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升旗手的白手套划过一道有力的弧线,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国歌奏起,那抹鲜亮缓缓上升,承载着大半个世纪的辉煌猎猎飘扬,簇拥着世人惊叹的目光。而那白手套在额角,坚定地保持一个标准的敬礼。“礼毕”,看着国旗已停稳在了旗杆顶端,国旗护卫队保持整齐队列,有序退场。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他们的内心充满坚定,他们是光荣的护旗手,是庄重的守卫者,他们无疑是离国旗最近的人,更是对国旗感情至深至沉的人。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无疑是新中国级别最高的国旗护卫队,但其成立也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
那时,只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时,才会在早晨把国旗升起,晚上降下。北京市供电局的胡其俊从1951年起,负责按动国庆升旗的按钮。他任职长达26年,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升旗手。此后,由北京卫戍部队的两名战士担负升国旗任务,一人引路,一人扛旗。再后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担负升降国旗的光荣任务。从此,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
1990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以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此年初,“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并从当年5月1日起实行新的升降国旗仪式。自此,一年365天,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一定有一面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而在如今的东南大学,也有这样一批优秀的青年肩负一次又一次大型活动升国旗的任务。
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2015年秋,为纪念学生军训开展30周年,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军区司令部举办了在宁高校国旗班比武大赛。我校在军训新生中紧急选拔人才,组成了一支新生国旗护卫队。队员们从军训入选方队时,与“国旗护卫”的不解之缘就开始了。在短暂却刻苦的训练之后,东南大学国旗护卫方阵在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佳绩。军训结束了,可是那种由“韧劲”凝聚起来的队友情丝毫没有减少,每一个人都在这种艰难却热爱的训练中收获颇多,想着延续这种“韧劲”,想着听更多次国歌,看更多次五星红旗在队友手中传递到冉冉升起,怀着这样一种热血,很多人都继续留在了这个团队中。
就这样,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
百炼之钢铮铮铁骨军训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都是暑气腾腾日子里的一种辛苦,可在有些人看来,却是乐在其中,是一种想要去尝试的“生活考验”。军训过去将近一半时,国旗护卫队的选拔在全体军训学员中展开。怀着一种对于更高标准追求的期待,这些人勇敢地参与了选拔。
烈日炎炎,夹扑克这些辅助训练项目必不可少;常常棉线一拉,定格动作坚持一刻钟。那些在别人看来痛苦不堪的“抱腹端腿”,早已成了他们的必经之路;更不用说扛枪入场,沉重的枪托、枪杆,一天训练下来常常是整条手臂都酸痛难耐……他们无怨无悔,没有喊难喊累,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坚持了下来。
进入国旗护卫队的标准相对于其他学生社团而言,其身体素质和政治素质要求较高:身高180厘米以上、女同学165厘米以上,能吃苦,能自律。选拔不易,成为国旗护卫队的成员后也并不轻松。国旗护卫队日常的训练从不松懈,每周二、周四都要早起训练。在重大活动需要出任务之前,更是要强化,队员们在学习之外还要抓紧晚上下课之后的时间,进行站军姿、队列动作的练习。
因为天生腿型的原因,杨子韬在练习夹扑克牌站军姿的时候遇到了很大困难:站立的时候膝盖中间会有一道缝,而军姿的标准要求是膝盖夹紧,不能有任何缝隙。一开始连一分钟都夹不住,甚至膝盖和脚踝都会无比疼痛,但是随着坚持练习,现在他已经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了。
女队员更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宋星慧虽然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气,但她在训练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难处。因为男女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别,所以集体跑操或者集体端腿时,女孩子明显都会感到更累。而且,站在男女生的分割处走齐步或正步时,会因为左右边的节奏不一致而纠结。而这些,都需要她们通过长期的坚持来克服,在磨合中不断调整。
精诚团结甘苦与共国旗护卫队负责的工作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承担我校大小活动时升降国旗这一光荣使命。另一方面,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也经常参加一些校外大型活动。国旗护卫队参加的大小活动越来越多,国旗护卫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他们想方设法地增加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整体形象。
近两年来,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和其他优秀国旗护卫队频繁交流、学习。2017年暑假期间,由安学伟队长率领的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社会实践小队前往北京。他们观看了天安门广场前的升旗仪式,之后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班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中队荣誉室和队员宿舍,近距离观察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训练过程,并且对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在访谈中,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传播国旗文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虽然身份不同,但是理想信念一致。今年暑期,华中科技大学国旗仪仗队也来到南京与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进行了经验分享,互相学习。
