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学生同上全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反响热烈
期次:第1419期
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准时在线开播,东南大学全体学生观看了直播。思政大课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4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在线直播课程结束后,东南大学学生们纷纷开展线上讨论,发表学习感受,通过沟通交流,强化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孙 艳)
申怡飞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申怡飞表示,思政课引发当代青年应以怎样的姿态面向未来的大讨论。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而扛起万重大山的,是与病毒殊死搏斗浴血奋战的医护人员,是病毒肆虐下奋不顾身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的公安干警,是为阻挡病毒昼夜坚守村居关卡的党员、志愿者;更有数十名医护工作者牺牲在抗疫一线,成了这个时代的丰碑。从30后的钟南山院士,40后的李兰娟院士,到95后00后年轻一代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中华民族坚毅的精神和风雨同舟的情怀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博士生,他更关注相关学科在抗疫中的作用,一座座基站火速在火神山、雷神山拔地而起,远程会议缩短了沟通的距离,各式机器人最危险的地方立下功劳,这是电子信息行业科研工作者在疫情前的力量。他说,我看到了我们专业的力量,也看到了我们能为社会贡献什么。
敖 乐
研究生会创新创业中心主任
研究生会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敖乐,身在武汉地区的他,真正感受到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说,疫情防控对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考验,对人民和政府也是一种考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一种考验。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基层党组织雷厉风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显现出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困难,铸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更大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魏鑫
物理学院研究生
魏鑫表示通过这堂思政课,充分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优越性,不禁感叹中国共产党出色的领导能力,深深敬佩中国共产党员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同时被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所感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繁衍历史中,面对了包括外敌入侵、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各种困难时刻,但任何一次困难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决心,中华儿女以自身的勤劳勇敢,团结互助,打败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他表示要强化自身知识体系,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家国天下情怀,以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发挥自身的力量,努力成为祖国脊梁!
李诗苑
中文系研究生
中文系研究生李诗苑、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凌若愚表示,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抗疫。今天全国大学生同上一门课,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为中国共产党的集中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感到骄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以武汉和湖北为前线,打响了一场人民战争。中国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执行能力也在这场防疫战斗中出色地体现了出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凝聚力。如今面对国际上对中国疫情的各种声音,我们要明白各国早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当务之急是要构建抗疫命运共同体。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抗“疫”经验。
黄 娥
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
土木工程学院湖北籍研究生黄娥回忆并分享了自己自1月中旬回家之后所经历的战“疫”实况,地方政府尽职尽责的同时,学校也经由各班班干部各级组织及时统计排查了有武汉经留史的同学,并每天进行疫情统计个人报告,成立了心理疏导群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作为湖北籍学生,她感到国家和学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健康,让大家对疫情的恐慌得到了安慰。重剑无锋,此次抗“疫”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如秦宣教授所说,这次疫情防控工作检验了我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并献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也在这次事件上展现了他的能力与担当!
刘辛遥
建筑学院研究生
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辛遥说,思政课上,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述,立足战“疫”实践、深化理论认识;聚焦“中国力量”、坚定理想信仰;回望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见证青年担当、感召青春使命,仿佛有激昂的号角声令我们心潮澎湃,又在脑海中久久回响。吾辈青年虽不能亲临主战场,但甘愿做全国同胞众志成城、伟力战“疫”中的一块方砖,不仅要怀揣大写的理念信念、涵养大写的家国情怀,更要练就大写的过硬本领。作为建筑学子,抗疫中的前辈步伐亦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接续奋斗、薪火相传,更当将“止于至善”的东大校训铭记在心,将个人理想与专业本领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他日走向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的奋斗岗位,用实际行动谱写青春篇章!
刘 熙
医学院本科生
医学院本科生刘熙说,回忆起入学时的宣誓更能体会这一字一句所蕴含医者的职责。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与李兰娟院士都临危受命而逆行而上,中大医院曾经为自己上课的老师也远赴湖北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通过各大新闻媒体看到一张张布满泪痕的面庞、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的手、一个个身着防护服的背影。感触我的不仅仅是他们高超精湛的医术,更是敢于奉献自身的品质。我们医学生,虽然无法在前线贡献我们的力量,在社区基层担任志愿者,为居民测量体温;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正确的防疫知识,正如思政课所强调的,我们青年人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陈佳龙
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即将前往祖国中西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陈佳龙表示冯秀军教授讲授的共抗疫情过程中的青年责任担当令他感触极深。疫情面前,无数90后、00后挺身而出,他们破茧成蝶、淬炼成钢,抗“疫”一线的青年医护、飘扬的青年突击队旗帜、战斗在社区基层的青春志愿“红马甲”,无数青年筑起了抗疫青春长城,凝聚起了防疫青春力量。从救亡图存的青年一代,到建设国家的青年一代,再到强国富民的青年一代,青年一直以独有的责任担当与国家时代同频共振。他将学习抗议一线青年的逆行而上、挺身而出、与国同频的责任担当,将小我融入祖国大我,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
杨 益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被评为“东南大学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山东青岛的经济管理学院大一新生杨益,参与了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青年小分队,帮助社区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进行疫情防控等工作,协助进行小区内的人员流动管制,进行社区巡视、消毒。她说,“聚是一团火 ”,在抗疫的行动中,我们有亿万同行人因而更加坚强。在这场灾难面前,没有突如其来的英雄,只有勇敢向前的每一位中国人,“非典型青春”“标签青年”在这场战役中一夜长大。资助宣传大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吴晶莹,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金俊好等诸多同学,积极投身社区志愿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青年之担当,他们表示要不断奋斗、精进学识和能力,将来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