多事情,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有时间多多运动……临别时,我跟父母紧紧拥抱,我静静站着,望着载着他们的轿车缓缓驶离海外教育学院的门口。我静静地看着车辆消失在我的视野中,心里盼望着父母回头看看我,然而我只能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
  回忆2005年连云港的秋天,随着父母的生意来到中国生活学习,那段时间我还在念初中二年级。第一天到中国,我只会用别扭的中文交流:“你好、谢谢、我爱你、我饿了。”一星期后,我父母带着我和弟弟两个人跟一所学校的校长见面,热情友好的校长亲自为我们安排教室、帮我们拿到教材。第一天来到教室,班里的同学们热情地欢迎我,他们还为我鼓掌!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是全校唯一的外籍留学生!
  我第一次在中国课堂听讲的时候听不明白中文,更听不明白老师自带的方言,记得当时有些教师讲课时带着地方口音。而我到了东南大学,记得第一个学期上课时,听着我的课堂讲师以清晰的普通话授课,让我感到焕然一新。在习惯地方口音的课堂授课之后,我仿佛受宠若惊,回想当时我为了适应,不仅要学习普通话,也需要了解当地人的口音。
  现在我已经是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二年级学生。我在东南大学的八年时间,我已经习惯了这所大学的环境,这些年我探索了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习惯了那些在成贤街路边的小店,有些关了,有的还在营业。这些小店都会给我留了多多少少的回忆;我跟门卫阿姨们也打成了一片,也有偶尔下课后回宿舍经过门卫室的时候跟阿姨们聊上几句;我经常去买菜的菜市场的阿姨们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也从这些“好朋友”中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和南京菜!她们都很热情而且还很关心我。记得有天我去菜市场,跟我很熟的卖肉阿姨朝着我说:“乖乖,怎么好久没见,你咋瘦成这样呢?”然后她免费塞些猪肉给我,她还叮嘱我说:“你要多吃一点哈!女孩子要丰满点儿才嫩呢!”当时的我十分不好意思,心里满满的感激,我连忙感谢她说:“阿姨,你是我的中国妈妈哎!”
  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本科期间我曾经参与过两个社团,在这些社团中的活动我认识很多中国同学,拓宽了我的视野,从同学们身上汲取他们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短处。我有幸受学校的信任,代表东南大学出席多次活动;志愿者教师,弹古筝,江苏电视台主持人,书法,朗读诗歌,等等。这些活动丰富了我在东南的生活,让我自力更生的同时,体会到中国的文化和习俗。
  我每次闲暇的时候经常在宿舍楼下的院子跟其他留学生聊聊天,分享在中国的生活经验。有个冬天在宿舍院子里跟朋友聊天,碰到海外教育学院的老师朝着我喊:“敏丽啊!怎么穿得那么少啊!回屋里去!”不好意思的我只能笑眯眯地点点头。唉!我怎么舍得离开东大、离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呢?
  作为东南大学建筑系的海外留学生,我对中国建筑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讲了关于木结构的房屋之后我回去做了研究发现,因为印尼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大多数印尼建筑物结构的风格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说斗拱结构,崇尚自然,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轻巧通透、淡雅明快。
  谈到建筑,东南大学的楼栋保持着近代历史特有的气息,在繁忙的南京市里成为一道鲜有的风景。不仅如此,校园里的景色美得叫人心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经常在前工院里面的走廊,偶尔享受阳光照进走廊,面对着中央大道发呆,北风呼呼地在外面刮着。有时候有刚刚下完课的教授在走廊走走停停,我跟在他身后,走着走着,教授突然停下来,站立在风景中手里握着玻璃杯一边喝茶一边观赏走廊窗外中央大道上人来人往的景象。此时,他深思的表情,满脸的幸福和享受。
  导师韩冬青院长以严谨的学风、渊博的学识精心指导我,使我得到许多关于专业知识的训练。在此我要向尊敬的韩老师致以最崇敬的感谢。作为一名建筑专业学生我需要与团队合作,我很感激我的团队,他们是我的朋友亦我的老师,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不仅仅从工作室得到我的知识,更多的是我的团队朋友们的教诲,才能让我拥有今天的成绩。
  如果有人问我在东南大学得到了什么的话,我的回答是:一、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二、家人般的温暖和亲切,为梦想共同奋斗的同学。感谢东南大学的老师们,是他们给我开启了智慧之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东南大学 Copyright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