在严肃的训练和交流之外,国旗护卫队队员们也是一群充满活力的翩翩少年。国旗护卫队经常会组织一些团建活动,以增进彼此之间的默契。其实,他们不仅是国旗下的伙伴,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2018年校运动会开幕式上,由于现场没有下达退场指令的失误,坚持令行禁止的国旗护卫队一直保持军姿留在了现场。未上场的学长十分担心这些上场的“新兵蛋子”,恨不得以身替之,但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只有等待,买些零食和水,翘首以盼。不只是来自队友间脉脉温情的相互陪伴,不只是来自队员间并肩担责的默契与羁绊,更是每个正值最美年龄的青年学子,像夸父逐日一样,在追寻生发于心底的向往、憧憬和梦想的道路上搏击的热度。
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已经走过五年风雨。五年来,这支队伍前后在李明轩、刘锦良、荣检槐、严文韬和安学伟几位优秀队长的带领下,愈加自信,愈加强大。如今,这份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转交到了杨子韬和史松岩的手中。
衣拭汗水伴梦高飞国旗护卫队中的“韧劲”,让每一个队员都习惯着在各个领域都对自己加以最高标准的要求,让大家走到一起,也让每一个队员都收获了更多:有对责任的更深刻认识,一言一行都要负责;有对仪态的培养,队员个个都是身形挺拔,气场从容;有对心理素质的提高,在人群面前也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沉稳。这样一种“韧劲”,让每一个队员都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前进着:学习上,队员里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名、机械工程学院第一名;创新创业上,有自主创业取得优异成果的;文体活动上,篮球队、艺术团,都能看到国护队员作为主力的身影。
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第三任队长荣检槐在国旗护卫队之外,更创无数佳绩:他曾获得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创业比赛金奖、江苏省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江苏省创新创业年会“省创十佳”。除以上外,还获得十余项校级以上荣誉和奖项。
2015级的仇敏桦作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员,多次出色地完成国旗护卫任务。他大一时排名专业第四,以转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转入土木工程学院,又以综合排名前十选入丁大钧班,曾先后获得“三好学生”“光华奖学金”等称号和荣誉,被提名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毕业生”。仇敏桦曾六次担任国际活动志愿者。身在国旗护卫队,他时刻谨记“军人”的任务与责任,胸怀大格局,以自身行动去影响周围同学树立国家荣辱感。
国旗护卫队,坚持———让他们闪闪发光。
护我国旗壮我国威提到国旗护卫队,你还会想起些什么?是整齐划一的步伐,还是优秀背后寒天烈日、披星戴月的训练?当走近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发现他们对每一次升旗任务的执行都葆有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东南大学校级大型活动的升旗仪式上,都会看到国旗护卫队挺拔的身影,他们眼神坚毅,脚步铿锵有力。虽然无法和他们一样切身地体会肩上那面五星红旗的沉甸甸,我们依旧心潮澎湃,胸中顿生“位卑未敢忘国忧”的情感,真实地明白“唯有强大才不可欺”,同时也为祖国今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骄傲和自豪。
“磨炼意志,苦练本领。护我国旗,壮我国威。”这是国旗护卫队铮铮的宣言,也是他们一直坚守的信念。他们肩上担着的不仅是国旗的重量,还有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腾飞。
2017年12月13日,恰逢南京大屠杀过去80年。在国家公祭日这一天的任务,格外刻骨铭心。那天,国旗护卫队8名成员前往南京大屠杀北极阁丛葬地。在宣布开始后,警报响起,全城鸣笛。
举行公祭活动的会场周围绿树成荫,完全遮挡住了公园之外的建筑物和道路。队员们在会场上站得挺拔,清晰地听到了从马路方向传来的鸣笛声。“这种感受在别的地方真的是难以体会到的。身处南京,才愈加震撼。”杨子韬如是说。鸣笛声清晰而悲痛,仿佛时空穿梭,将这个城市带回了那段历史中去———子弹,绷带,武士刀,炮弹箱,军帽,累累白骨,不加掩饰的凶残与悲哀。历史以鲜血淋漓之态撞入眼帘,那鸣笛声似乎在控诉那人间非人间。
2018年暑假,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收到了江苏电视台“2035:梦想与责任”开学第一课节目组的邀请。大家迅速作出了人员安排:管政、杨子韬、桑庆等八位同学代表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参加此次活动。紧急训练,安排队形,确定流程,直到正式演出的当天上午,队员们仍进行了一遍遍彩排。正式演出开始,队员们伴随着雄厚激昂的歌声压轴出场。整个队伍一同肩枪上台,正步、齐步、下枪,动作整齐划一,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他们共同扛起那面国旗,呈现出了东大人最美的风采。今年,东南大学国旗护卫队再次出彩地展现在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70年披荆斩棘,70年岁月如歌。在这庄严的时刻,每一位国旗护卫队的成员愈加强烈地怀有这样的信念:“以我火红青春,谱写国旗礼赞;用我生命热血,捍卫国旗尊严。”我们看到的,是一支俊朗挺拔的国旗护卫队;我们看到的,是一群鲜衣怒马正当少年的东大青年;我们看到的,是薪火相传的历史。
百年峥嵘,此刻为您加冕。让我们起立,立正,向国旗敬一个标准的礼,衷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