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10月15日下午,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龙2”号从深圳启航,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龙”号将于10月22日从上海出发。本次考察实施两船四站考察任务,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龙2”号将与“)龙”号一起“双龙探极”,开启中国极地考察新格局。
本报讯10月15日,由东南大学自主研制的无人值守能源系统“东大极能”从南京运往上海,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任务。这个“巨型充电宝”是我国首个投入运行的国产极地无人值守能源系统,可以持续24小时不间断地为南极泰山站供电一年,并通过卫星远程监控泰山站运行情况,实现极地条件下的“无人值守”。
“东大极能”由两个集装箱组成,其中一个是仪器舱,另一个是发电舱。发电舱内有6套发电机组,这些发电能源,有的来自太阳能,有的来自燃油,5吨航空燃油可以在太阳能储备不足时以备不时之需,可自动供油。
南极是研究高空物理、天文等学科的良好场所。我国科考站泰山站就位于南极大陆腹地,海拔高度近2600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摄氏度,因环境恶劣,每年适合人类居住的时间只有20天左右,科研人员每年只能在夏季约一个月的时间,携常规发电机去泰山站工作,低效且难以持续。如何稳定、可靠地发电,一直是南极科考的技术难点。
我校自动化学院执行院长魏海坤曾跟随南极科考团前往南极,并亲自安装“天文科考支撑平台”。他说,之前我国极地科考使用的能源模块基本都是澳大利亚或美国生产的,“我们不能掌握所有的技术和数据,这对于中国科考是一个极大的制约。”为研制“东大极能”,我校科研团队克服了舱内外温差、低气压、大风等诸多困难,经过不断探索,研制出我国首个极地无人值守能源系统“东大极能”,终于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据魏海坤介绍,泰山站科考设备的耗电总功率约2.5千瓦,这套移动电源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3千瓦,目前能持续工作1年,连续24小时不间断发电,实现极地环境下全年不间断供电。
此次赴南极科考的是我校自动化学院老师方仕雄、能源与环境学院老师刘西陲、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吴昌德,他们随“)龙号”极地科考船前往南极,并将在南极工作近6个月时间。方仕雄和刘西陲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东大极能”在南极泰山站的安装与调试,保障“东大极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为南极科考供电服务一年,并顺利保障数据传输。(刘晗)9月23日,东南大学官方微信发出“征集令”,对此次出征南极的能源供应模块的名称logo和外观形象进行征集。“征集令”发出后,引发校内外人士广泛关注和投稿。截至10月5日中午12:00,共收到33封投稿邮件。最终,我们一位老师和校外热心人士不约而同选定了一个名字———“东大极能”。
关于图标图标选用了既反映极地特点,又突出东大元素的一款方案。图标上的一群企鹅充满生机和活力,代表我国南极科考事业的蓬勃发展,图标上的闪电标识,则突出了东南大学南极能源供应模块的高性能。
关于外观形象和内部构造这个像蓝色集装箱的“东大极能”,凝聚了东大科研团队的心血,它有点像一块巨型的“充电宝”,能满足南极泰山站科考设备一年的供电,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块“充电宝”,在白)皑皑、环境恶劣的南极,它还要能像电厂一样进行发电并保证供电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