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要发展,关键看改革;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要增加课堂教学评价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上,使广大教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2020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强调,中国高等教育要紧抓人才培养的根本质量,明确本科教育质量对更高等级的研究生教学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明确本科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的重要地位。
东南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当前评价体系主要考核立德树人、教学组织、教学态度、存在问题、教学成效等,需要通过指标体系、方式方法的完善健全,逐步将考核的重点落实在课程考核合理性、前排入座积极性等更深层面。
目前,东南大学的评价体系组成主要为督导听课、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领导听课四个维度,其中主力维度为督导听课与学生评教,辅助维度为同行评价与领导听课。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实施、教学培训,共同形成教学质量闭环体系。
针对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课程或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红黄牌制度,增加教师教学培训活动,以及教学能力点对点帮扶,闭合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督导听课工作建设情况以2019-2020春季学期为例。受疫情影响,全校1400余门课程,3000余教学班全面展开线上教学工作。督导评教作为教学质量监督的重点抓手之一,学校层面依照7个学部,覆盖全校27个开课院系,已组织有66位督导展开全面线上听课。
在春季学期的16个教学周内,督导共完成听课1718门次,其中面上听课988门次,首开课听课213门次,授课竞赛听课448门次,全英文建设课程听课21门次,重点关注课程听课48门次。通过不断跟进听课进度及反馈详情,建立对于重点关注课程的跟踪复听机制。
由于督导团队的扩大,在线教学质量监督的要求提升,以及在线听课相对便利的方式等原因,春季学期的听课量较上学期增长约2.5倍,听课覆盖面达全校所有开设课程的约30%。各类别课程听课量随各类听课专项工作的开展进程,稳步跟进。面上随机听课重在教学开始初期发现问题和树立先进,故集中在开学前5周,完成了全校约70%的面上听课工作;首开课及授课竞赛随工作进度,从学期中期逐步展开。
上一学期,教发中心共发布8份在线教学听课周报,累计推荐优秀课程案例172门次,发现需要帮扶改进的课程46门次,为后续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提供落实重点。通过公众号推广优秀教学案例13篇,为树立教学榜样提供资源与助力。
学生评教工作建设情况2019-2020春季学期首次引入过程性评教,共进行两轮过程性评教。首轮评教为及早、全面、有针对性地发现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反馈,有序调整,保障线上教学的基本质量;二轮评教了解首轮反馈改进情况,进一步发现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评”闭环监督模式,持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结合过程性评教发现的问题,对最终学生期末评教进行三大调整:(1)引入缺省分值。支持学生仅对最认可的老师和最不认可的老师修改分值;提升评教效率的同时增加同学们对老师正面或负面的信息;(2)支持非一次性完成。评教针对每个老师的课程,数量较多,评教任务较重,期末评教时间平均长达20分钟,评教任务带提示和分课程填报模式,可分次完成;(3)增加或调整师生反馈信息。师生将均有评教档案,反馈评教历程,反馈信息中增加同类比较(不限于学院排名),逐步增大信息量。
通过春季学期的学生评教指标得分情况分析,反映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有:课程内容讲解不清晰、课堂节奏未得到有效控制、未形成有效师生互动、课后作业反馈不及时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发现要求老师们更加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提供给同学们更多学习资料,明确预复习要求和教学目标等;更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拓宽优秀在线教学资源;更有效地组织课堂互动,并把握好教学节奏;更及时和耐心给予教学反馈,从批改作业反馈到答疑,给予学生更多关怀。结 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未来方向,基于此背景下的教学质量评估更要兼顾线上与线下教学特性,既要守住传统教学质量的底线,更要紧跟新型模式下的方向,通过多手段、多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监督方式,助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文是作者在东南大学首期“创新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提升”研讨班上的发言摘要)